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乞求
[俄国]特列佳科夫斯基
丘比特,放下你的箭吧:
我们已经并不黯然无恙,
但为你金色的爱情的箭所射伤,
心中感到很甜蜜;
大家对爱情都不违抗。
为何要过多地伤害我们?
谁不呼吸爱情的气息,
岂不只会使自己受更多的折磨?
爱情使我们不会感到岑寂,
虽然它也折磨我们。
啊,爱情的火多么甜蜜!
请你让我们安息吧,
抛弃你的箭袋:
由我们自己寻找爱情。
我们不知疲倦地寻找,
尝到了它的乐趣,
会迅速地向它飞奔。
不能乱抓爱情(这并不奇怪),
它是所有的人的女皇,
讨厌如此的行径;
它到处闪着亮光,
因此每一个响亮地鼓掌的人,
都能快乐地看见爱情。
射向爱情的箭已经不需要:
所有的人都喜欢爱的自由。
啊,值得珍惜的爱情!
爱情射中了一个人,
另外一个人就会为此而受伤害,
产生恶毒的憎恨!
(张草纫译)
【赏析】
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对爱情下过“甜蜜的痛苦”这样的定义。而这一定义的正确性在这首《爱的乞求》中得到了印证。特列佳科夫斯基在这首诗的第一节就突出地抒写这样的悖论,既恳求丘比特放下弓箭,觉得自己并非“安然无恙”,但是与此同时,他的言语中又有着乞求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成分,因为“大家对爱情都不违抗”。第一诗节中的另一个悖论就是萨福式的悖论了。抒情主人公既感到爱情之箭是一种伤害,同时又为此感到甜蜜。
第二诗节延续第一诗节的悖论,俗语,虽然抱怨自己受到了过多的伤害,但依然使人感觉到这种“伤害”与幸福是成正比的,使人感受到其中即使是“折磨”,那么也是一种极为“甜蜜”的“折磨”。
自第三诗节起,却发生了一个充满智性的转折,将爱情的乞求与追求爱情的自由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诗人看来,丘比特的作用只是在于盲目射箭,而爱情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值得珍惜”的情感,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寻求。爱情的获得,不能靠“乱抓”,更不能指望被箭射中,而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寻找,靠我们自己的心灵的感悟。所以,在诗的最后,抒情主人公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射向爱情的箭已经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喜欢爱的自由。”
在这首《爱的乞求》中,特列佳科夫斯基从对随意的、盲目的爱情的感叹转向对理智的、自由的爱情的追求。联想到17世纪的俄罗斯尚处在沙俄专制制度的农奴制社会,因此,歌颂和追求自由的爱情对于反抗封建的农奴制思想而言,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进步意义。(吴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163571.html
相关阅读:张衡《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译 赏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