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魏晋诗人的《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回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赏析
戊申岁即公元408年(晋安帝义熙四年),也就是归田的第四年。这年六月一场大火销毁了他家的房子,使他陷入了困窘的境地。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开端这两句是写他这几年的平静生活。“草庐”即他归田后营造的“草屋八九间”。“穷巷”,偏远的村巷。“华轩”,达官乘坐的美丽的车子,这里代指仕宦生活。居陋巷而绝功名之念,这样的意思在归田后很多诗中屡见陈说。这里用一个“甘”字,见出他这种态度出于自发被迫,也显见他心情的平静天然。可是,“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天炎风息,猬集在一起的屋子登时烧掉了。着一“顿”字,见出打击的沉重。“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他的住宅没有剩下一间房子,只好将船翻盖在门前,以掩蔽风雨。“舫舟荫门前”个别说明为借居在船上,似非确。《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与这句构造雷同,“荫”也为笼罩的意思。在海洋上以舟作棚,现时还常见着。以上堪称第一段,写“遇火”情况。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曰“新秋”,曰“月将圆”,见出是七月将半的气节,离遇火已近一个月了。“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到。“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注视秋月的印象。这两句既写出了节令的变化,又传出了作者耿耿不寐的心情。这是火灾予他心理的刺激。“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遭火熏烤的四周园圃中的果菜又活过来了,但受惊的鸟雀还没有飞回。从“果菜始复生”见出他生计还有指望,而后一种情形又表示创巨的痛深。在这样的秋夜里,他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深夜里他鹄立遐想,顾盼之间真是“心事浩茫连广宇”了。以上是第二段,写“遇火”后心情的不平静。
下面第三段,所写是“中宵伫遥念”的内容。作者先是自述平生品行:“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他说:我从小就有正派耿介的性情,一下子就是四十年了(作者此时四十四岁)。“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形体、行事跟着时光的从前而朽迈、而变更,可心灵始终是安适的,不染上尘俗邪念。“孤介”、“独闲”,都表现他不同于流俗。“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这两句意思说:我具备的贞刚的禀性,玉石也比不上它牢固。这六句是对本人平生的检核检束,自慰的口气里又显出自负。他是在遭受灾变之时作如斯回忆的,这也表示了他还将这样做,不因眼下艰苦而摇动。接着他又想起一种幻想的生活:“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东户”,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东户幼子,据说那时民风浑厚,道不拾遗,余粮储放在田中也无人偷窃。“中田”即田中。“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这是说,那时候人们生涯无牵无挂,人人都安居乐业。这些“仰想”,表示了作者的憧憬之情,他当时处于那种艰巨地步作这种联想,切实也是很天然的。然而,这究竟是空想。“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意思是说:既然已经遇不上这样的时期了,仍是灌我的园、耕我的田吧。这表现了作者面对事实的立场。想起“东户时”,他的情感不免又稳定起来,但他又即时回到面前的现实,心境又安静下来了。后两句仿佛还有这样的意思:安居乐业不能凭幻想,要靠自己的劳动。这就与两年后写的《庚戌岁玄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所表白的思维相一致了。
这首诗写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跟心情,很是逼真,也很做作。比方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静到不镇静,是多少经曲折,多种变化,但都显得入情入理,绝不给人以故作姿势之感。火灾的打击是繁重的,不能不带来情绪的反映,此诗若一味旷达,恐非合乎实际了。诗人的宝贵,就是以素常的生活信心来化解灾变的影响,以面对现实的态度动摇躬耕的信心,他终于禁受住这次考验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4534.html
相关阅读:瑞鹤仙?秋感 吴文英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江上》译文注释_《江上》点评_王士祯的诗词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