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元好问的故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名人故事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崔立碑事的故事

232年,蒙古大军包围汴京,金国皇帝弃百姓而逃。233年正月,金将崔立发动政变,开城纳降,并自封郑王。崔立认为他的行为避免了蒙古军屠城,拯救了全城百姓,便命当时的翰林学士王若虚执笔,为他立“功德碑”。王若虚、元好问自认关乎名节,推给了太学生刘祁,刘祁写好后交王、元二人推敲,“直叙其事,敷衍成文”。而史料考证表明,元好问虽然参与了此事,但耻于颂功的立场。

书信耶律楚材的故事

233年汴京城破后,元好问曾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请他保护资助54名金朝儒士,酌加任用。耶律楚材并未给元好问回信,但元好问举荐的54名儒士大多被元朝起用。后事也证明,那54名知识分子中有5名在《元史》中有所记录,他们对保存中原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元好问觐见忽必烈的故事

公元252年,晚年的元好问觐见忽必烈。宪宗蒙哥“命皇弟忽必烈领治蒙古、汉地民户”,壬子年,忽必烈移驻桓、抚间,不再远在和执又据苟宗道所撰郝经《行状》:“岁王子,今上以皇太弟开府于金莲川,征天下名士而用之”,所以元好问与张德辉前往统见,比较近便。元好问此时对想必烈、旭烈一班蒙古贤王报有着深厚的寄望。但是,元好问之所以去北纪忽必烈,不是为了向忽必烈求官请禄,而是希望说服忽必烈接纳尊信儒学的成功,并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促使忽必烈任用儒士治国。

元好问交友广阔的故事

元好问的朋友遍及当时的三教九流,既有名公巨卿、藩王权臣,也有一般的画师、隐士、医师、僧道、士人、农民等,据有人考证,其有文字可据者达500余人,例如李杲(东垣)、张从正(子和),被尊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中的两位(另两人为金代刘完素,元代朱震亨),可以说元好问也是相当活跃的社会活动家。

雁丘的故事

205年,金国一位6岁的元好问赴并州赶考,途中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少年听后非常感动,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875642.html

相关阅读: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
重塑我的头像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