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抗战时期的王震。
(资料图片)
通讯员 李敏 周如冰
近日,记者与长沙市、浏阳市党史部门的同志来到浏阳北盛的王震故居。目的之一就是弄清王震将军在“三五九旅南征”时,是否回过这座房子。结论是否定的,将军没回到这里,倒是派了两个部下,接了家中两个年轻力壮的到队伍里。将军本人军务繁忙,只好过家门而不入。
王震率部南征,目的就是为迎接抗战的大反攻,在华南建立根据地。可毛泽东在走出这一着棋前,也预计到了风险。他对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说:“如果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迅速胜利,蒋介石决不允许你们把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他会首先集中力量吃掉你们。这样,你们孤军深入……甚至可能全军覆没,包括你本人在内。”王震当即表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坚决地完成任务。
果然,王震一路拼杀。
激战大田畈
1944年11月20日,王震率领部队从绥德启程东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经过河南到达湖北。
1945年1月14日,部队跨过天堑长江,向鄂南挺进。支队政委王首道在《忆南征》中感叹:“这片本来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已被万恶的日本侵略者糟蹋得不成样子,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月25日,正当部队通过阳新和大冶之间的公路时,突然有3辆汽车疾驰而来,上面载着数十名日军。王震命令第一、三大队留少量部队与敌人战斗,主力继续翻山,从魏家湾绕道至陈家湾。日军当即被击毙5名,击伤若干,拖着尸体狼狈溃逃。为了防止敌人报复,部队第二天提前出发,除派出一部分部队阻击敌人外,其余仍按原计划翻过大同山,进抵大田畈、团陵湾一带。
这天中午,部队来到大田畈,准备进村宿营,并作了防敌报复的战斗部署,把主阵地选择在大田畈地区的制高点上,由五连防守。进入阵地不久,果然,500名日军,700多名伪军,向这里杀来。双方你来我往,战斗到午夜时分。
王震得到前沿战报后,决心痛歼这股来犯之敌。他一面派出援兵,一面命令他们坚决消灭敌人。
日伪原本打算重新组织力量发起进攻,不料突然受到八路军援兵的冲击,顿时乱了阵脚,最后被压缩在一条小山坳里。杀声震天,刀光闪闪。日军伤亡惨重,仓皇溃逃。一部分日军退到东山上,龟缩在4座碉堡里负隅顽抗。八路军一鼓作气,先后用辣椒稻草烟呛、干柴枯草围烧,再用煤油桶装炸药爆破,然后挖地沟爆破,解决了4个碉堡的全部敌人。
这一仗,八路军共歼日伪军400多名,缴获大炮7门、轻重机枪20余挺,还有其他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这一仗,也是南下支队渡江后打的第一场大仗,打出了自己的军威。
攻占平江城
3月23日,王震率领部队主力由江西的水口坳出发,从江西进入湖北,又从湖北进入湖南,一天之中走了三省地界。3月26日,南下支队进入湘北重镇平江县城。当地日伪军慑于我军威势,已于20多天前同时撤走。占领平江县城后,南下支队番号改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并出了布告。布告中说:
去岁湖南沦陷,日寇肆意横行
本军奉命援湘,消灭万恶敌人。
实行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好人。
工农商学各界,军队地方士绅;
不分阶级党派,皆愿相见以诚;
一致联合对敌,展开民族斗争。
愿我三湘子弟,一致义愤填胸;
起来保乡卫国,充当抗日英雄。
据有关当事人回忆,这布告由周立波起草,最后经毛主席修改定稿。在平江铅印、石印了上万份,都张贴分发完了。当时,防守平江一带的是国民党第九区战区副司令长官王陵基——一个顽固派,自然不允许八路军涉足他的地盘,也出了个六字体布告,攻击南下支队,并把他的布告盖了八路军的布告。这当然让南下支队的秀才们生气,便刷石灰水盖了王的。红白互盖多次,叫做“墙头上的战斗”。
一夜过湘江
中央命令部队继续南下。
7月19日,部队除三支队留在鄂南打游击,其他支队均由平江到达长沙福临铺地区,准备西渡湘江,然后经长沙、宁乡、湘潭、衡山、安仁等地区南下,挺进粤北。
渡江选择在铜官至丁字湾长达10余里江段上。随军作家周立波曾写有《湘江一夜》,描绘了当时过江的情景:7月23日晚,部队分三路渡江:南路,一支队主力由丁字湾北面的半边山上船,于对面斑马湖登岸;中路,二支队护卫军部机关及直属队在石渚至石门矶一带过江,在新康高沙脊附近上岸;北路,由四、五、六支队共同组成,是全军渡江主力,由铜官镇经洪家洲至新康五里牌登岸。
夏日的黎明来得格外迅速,5时刚过,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北路渡江主力四、五、六支队战士及100余匹战马均已全部渡过湘江,正集结在湘江西岸镇湘寺及石堤八字墙一带休息。这时,一艘汽艇拖着几只木船从靖港方向开来,早埋伏在镇湘寺和粉行大堤上的警戒部队,立即依附河堤朝江中开火,霎时便将汽艇上的数名露头日兵击毙。汽艇吓得立即掉头北窜。驻扎在靖港南岸堤的日伪警备大队闻讯从陆路赶来增援,也被警戒部队击退。其他各路虽然遇到点小麻烦,可也按时渡过湘江。
吃过早饭后,三路部队会合在新康镇南5公里的杲山寺。王震司令员对渡江战役作了简要的总结:“我们四五千人马,一夜横渡湘江,躲过天上飞机轰炸,打退水陆敌人数次袭击,全军仅伤两人,这是我们南征以来渡江作战中最顺利也是最好的一次!”
