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
[出自] 苏轼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
神宗元丰元年(1028)十月作。词序一作:“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盼盼,姓关,唐朝人。白居易《燕子楼》诗序云:“徐州故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没,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后不食而死。白氏所谓“尚书”,后世 (包括苏轼) 多以为是张建封,但据考证当为张建封之子张?。
明月如霜: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好风如水:好风清凉如水。
?(dǎn)如:击鼓声。?如三鼓:三更鼓响了。?,打鼓声。如,助词。《晋书·邓攸传》引吴人歌:“?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铿然:象声词。《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礼记·乐记》:“钟声铿。”此写夜深人静,落叶之声也铿然可闻。 铿然一叶:这时夜深人静,所以一片落叶的声音都听得出是那么清脆。铿然,形容声音之美,如金石、琴瑟。
梦云:此喻梦见盼盼。
倦客:作者自称,谓自己频繁调动,倦于行旅。
燕子三句:《高斋诗话》载:秦观问苏轼近作,“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晃无咎曰‘只三句, 便说尽张建封事’”。近有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云:“公以‘燕子楼空’三句语秦淮海,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精神不贵迹象也。”
何曾梦觉二句:是说人生的梦没有醒,因为还有欢怨之情未断。
异时对、黄楼夜景:作者设想后世的人凭吊自已时,也会发出感叹。黄楼:苏轼在徐州时所改建,苏辙、秦观皆为之作赋。此处苏轼设想后人将对黄楼凭吊自己。
译文1: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三更鼓声,声声在夜空有力,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译文2: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像泉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令人神往。曲折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形的荷叶上,露珠向下滚淌。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清晰的三更鼓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倏然落到地上,细碎的声音经断了我的梦乡。黑夜茫茫,再也寻找不到刚才的那种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的所有地方。
长期被贬谪外地的游子,眺望山中的归路,望眼欲穿地思念着故园家邦。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又在哪里,空锁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如同梦境,有几人能从梦境中醒来,徒有些新怨旧欢牵惹愁肠。待过些年后,也会有面对着黄楼夜景,缅怀今日之景而为我叹息怅惘。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词中即景抒情,情理交融,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之理。作者题记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张尚书之爱妾,能歌善舞,风情万种。张氏死后,盼盼念旧情不嫁,张尚书为其所建的燕子楼独居了十多年。作者声称自己夜宿燕子楼,梦到盼盼,因作此词。
上片写夜宿燕子楼的四周景物和梦。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接着景由大入小,由静变动:曲港跳鱼,圆荷泻露。词人以动衬静,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深夜,显得越发安谧了。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寂寞无人见”一句,含意颇深:园池中跳鱼泻露之景,夜夜可有,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自己偶来,若是无心,虽眼前,亦不得见。
以下转从听觉写夜之幽深、梦之惊断:三更鼓响,秋夜深沉;一片叶落,铿然作声。梦被鼓声叶声惊醒,更觉黯然心伤。“?如”和“铿然”写出了声之清晰,以声点静,更加重加浓了夜之清绝和幽绝。片末三句,写梦断后之茫然心情:词人梦醒后,尽管想重新寻梦,也无处重睹芳华了,把小园行遍,也毫无所见,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词先写夜景,后述惊梦游园,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似真似幻,惝恍迷离。
下片直抒感慨,议论风生。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的喟叹,由人亡楼空悟得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然后以空灵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古今”三句,由古时的盼盼联系到现今的自己,由盼盼的旧欢新怨,联系到自己的旧欢新怨,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结尾二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黄楼为苏轼所改建,是黄河决堤洪水退去后的纪念,也是苏轼守徐州政绩的象征。但词人设想后人见黄楼凭吊自己,亦同今日自己见燕子楼思盼盼一样,抒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无穷感慨,把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赏。此三句之妙,正如郑文焯手批《东坡史府》云,“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644457.html
相关阅读:关于父亲的诗歌
七夕情人节古诗句大全
浣溪沙?上巳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杨基
黄永《卜算子?有感》“匿影住人间,横眼看天下”全词赏析
“林外雪消山色静,窗前春浅竹声寒。”的意思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