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盛唐诗人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赏析
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聚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料想,吴刚也不是甘心砍树,二心想回到世间来。归去之心,居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方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涯,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流浪无依的感情,杜甫空有归心只惋惜无处还乡的悲凉。“行地远”指诗人本人当时处在偏僻的夔州。诗人借此表白了反对战乱的思维。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竭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怀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斗,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几乎”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晶莹。诗采用了采取了反衬伎俩,在赫然的对比中,暴露了避乱生活中的忧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4699.html
相关阅读: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_全诗赏析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_翻译和赏析_辛弃疾
中秋节
中秋月原文_翻译和赏析_晏殊古诗
《好事近?明月到今宵》译文注释_《好事近?明月到今宵》点评_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