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出自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这两句是说,客行之人,面对秋风,激起无限乡思与愁怨;抬头看那座隔着流水的青山,似乎就是我的故乡。 “秋风思”代指乡情归思,它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深切忆念。引起这种情感的,正是“隔水青山似故乡”这一富于诗意的发现。这两句诗后句是因,前句是果,诗人却别具匠心的予以倒置,使诗味更加浓郁,更加耐人寻味,耐人吟咏。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释:
秋风思: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的典故,借指乡思。

参考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赏析
《题稚川山水》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题咏山水的诗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这首题咏稚川山水的小诗,写得风光如画,感情充沛。稚川,所在不详。嘉州南安(四川乐山夹江县)有小河曰:稚川溪,系晋人葛洪炼丹之地。或亲临稚川。从诗中描绘的境界看,像是江南山水之乡。戴叔伦曾先后在新城(今浙江富阳)、东阳(今浙江东阳)当过县令,诗中所咏山水,或在两地中某一处。
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近及远。“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时值仲夏,天气已开始有些暖热,而苍松覆盖下的茅亭却依然凉意袭人,为览眺这一带的山水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场所。从下文“行人”之语推测,诗人大概是行旅路经此地,在茅亭歇脚。这就更给这次览眺增添一份不期而遇的欣喜。
次句“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茅亭眺望所见的中景和远景。近处有江流,对岸有白沙覆盖的汀洲,再远一点,便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时近傍晚,汀沙云树渐渐融入暮霭,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的色调。这两句以茅亭为中心,勾勒出一幅有山有水,有风景有人物(诗人自己就在画中)的稚川山水画。“晚”字暗引出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秋风思”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的典故,借指乡思,与上文“五月”实写的季节并不矛盾。两句是说,自己这个奔驰道途的客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那座朝夕相伴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戴叔伦是润州金坛人,其地有山有水。江南山水有共同特点,在客处旅途乡思无限的情况下,忽见“隔水青山似故乡”,恰似他乡遇故知,其不期而遇的欢喜和亲切感,自不待言。而深究其里,所谓“似”,也只是差似而已。正因为怀着“无限秋风思”,遂不觉移情于景,感到对岸青山似曾相识,而觉其“似故乡”了。而一旦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总之,末句所抒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感情内涵相当复杂。
如果说,前两句堪称“诗中有画”,那么后两句却是画笔所不能到的诗的意境。画面上可以出现行人遥望隔水青山的形象,但却画不出行人心中的“无限秋风思”,更无法画出怀着无限乡思的行人面对隔水青山时所引起的联想和复杂微妙的思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shiju/1175842.html

相关阅读: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译 赏析
张衡《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