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原文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注释
、只解:只知道。
2、不信:不理解。
3、离亭: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
4、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
5、淡:惨淡清冷。
6、胧(lóng)明:模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胧,朦朦胧胧。
7、频:屡次。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翻译
时光只知道每时每刻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那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昨天夜里,梧桐树的叶子在西风中急促地响着,月色朦胧而惨淡,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赏析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此词以情感曲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时间”句与“离亭”匈,将时间空间交织在一起,于是,“长恨”便通过小小“泪滴”形象地折射出来。短短四句胜过万语千言。下片只用“西风”、“淡月”便勾划出秋夜的凄清。在此无可奈何之际,离妇的渺茫希望只能寄托给迷蒙的梦境。然而一声雁唳,却又将她从梦中唤醒,无情的现实更增添雁归而人未归的失落与惆怅。尽管如此,凄凉落寞之中仍暗暗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温润秀洁,境象高远,颇能引发读者的遐想。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之作。短短四十四个字,写出人生一种深沉的感慨。音节嘹亮,情感郁勃,如同天际的雁唳。虽然是那样短促的数声,却悲凉凄紧,盘旋回荡,使人心情无法立刻平息下来。不过它虽然使人沉思,惹起人们一缕闲愁,却不会使人们觉得透不过气。它那强力震撼的幅度,恰好维持在情感能容纳的宽度之内,因而人的感动是在情感的振幅之内回荡。它引起深深的赞叹,使读者浮起对人生的许多联想,正如一杯真正醇美的酒产生的魅力。
“时光只解催人老”这是每一个珍惜时光的人同样都有的感受。看似平常,细想起来,所谓“时光”,到底是怎么回事,它除了每时每刻催人老去,还有别的什么意义,词人一入手就端出“时光”这个问题逼到人们眼前,逼着人们不能不点头承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这样就先把读者的感情有力地调动起来了。
“不信多情,长恨离亭”人,是宇宙间富有感情的生物,照理,在亲人之问,不应该永远彼此分开,永远在离别之中过日子吧。可是,尽管不相信事情会如此不妙,事实却又正是如此。再想想吧,人一天天的老下去,又一天天的隔别着。如今,不相信的不由不相信了。这又怎能不使人为之慨叹不已。
“泪滴春衫酒易醒”因为感时光之易逝,怅亲爱的分离,无可开解,只有拿酒来暂时麻木一下自己;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不能使自己暂时忘却烦恼。
以上几句,三层抒发,一层比一层迫紧。惊心于时光易逝,这是一。想不到有情人长期隔别,这是二。企图忘却而又不能忘却,这是三。三层意思,层层相扣,层层拉紧,把读者投入强烈的心情震荡之中。于是,在下片,词人进一步给以更具体、更浓密的形象,使读者的心灵震荡达到最高的频率。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已经是“泪滴春衫酒易醒”,忽然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这好梦,是离人的重逢,是生活的欢乐,是美好事物的幻现,然而每当希望它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恰似点睛之笔,它一手拉着上面,一手牵起下面,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的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杂乱的音响、色彩,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在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音。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是感觉深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惘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但总的说来,此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词人不会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他在沉思默想,觉悟到要把握住自己的感情,进而更透彻地去理解人生和世界。像此词结句,用意是何等超脱高远,它把感情升华到一个更加明净的境界。
晏殊的词全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602568.html
相关阅读:张衡《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译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