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宋诗人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惋惜流年,发愁风雨,树犹如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好汉泪!
赏析
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档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旷,秋色无边无涯。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止境。遥远天涯,天水融合景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大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跟“秋无际”,显出阔达气概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色。南方长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秋高气爽,才可能纵目眺望,看见大江向无限无尽的天涯流去的壮观风景。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丽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伤和愤怒。《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好像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段。词篇因而而活泼。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此至,词中不正面交代,但联合登常设地情景,能够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火线,效率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光复无日。南望则江山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心坎的担当,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洁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端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情感也由平庸而渐趋强烈。所有都在推动中深入、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断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怀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懂得他这时的心境呢?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固然还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用“落日”二字,比方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团体基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始终采用猜疑排斥的立场;以致辛弃疾感到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磅礴心情冲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备典范意思的动作,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疆场破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豪杰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衬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录,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经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次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发挥的迫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浮现在读者眼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述外,还因为采取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维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沉,回味无穷。“无人会、登临意”,感慨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纵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理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感情沾染。
上片写景抒怀,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援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姑苏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当初暮秋气节又到了,连大雁都晓得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流浪江南的游子呢?然而本人的故乡现在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家乡,又谈何轻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切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后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干”,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探访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漠,单独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讯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记国是,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假如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高低床呢?这二层的粗心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眺望望故乡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个别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悼念家乡但却毫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抱负,但语中蕴藉,“归未?”一词可知,于是天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虑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度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语言》,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从前种的柳树已长到多少围粗,便感慨地说:“木如同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括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惦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适本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间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纪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沙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中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由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热潮。
下面就做作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倩,是恳求,“红巾翠袖”,是?女的打扮,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普通游宴娱乐的场所,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良知,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响应。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涯着的那个时期的抵触有充足反应,有比拟实在的事实内容,而且,作者应用圆熟精到的艺术伎俩把内容完善地表白出来,直到今天依然存在极其强烈的感染力气,使人们百读不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6572.html
相关阅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_全诗赏析
望江南?闲梦远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煜
《鹧鸪天?子夜封章扣紫清》译文注释_《鹧鸪天?子夜封章扣紫清
《别云间》译文注释_《别云间》点评_夏完淳的诗词
赠卖松人原文_翻译和赏析_于武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