接走毛楚雄
部队来到湘潭。据随三五九旅宣教科的同志回忆当时的情景:“这是一条宽大的古道,比公路窄不了多少,农民贩夏布、棉花的络绎不绝。向西看去,沐浴在阳光下的山冲里的几栋瓦房特别显眼。大家前后传话:这就是韶山冲——毛主席的家。虽然部队没有停止前进,但人们的脚步挪动很慢,都想多看一眼,看个够。听说毛主席的祖坟都被挖了,那他的亲人还能住在这里吗?远看那里有鸡、鸭、猪、牛,像是有人居住。这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果然出了个毛泽东这样的世界伟人。”
在这里,支队把毛主席的侄儿毛楚雄接出来了。就这样,17岁的毛楚雄在司令部每天同王震一起行军生活。只是,后来在中原突围返回延安途中应胡宗南请求,王震派出一个旅级干部到西安去谈判,毛楚雄改名作为随从,两人一路前去。可两个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查明真相——半路上被国民党的一个团长杀害了,并找到了他们的遗骨。
率部又北返
过湘潭,走衡阳,来到安仁,部队就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袭击。进入桂东八面山后,顽固派又调动8个团的兵力,重重包围,步步进逼,企图一举歼灭这支部队。部队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一个片断的记忆:8月18日,部队冒雨走了一天,走到一处独立茅棚停下来。王震光着脚板吩咐宿营。他已经两天没有睡觉,双眼都熬红了。他把先到的部队安排好后,走进一间又小又黑的茅屋,在灶台上打开地图,筹思明天的行军路线。不大工夫又走出来,让出房子给战士们休息,自己带着两个警卫员,在茅屋旁边有半截墙的草地上搭起露营的帐篷。没有米,没有南瓜,也无处可买。全身曾被穿过八颗子弹的副参谋长苏鳌,忍痛把自己的马杀掉,分给每人一小块马肉。另外的部队,虽有南瓜,却找不到锅煮,只好生吃……
指战员尽管又冷又饿,可情绪仍然很高。王震走来,询问战士们:“这两天,你们都没搞到饭吃吧?”大家点了点头,都没吭声。有个青年战士轻轻叹了口气,小声说:“人要能够不吃饭,不睡觉就好了。”大家一听都笑了。王震笑着对坐在一边的作家周立波说:“周立波,你日后要写小说,就把我们这些人写成不食人间烟火,这样才有意思。”大家听了,不禁大笑起来。
这证明毛泽东事前的担心发生了。8月15日,日军投降。8月29日,中央电令,为避免内战,南下支队回师北返。经过近两年的浴血奋战,南下支队出发时5000余人,返回延安后仅剩1414人。
“我党历史上的
第二次长征”
王震率部南下北返,历时2年,行程2万多里,途经晋、豫、鄂、湘、赣、粤、陕、甘八省,一路克服严寒酷热和高山大河等自然险阻,血战100余次,顽强地打败了日寇和国民党反动军队,在群众中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既展现了王震将军能征善战的英雄本色,也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奇迹。
后来,毛泽东在宴请南下归来的王震等营以上干部时,称赞说:这次南下“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937436.html
相关阅读:萨马兰奇——[任期经历]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重塑我的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