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深居闺阁的千金大小姐,她曾因刺杀北洋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为父报仇名扬天下,她曾受到宋美龄的拉拢,她也曾与周恩来夫妇有过真诚接触。她一直倾心新中国的建设,并将两个儿子送到解放军的队伍,本人也在苏州办学达八年。
近日,施剑翘次子施羽尧和在苏州居住的施剑翘大儿媳张冰接受了《发现》周刊记者的采访,揭开了这个奇女子的诸多秘密……
◎她为何经历十年而不改报仇初衷,又为何在结婚后带着两个儿子不辞而别与丈夫“绝交”?
◎解放后,为了在部队的儿子不受误解,她致信毛泽东有什么结果?
◎在弥留之际,这个奇女子对家人说的最后遗言是什么?
裹小脚的她十三岁就当家
施剑翘的大儿媳妇张冰在丈夫去世后,从北大荒回到了故乡苏州,现居住在苏州一个老旧的居民小区,近日,她提及了施剑翘与苏州的关系:“苏州有两个地方与施剑翘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是南显子巷的惠荫园;一个是苏州城西的灵岩山。一个是成就了施剑翘倾心公益办学的事业,一个则是她皈依佛门以及最终的归宿之处。”
漫步在姑苏城中临顿路上,东拐进入南显子巷,就能看到第一初级中学内有座小型园林,名为“惠荫园”,曾先后作为市第十五中学和市第一初级中学校所。现在园内奇石仍在,显露出历史的沧桑。但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为父报仇一怒刺杀大军阀孙传芳的奇女子施剑翘曾在这里办学8年。
“施剑翘对自己一向很简朴,平时吃素,穿着就是简单的粗布旗袍,这可能与其早当家懂事有关吧。”张冰说,施剑翘1905年在山东出生,其父施从滨已任山东军务帮办兼奉系第二军军长。施剑翘打小就受父亲宠爱,深居闺阁,还缠过小脚,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在家中有私塾老师教授学问,对古文诗也很感兴趣。眼看着母亲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好几个孩子,作为长女,施剑翘在十三岁时就早早地当家管事了。
今年已75岁的施羽尧回忆,外祖父施从滨为安徽桐城人,兄弟四人,早年生活困难。有一年大年三十,兄弟四人围着个猪头过年,要账的人上门,把猪头取走,他们只能空对着一锅汤。在这种情况下,施从滨最终带着弟弟们出来闯荡。
1925年秋,孙传芳与奉系军阀为争夺安徽、江苏展开大战。奉系军阀张宗昌要施从滨南下对抗孙传芳,后在安徽固镇,施从滨被三面围住,最终被俘。
施从滨从固镇被带到蚌埠车站孙传芳的指挥部,虽然有周围人求情不要杀俘虏,但孙传芳执意要杀施从滨,不仅将施从滨斩首示众,首级悬挂蚌埠车站,而且暴尸三天三夜,不准施家收尸。
孙传芳的行为引起当地红十字会强烈不满,是红十字会出面将施尸草草收殓的。后来是施剑翘的三叔冒着生命危险,以同乡名义将施从滨尸首运回安徽桐城埋葬,然后赶到天津给嫂子和侄女报信。这个时候,施剑翘才确信,父亲已经被杀害了,当时就决意报仇。
为报仇她曾寄希望于堂兄
施羽尧说:“施剑翘其实并非是母亲的本名,原名其实为施谷兰,‘施剑翘’这个名字应该是她决意刺杀孙传芳后改的。外祖父去世10周年时,母亲想到家仇还没报,心里难过,一天夜晚她仰望天空,自己吟了一句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从此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施剑翘’,以此激励自己早日报杀父之仇。”
施羽尧还说,他和哥哥原来分别叫“二利”和“大利”,母亲也全给改了过来,哥哥名叫“佥刃”,他叫“羽尧”,哥俩的名字组合起来就是“剑翘”。“母亲说她在世上没什么可留下的,就把名字留给儿子吧。”
“因为自己是个裹足女子,弟弟妹妹又都年幼,年迈的母亲身体有病,因此施剑翘先是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张冰说,施剑翘的这个堂兄幼年丧父,打小就跟着施从滨了,从军官学校毕业后,得到施从滨的扶助,升迁很快,于是他理所当然地在施从滨遗像前宣誓报仇。为此,施剑翘和母亲还找到了施从滨的上级,也就是大军阀张宗昌,请求他给施中诚一个团长位子,以便报仇。但是施中诚在当上了烟台警备司令后,就再也没有提及报仇的事情。
失望之余,施剑翘就写了封长信给这位堂兄,表明断绝来往之意,从此多年没有联系。直到中日战争胜利后,她才与这位堂兄有所联系,主要是劝说这位国民党74军中将军长不要与解放军为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722968.html
相关阅读: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
重塑我的头像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