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李商隐《随师东》原文及翻译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李商隐《随师东》原文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巢阿阁,岂假鸱?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李商隐《随师东》注释

、师:军队。

2、东征:指讨伐李同捷的战争。调:征敛。

3、几竭中原:几乎耗尽中原的财富。买斗心:指朝廷以重金犒赏引诱其他节度使出兵,这些节度使趁机邀功,却不积极投入战斗。

4、马谡(sù):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公元228年诸葛亮讨伐魏国,命令马谡镇守街亭,马谡违背军事部署,打了败仗,被诸葛亮按照军法斩首示众。

5、孙歆(xīn):三国时吴国都督。晋将王?讨吴时谎报了军功,说斩杀了孙歆的首级。后来杜预俘获孙歆送到洛阳,才揭穿了实施的真相。这两句用典故说讨伐李同捷的节度使违法军纪,朝廷不闻不


问,任其谎报战功。

6、??(yuè zhuó):凤凰的别称。阿阁:指宫殿。??巢阿阁:比喻朝廷有贤臣执政。

7、岂假:岂能让。鸱?(chī xiāo):猫头鹰。泮(pàn)林:学宫旁边的树林。这里指朝廷管辖下的各大藩镇。

8、玄菟(tú)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的郡,此指沧州地区。

9、积骸成莽:尸骸密集,像乱草一样。莽:乱草。

李商隐《随师东》翻译

朝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利光。诸离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李商隐《随师东》赏析

《随师东》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大致作于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横海镇节度使李全略病死,其子李同捷称留后,朝廷经年不问。大和元年(827年),朝廷发兵征讨,由于军政腐败,战事日久,直到大和三年(829年)四月才初步评定,耗尽国家大量资财。

此诗借古讽今,讽刺唐廷讨李同捷之役中所暴露的唐廷军事、政治腐败现象。首联写东征日调发黄金万两,竭中原之力,以买斗志之心;颔联写军令不严,失机不坐,欺蒙报捷;颈联指出诸将之跋扈邀赏,其源盖为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政策,而根本原因又在宰辅不得其人,盖内无治国贤人,故外有割据枭雄;尾联写出了唐帝国穷兵黩武,造成“积骸成莽阵云深”的惨烈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非正义战争的否定和对穷兵黩武之辈的痛恨。

此诗虽名为“隋师东”,实则借古讽今,借隋炀帝东征高丽,暗指大和年间唐文宗讨伐李同捷的战争,即“唐师东征”。全诗抒发诗人的伤痛之感,深化朝廷不重用贤臣的慨叹。

诗的头两句写唐王朝政策失误。唐朝廷为了抵御藩镇,养了大量的军队,加重搜刮财物作军费,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对军费的开支很不得当,不是用它训练军队、加强军事设施,而是用它滥施赏赐买取官兵的斗志,结果是得不偿失。诗人在这里批评了朝廷对平定叛乱的战争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写军纪败坏。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将领的政策,使得将领们对任意违反军令的人不依法严惩,只知道虚报战功,借以得到厚赏。《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二年》记载:“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

五、六句写藩镇割据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乱以后,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权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他们甚至操纵起皇帝废立生死的权力。诗人叹惋朝廷不求贤才辅佐,致使藩镇拥兵抗拒朝命。诗中形象地指出藩镇割据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关键在于朝廷内部贤人失位,政事不修。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深刻的。最后两句写战后的凄惨景象。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杀掠图。《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三年》记载:“沦州承丧乱之余,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什无三四。”这“积骸成莽阵云深”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沧、景地区战后的惨状。

这首诗一中间四句连用典故,比喻恰切,讽刺辛辣,正反相间,对照鲜明,还用“未闻”、“唯是”、“但须”、“岂假”等词语加以串联,新颖多变,一气呵成。

李商隐的咏史诗全集

李商隐的抒怀和咏物诗全集

李商隐的应酬唱和诗全集

李商隐的爱情无题诗全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514811.html

相关阅读: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译 赏析
张衡《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