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1905年9月18日-1979年7月4日),字光梁,号鲁卫,祖籍广东五华县的粤籍客家人,梅州八贤之一,身高1.80米,司职前锋。李惠堂出生于香港,从17岁开始,即活跃于1920年代-1930年代之亚洲足球球坛,不但是战前少见的中国职业足球球员,也是公认之中国足球球王。并带领港沪两地足球菁英,称霸于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他和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 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一般来说,1930年代之前,中国足球水平为全亚洲之冠,他居功厥伟。而至今中国兴盛之足球风气实起始他于1929年所提起的“足球即中国国球”的概念。
1950年代,李惠堂退休转任教练,继续于香港和台湾两地从事推广足球活动。战后定居于香港的李惠堂,不但让足球成为香港最风行主流运动外,也经常客居台湾并带动当地足球风气。1954年与1960年两届亚洲运动会中,他亦以教练身分率领港台两地联队击败日本,韩国等强敌获得冠军。除此,他晚年协助创建的台湾木兰女子足球队亦于1970年代末期与1980年代初期称霸于亚洲。
1994年9月,广东省五华县县政府将李惠堂祖居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房舍内举办《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览。而该地点,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也成为该县的最主要旅游景点。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界20年代上海滩的潮人朝话。李惠堂是中国早期足球界的大明星,一个足球佬能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相提并论,可见他红的发紫。
他17岁成名,42岁挂靴,每场比赛都有进账,25年一共进球1860多个。他的足迹遍及欧、亚、澳三大洲,在新中国建立之前,足球运动的黄金时代,几乎就是李惠堂的时代。
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亚洲球王”的称号,英国人称他为“东方亚力詹士”,日本人送他“东方标准球人”的绰号。
1976年,德国一家权威的足球杂志社经过评选将贝利、马修斯、斯蒂法诺、普斯卡士以及李惠堂并列为世界五大球王。李惠堂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用球技和球德维护了民族尊严。
几年后李惠堂回到香港,加入了香港南华足球队,1923年李惠堂被选为中国足球队主力队员,赴日本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中日决战中,五比一横扫日本队,此后李惠堂先后在香港、上海等地的南征北战以及出国比赛中披荆斩棘,开启了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李惠堂被香港的球迷称为“球怪”,他的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他有两大绝招,一个是他喜欢在离球门三四十码远处发炮,而且不用完全拉满弓就射出,他的球又准又刁,还有一招是卧倒射球,一般人倒地之后踢出的球,总是欠准确,但是李惠堂的卧射有如冷箭,往往一箭定江山。
1913年至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召开了10届,除了中国第一届获得亚军,在21年间,中国队连获9届足球冠军。1923年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办。日本人以为稳操胜算,准备洗雪前耻,不料又以一比五大败亏输,又惊又气的日本媒体,纷纷印发号外,沮丧之情溢于言表。
上海的《申报》将日本媒体的号外传回国内,把标题翻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大胜日本的喜讯流传甚广,使中国足球队在亚洲体坛内获得“铁军”的称号。
你看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武力镇压民族民主运动,弱小的捷克军无力抵抗,但是在当年冬季奥运会的决赛期间,苏联冰球队以四比五输给了捷克,捷克举国欢庆,报纸头条标题是“苏俄坦克开不进冰球场”。
中国队对日本队的不败记录,也让“甲午战争”以来,备受压抑的中国人在体育场出了一口恶气,足球也成为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最大希望。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即将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第一次派出14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准备参赛,此时的中国濒于抗日战争爆发之际,经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次奥运会注定是一届充满悲剧色彩的旅行,以张伯苓、王正廷为代表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向国民政府申请了22万元的专用款项,只有17万元得到落实。
中国奥运代表团迟迟不能启程,于是由李惠堂挂帅的中国足球队决定,比大兵团提前两个月先行出发,在远赴柏林途中征战亚洲六国,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筹措比赛资金。
从越南、新加坡、印尼、到马来西亚,经缅甸和印度,中国足球队一路踢向柏林。先后踢了27场球,其中胜24场,平3场,筹得收入20万元港币,解决中国奥运代表团成行柏林的路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997085.html
相关阅读: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
重塑我的头像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