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原文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翻译
待更新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赏析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此当是宝应元年作。本诗是杜甫谪居四川成都时期所作,当时他的好朋友严武写了一首诗,名叫《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诗中表示规劝杜甫出仕为官、担任自己的幕僚,杜甫因此写了本诗以及《严中丞枉驾见过》等诗作来表示谢绝。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上四,答严诗前四句。下四,答严诗后四句。严曰“何须不着?冠”,盖劝之仕也。公答曰“拾遗奏书,奉引骑马”,见斥官之后,无复此兴矣。严曰“漫把钓竿,懒眠沙草”,谓不当隐也。公答曰“懒性从来,幽栖真钓”,见托迹此堂,习而安之矣。严曰“兴发”,公答曰“登临不倦。”严曰“驰马”,公答曰“枉沐旌麾”,皆喜之也。礼法疏,先致谦词。径欲锄,急待其至矣。在严诗固款曲而殷勤,在公诗亦和平而委婉。解者指严为语多刺讥,指公为始终傲岸,两失作者之意。孔毅父《续世说》:武过草堂,公有时不冠,故严诗云:“何须不着?冠。”而公答曰:“阮籍焉知礼法疏。”以解嘲也。《杜臆》:此因后人误读杜句,遂有不冠之诬,而欲杀之诬,亦从此起矣。
诗当作唐朝宝应元年(762)春,杜甫当时5岁,严武在长安时是杜甫的同事,当年曾一起被贬出长安。前一年十二月,严武开始任成都尹。在成都期间,严武与杜甫经常来往,也给与很大的照顾。后来杜甫还曾到严武幕府任职。杜甫所担任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才称他为杜工部),也是严武向朝廷保举的。
严武一生曾多次驻守四川,本诗创作于第一次镇蜀期间,严武对杜甫的劝仕之意大约曾表达过多次,一直到他奉召入朝、杜甫送他到绵州时,还在动员杜甫:“试回沧海棹,莫妒敬亭诗。”(《酬别杜二》)可以说,在严武第一次镇蜀期间,杜甫确实是绝意于仕进的,下了老死江湖的决心。但是送走严武之后,历经了徐知道之乱,在梓州、阆州避乱流寓的一年半时间里,杜甫的心情和想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新登基的代宗翻了一些肃宗时所立的旧案,一些遭贬斥的旧臣又得以起用,杜甫的许多故人也相继应召入京,反映出当时形势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因此他的心情不再平和,变得激烈,对自己卜居成都近两年的想法进行了否定。所以当严武第二次镇蜀,杜甫旋即回到成都,不待严武招邀,已经于归家兴奋之际说出了“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是见疣赘,骨髓幸未枯”(《草堂》)的心里话,大有主动请缨之意。这一回杜甫的入幕,实在不见有推辞之迹。
严武在《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诗中邀请杜甫到成都城游玩,深意是劝他为官,但杜甫在本诗说,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这是客气话,也是对严武的邀请。同时也谢绝了严武劝仕的好意。
【杜甫的诗词全集 68首诗全集下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422760.html
相关阅读: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
张衡《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