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原文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注释
、少:年少
2、中:中举
3、足:值得
4、与:和
5、动:震动
6、擅:独步,独擅
7、目:看作,视作
8、百家之说:诸子百家的著作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翻译
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十分有研究。嘉佑初年,和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轼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做“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524280.html
相关阅读: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衡《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