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邓小平在北京留影。
“不是他。是我喜欢《红楼梦》。”
“小平同志喜欢什么书?”
“他喜欢看写鬼的书。”
“《聊斋志异》?”
“是的。”
蒲松龄墓出土的蒲松龄印章
邓小平为什么喜欢《聊斋志异》?笔者推测,《聊斋志异》除了最具思想价值,揭露社会黑暗的部分作品外,还有一些富有寓意和哲理的故事,如《画皮》、《口技》、《驱怪》等,能够帮助读者认识世界,启发领悟生活的真谛,这是邓小平的最爱。《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驱怪》篇末,有“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者,猫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猫论”,与其何等相似!蒲松龄当年在穷困的境况下靠在“柳泉”下卖茶,听茶客讲述各地的奇闻异见,经20余载加工整理,艰辛写作,终成聊斋,担心没有知音,曾感叹:“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当年穷秀才苦求知音,哪能料到日后知音满天下,包括中南海。
在邓小平两次讲话后一个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错误地批评了所谓“刮单干风”,而且强调这股风越上层越厉害,最根本的问题是搞资本主义还是搞社会主义,把问题提得很高。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更把“黄猫黑猫”指责为“唯生产力论”,并狠加批判。
改革开放之后,“黄猫黑猫”重新提起,衍化为“白猫黑猫”,并得到普遍认同和赞成。发展是硬道理,三十年来的农村发生的巨变,早已判明了这段公案的孰是孰非。薄一波一次曾问邓小平,对“黄猫黑猫”这个说法现在怎么看?他回答:第一,我现在不收回;第二,我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说的。邓小平的这两句话,对我们理解“猫论”有很大的启示。实际上,邓小平1962年的这两次讲话稿,不久即因毛泽东的批评而被迫收回,但讲话中引用的“黄猫黑猫”的比喻为什么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呢?除了“文革”中这句话曾被歪曲和攻击的负面效应外,主要是因为比喻本身形象生动,邓小平运用得极为贴切,可谓是古为今用的范例,表现了他敢于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当然,任何比喻都有它的局限性。“黄猫黑猫”的比喻既是针对当时情况说的,就不宜任意地到处套用,如果在现在把这个比喻理解为: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发展生产就行,那就与作者的原意大相径庭了。目前,如何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不仅是纯粹的生产发展问题了,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理论之树常青,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主张只要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939240.html
相关阅读:重塑我的头像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