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关于《窦娥冤》的阅读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名人故事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多方对比 展示冲突——《窦娥冤》对比赏读戏剧是表现冲突的艺术。对比使冲突更尖锐,矛盾揭示更充分,人物性格展示更全面。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冤》第三折(高潮部分)充分调动各方面对比,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人物与环境对比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其命运受着环境的制约;但人物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第三折中,暑热难当的三伏天道下,代表国家机器对窦娥施行斩刑的监斩官、解押的公人和行刑的刽子,加上拥挤的看客,构成了刑场这一特定环境。而监斩官“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的命令,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的音响,以及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的动作,更使刑场的气氛加倍的紧张、严酷。在这一背景下,披枷带锁的死囚窦娥被解押上场,“则被这枷纽得我左侧右偏,人拥得我前合后偃”。强大冷酷的法律机器和弱小无助的女子,杀气腾腾的场面与呼告无门的死囚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预示着一场弱肉强食的惨剧即将发生。一开场,戏剧冲突就以不成比例的人与环境的对比展现出来。刑场──这个象征着黑暗社会的环境决定了窦娥的命运,而那三伏天道的酷热正预示着残酷命运的无法改变。强大的环境注定了窦娥的屈死,但窦娥对这一黑白颠倒的现实并非逆来顺受,束手待毙,她一直不屈地反抗着。从开场时的指天斥地到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无一不是坚决抗争的明证。坚决的反抗终于影响了环境:在衔冤屈死后,三伏天竟“真个下雪了”,这一天从人愿、改变了自然规律的环境变化,连监斩官都意识到“这个死罪必有冤枉”!环境的决定性与窦娥的反抗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弱女子窦娥以自己强有力的反抗影响着、甚至改变了环境;而看似强大的、决定人物命运的环境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环境结束的只是窦娥的生命,这反而更加突出了人物精神力量的强大有力。二、人物自身性格对比窦娥的性格是刚强不屈和温柔孝顺的复合体。一出场,面对这明明被冤枉却无法挽回的命运,窦娥不能不感到冤屈、悲愤,怒火在胸中燃烧。她由冤生怨,把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原先抱有幻想的封建神权,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谴责:“……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对封建神权从信赖到怀疑到大胆否定,窦娥的反抗性格已非常明显。反抗性格更集中表现在临刑前。窦娥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的誓愿来抗争,要将自己天大的冤情昭示于众;她还以“着这楚州亢旱三年”来报复,要让上天惩治那些草菅民命的封建统治者,集中体现了她“争到底,竞到头”的反抗精神。但窦娥不仅仅反抗性强烈,她性格的另一侧面在诀别婆婆时得到充分展现。为不让婆婆看见自己“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她央求刽子改道后街;邂逅婆婆,窦娥诉说屈招的原因:“怕连累了婆婆。”与婆婆诀别时她只央求:“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遇时节将碗凉浆奠”!并劝慰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为救婆婆牺牲了生命,要求却如此微薄;自己衔冤即将处斩,却挂念婆婆的身体,窦娥的善良与孝顺得以充分展现。性格中对立的两个侧面的对比展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原来那么善良孝顺的窦娥,“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悲惨命运尤其令人同情。借此对比,剧作者对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的揭露也更加深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840955.html

相关阅读: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
重塑我的头像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