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描写春天的诗句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出自南朝诗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不变?

赏析
唐代巨大人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的。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先哲,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因为他的叹赏,谢?这句诗却在后代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录,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邻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称于从灞桥到长安的间隔。此诗开头借用《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想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仿佛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留恋长安的乡情,更有憧憬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欲望。谢?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天子,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因而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行程,又借典故蕴藉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依恋不舍的心境,以及对时事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点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档次明白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眺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下不齐,在日光照耀下清楚可见。只“白日丽飞甍,错落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荣景象和京都的绚丽派头。此处“白日”指薄暮的日光。“丽”字本有“附著”、“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刻画出飞甍在落日中更加显得明媚光辉的情景,可以见出谢?炼字的工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全部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转达出诗人神色的专一: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识别本人的故居当也是个别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怀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光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风景转换中天然就显示出时刻的推移进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残暴的余霞铺满天空,如同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好像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照喻不仅色彩比较壮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触,也与傍晚时安静柔跟的情调非常协调。“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曾批驳“澄”、“净”二字意思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不认为然,以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也讽刺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实在,如果不谢榛篡改,这“澄”字的利益还真轻易被人疏忽。唯其江水廓清,“净”(或“静”)字才有下落,才干与白练的比喻井水不犯河水。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彼此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援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迷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思。可见“静如练”这一比方是由于有了“澄”字的烘托,才胜利地表示出大江安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比拟,“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起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辅助读者从背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假如将谢?这两句诗与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拟,能够看出谢?在风物描述上的奔腾。谢灵运以直叙的伎俩来阐明水天照映、空明澄澈的气象,意思较实。而谢?则可能应用适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岂但有赫然悦目标颜色,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想,表白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嘈杂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芳香的郊野。群鸟的吵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家乡正满目春光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

无怪诗人叹气:“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色,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涯的悼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中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慨语气,加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好像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奇妙地跳过一步,由面前对京城的迷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情感便再起一层波涛。“有情知望乡,谁能?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普通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响应,依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感也在抒发人生感叹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这首诗写景色调残暴纷纷、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妙,毫无凄凉黯淡之感,诚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酷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象征有关。全诗构造完全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凸起于一篇之中的景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独特特点,也与谢?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弊病有关。谢?山水诗仍旧因循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因为思维感情贫乏,没有弘远的幻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少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纤弱低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宽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只管如斯,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做作,却标记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罢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4303.html

相关阅读:《一丛花 初春病起》译文注释_《一丛花 初春病起》点评_苏轼的诗
雨晴 王驾
一庭春光宜人来,满地落花红多少片_全诗赏析
《春光好?天初暖》译文注释_《春光好?天初暖》点评_欧阳炯的诗
城上景色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_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