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晚唐诗人的《己亥岁》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风闻一战百神愁, 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无事, 近来长共血争流。
赏析
此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
安史之乱后,战斗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产生大范围农夫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弹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山河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白委婉波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设想到兵荒马乱、铁跟血的事实,这是诗人应用形象思维的一个胜利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民不聊生。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原来艰苦,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浊世民”,在颠沛流离、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安全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活了。只惋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回味无穷。
古代战役以取首领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暴的杀害,国民的大批逝世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固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天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就以在淮南镇压起义军的“功劳”,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罢了。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斟酌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军功”(张?《吊万人冢》)之句比拟,字数减半而象征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就义的昂扬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照伎俩:“一”与“万”、“荣”与“枯”的对比,令人惊心动魄。“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比较手段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濒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实质,存在很强的典范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非常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84249.html
相关阅读:雁门太守行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贺古诗
关山月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李白古诗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原文_翻译和赏析_王昌龄古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_翻译和赏析_陆游古诗
《燕歌行》译文注释_《燕歌行》点评_高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