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歌
[美国]约翰•狄金森
来,勇敢的美利坚人,手拉着手,
大胆去回应吧,美好的自由在招手;
残暴的行为压不住正义的呼声。
也玷辱不了美利坚的好名声。
我们生于自由也将生活在自由里,
我们的钱包已装满金钱,
沉着,朋友们,沉着,
给钱不是当奴隶,只为作个自由人。
让我们向可敬的先辈们欢呼,
他们勇敢地奔向未知的地带;
为了自由,他们越过大洋,来到荒漠,
死后把自由和美名留给我们。
他们胸怀博大,敢蔑视一切危险,
他们崇高,明智,珍视生来的权利;
我们将虔诚地保留他们给予我们的遗产,
决不破坏他们在陆上和海上的劳动成果。
先辈们用双手种下的自由之树,
并为它的壮大和尊严而生活;
满怀喜悦他们高呼:“我们的愿望已满足,
因为我们的子孙将采到我们辛劳的果实。”
官老爷和侍从即将蜂拥而至,
他们像蝗虫摧残当年的收成;
假如我们得为别人挥霍而苦干,
太阳升起有何用,雨水下了也枉然。
那么,勇敢的美利坚人,手拉着手,
联合则存,分裂则亡;
从事正义的事业,我们必将成功,
因为上天赞许一切高尚的行为。
千秋万代都将拍手赞叹,
我们勇敢地支持我们的法律;
我们不怕死但不屑听人使唤,
因为论自由盖辱比痛苦更可怕。
让我为我们君王的健康千杯,
为不列颠的光荣和财富干杯,
如她确有公正,我们真有自由,
那种光荣和财富就会永存不朽。
(林本椿等译)
【赏析】
从约翰•狄金森的《自由之歌》到托马斯•潘恩的《自由之树》,从宾夕法尼亚到列克星敦,歌唱自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自由对于“勇敢的美利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诗的前五节对此做出了回答。
自由是美好的,她代表“正义的呼声”,是凭“残暴的行为”压抑不住的。在诗的开头,诗人就号召“勇敢的美利坚人”为了不让别人玷辱美利坚人酷爱自由的好名声,大胆地“手拉着手”联合起来,去回应自由的召唤。
自由是一种信念。“我们生于自由也将生活在自由里”,自由是与生?来的财富,也是生活的必需品。人不能为金钱而生,人只能为自由而活。在第二小节中,诗人点出了生活目的的不同区分出了奴性与人性,“只为作个自由人”应是人生活的最高目的。
自由是祖辈留下的遗产。在诗的第三到第五小节,诗人把自由的内涵向历史的纵深拓展,通过设想先辈们的愿望,表明“美利坚人”酷爱自由的传统。为了自由,“可敬的先辈们”勇敢地越过大洋,“奔向未知的地带”,正是他们辛勤的耕耘和不懈的努力,在这片荒漠的土地上用双手种下了“自由之树”。为什么他们敢于“蔑视一切危险”,在这片荒漠种下“自由之树”,并将她作为最尊重的遗产留给我们?那是因为“他们胸怀博大”,“他们崇高,明智,珍视生来的权利”,他们把“自由之树”的壮大和尊严视作生命,他们因“我们的子孙将采到我们辛劳的果实”而自豪,他们也因此曾经满怀喜悦地高呼:“我们的愿望已满足。”为此,我们不仅仅是向他们欢呼,我们必须“虔诚地保留他们给予我们的遗产”,“决不破坏他们在陆上和海上的劳动成果”,要像先辈们那样珍惜他们留给我们的“自由和美名”,这是我们的责任。
自由意味着联合。在前五节的铺垫后,诗的后四节面对现实,向“勇敢的美利坚人”发出战斗的号角。为什么即使太阳温暖,雨水温柔,我们的收成还是枉然呢?因为,我们在“为别人挥霍而苦干”,这些“官老爷和侍从”像蝗虫那样蜂拥而至,摧残着我们的生活。诗人借用比喻揭示了北美人民生活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在殖民统治下,他们?失了先辈们留下的“自由之树”。于是,“勇敢的美利坚人,手拉着手”,找回“自由之树”成了不二的选项。“联合则存,分裂则亡”作为四分五裂的殖民地人民必须接受的信条,尽管因此会激怒英国人和他们的美国朋友,但这是“正义的事业”,是“上天赞许”的“高尚的行为”,所以“我们必将成功”。我们为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正义的事业”必将赢得“千秋万代都将拍手赞叹”,为了自由,“我们不怕死”,因为没有自由的羞辱比痛苦更可怕。在诗的最后,诗人将自由比作“光荣和财富”,寄希望于不列颠和君王的“公正”,这表明诗人对宗主国尚存有幻想,与此后托马斯•潘恩的战斗精神相比,流露出时代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从中也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他反对将新税强加于殖民地的《汤森条例》,是宾夕法尼亚出席大陆议会的代表,促使宪法获得批准。但他也反对《独立宣言》,心灵鸡汤,并希望避免战争。他幻想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得到他倡导的自由。
《自由之歌》作为美国的第一首爱国歌谣,曾经在殖民地非常流行。殖民地人民正是通过齐声歌唱的方式抒发了热爱自由的集体感情并从中汲取集体的力量。(张丽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163760.html
相关阅读:张衡《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译 赏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