出自唐代诗人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大不见底,日月照射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纭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斯,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原因。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真实 未审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兴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住持,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切实”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衬托,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比拟,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似乎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余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闻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邻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西岳、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当初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列举,远看似乎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无比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几乎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异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么高,却用比较和烘托的手法,把那巍峨的样子写得酣畅淋漓,好像那高峻挺立、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面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端,诗人就进入了梦幻。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重要局部。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现在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风景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爱好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未几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处所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随着叫起来。诗人说:他衣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深谷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闻声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风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发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始终引向幻想的热潮。正面开展一个迷离恍惚、斑驳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多少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途径曲曲折折,没有必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留恋缤纷的山花,天突然昏黑了。熊在怒吼,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颤抖。气象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绘声绘色。这里采取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产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作风,更增加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忽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眼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浮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错落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宏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竭力铺叙阴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翻开当前,气象又是一片辉煌残暴,绚丽不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衬托的作用,在诗的气概上,造成了一个由消沉到昂扬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很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戴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吹打,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到达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自由自在地任意奔跑。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观赏色彩娇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令人着迷。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床笫仍旧,方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溘然收住,渐入佳境,由幻想转到现实,恍如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境也随着沉寂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涛起伏是应该注意领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扫兴,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情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知留在鲁东的友人,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心坎抵触,爆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以为,犹如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老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仍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感和回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层的常识分子,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的情形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懂得的。但是,咱们评估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从,不是跟权臣贵戚随波逐流,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鄙弃和对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意无限的贪欲,而是想用阔别现实的方法表现对权臣贵戚的唾弃和不让步,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可能抬头哈腰服侍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终日不高兴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波折庞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踊跃的,富有反抗精力的。
下面再简略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出色代表。这首诗,在构思跟表示伎俩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颜色。它完整冲破了个别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本人不事权贵的政治立场。在叙述的时候,又不采用平淡无奇的措施,而是缭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辟了辽阔的范畴。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勇敢应用夸大的手段来描写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不凡的才干,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海市蜃楼,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局面写得惟妙惟肖,真是令人目迷五色,触目惊心。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非常适当的评论。还应当留神,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空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仙人世界的漂亮,恰是反衬事实世界的丑陋;写自己二心想漫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恨,不愿跟权臣贵戚誓不两立。不事权贵的宗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理想在这灯光里才活泼起来,否则,即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听的光荣的。
这首诗是七言。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构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惟内容和艺术情势上都得到充足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能够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旁边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体诗中是比拟少受格律拘谨的一种。李白很擅长写七言古诗。这大略是因为这种诗体流利天然的特色,更合适于表现他的豪放奔放的思维情感。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更极富于发明性。固然以七言为基调,然而还交织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机动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感到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十分和谐。这是由于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串,跟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奏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变幻无穷,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式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6657.html
相关阅读:鸟飞反家乡兮,狐逝世必首丘_全诗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深夜鸣蝉_全诗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旧道西风瘦马_全诗赏析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由娇莺偏偏啼_全诗赏析
多少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