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晚唐诗人的《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赏析
从来写宫怨的大多不着“春”字,即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示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由于长得难看,入宫当前,伴着她的却只是伶丁寂寞,因此拈出一个“误”字,感慨“本日在长门,素来不如丑”(于?《宫怨》)。此刻,她正对着铜镜,孤芳自赏,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犹豫起来,勤得着手了。上句一个“早”字,好像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气,阐明本人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措展现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庸之中自有做作、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高低句辞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维运动。“若为容”是“怎么装束”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装扮不用。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模样的美妙,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话中有话,起决议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突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东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仿佛与前面描述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依然是缭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人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明了天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充实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冶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纳入“绚丽”一格。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弥漫着性命力,恰好与逝世寂的境界相对峙;“日高”,见出阳光的明媚;“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茂盛。瑰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范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前启后,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面前声音、光明、颜色交织融会的气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快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处所,这里借指宫女的故乡。这两句以从前对照当下,以昔日的欢喜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存在更为遥远的韵味。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能够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抽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仅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重要不是凭借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一模一样;宫禁奋斗的庞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向往起民间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与宫女爱慕越溪女无邪天真的生涯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6652.html
相关阅读:鸟飞反家乡兮,狐逝世必首丘_全诗赏析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由娇莺偏偏啼_全诗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旧道西风瘦马_全诗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深夜鸣蝉_全诗赏析
多少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