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画郎中:用手艺“唤醒”破损古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名人故事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欣赏古代艺术作品并从中探究千百前古人生活的蛛丝马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艺术作品为何经历岁月却历久弥新,而我们所看到的作品和它诞生之初又出现了哪些变化?

带着这些疑问,这一期的“看展览”要走进的是正在“鉴余雅集”举行的“中国画修复与装裱展”,借此了解“古画修复”这门传承近两千年的“手艺”

展览现场摆放着扇面、册页等多种装帧方式的作品。书画作品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是难免的,经过修复装裱后对书画作品起着保护其品质、延长其寿命的作用。图为《艳云双鹿》,杨舟(康乾年间人,以画鹿著称),纸本,158×71.5cm,吴伟修复。

走入展览现场,引观众最多驻足的是清末杨毓泗(1864年-1921年)的绢本书法作品的修复,这张作品在修复前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出现了绢丝断裂、折叠,对此修复师用针锥小心翼翼地将经丝一根一根拨回原位。此外,经过修复人员花费近三个月的时间 “妙手回春”般补洞、矫正之后,这件作品基本还原了当时的面貌。

一直以来,古画修复师被誉为“画郎中”,修复师们像中医挽救垂危病人一般挽救这些破损的古画,在修复之初“望闻问切”般对作品进行断代、鉴定完成时间、剖析问题、推断根源、选择修复手段。且在书画修复上我国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全手工的修复方式,操作中,除了要依据画作的时代寻找不同的修复材质(包括宣纸、不同编织工艺的绢、运用古代制作工艺从矿石中提取的矿物质颜料等),还需要修复者本身娴熟的手工技艺和绘画技巧。

比如,这一张《墨竹图》,最初展现在修复人员面前的是一些看似残破的纸片,像是一组被无序排列的拼图,而后根据修复人员自身积累和对传统艺术作品的认识,对画心碎片进行拼接、揭去旧裱,补洞、全色接笔,赋予作品新生。这一张画的难点在于“全色”修复师要调制比画芯略浅的色彩,然后一点点地在原画作上注色,注入的颜色必须与原画的色彩一致,以求达到整幅画的色彩浑然一体。对于损毁的画面还需要根据相关“考据”按原作者的思路、笔法、构思等要素带着敬畏心地在破损处进行还原和修复。现在国内大多采取的是相对保守的修复方式,所以对于难以考据的作品,做暂不修复处理。

此幅修复作品为《六人祖宗像》,祖宗像又叫“像图”。这种艺术作品流传于明清两代,明以前称为“功臣像”。此画绘有身穿明代朝服的三男三女。从其着装看出官职的品级与社会地位,画面精细是难得的精品。但原画多处断裂、断痕、颜色剥落、缺损,有过重装裱修补,这就需要修复人员寻找到颜色、结构和表面包浆和原画尽量一致的绢,并用小笔着颜色一点一点啄补全裂缝。

看了这些作品,也许大多数人会以为这些修复作品出自于老师傅之手,其实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修复作品均出自“90后”之手,他们刚刚从古画修复专业毕业,像每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同样面临着就业和坚守的问题,然而,在信息纷繁的互联网时代选择成为手艺人(守艺人),他们是在修补古画,也是在修补文化。

不管科技如何发达,传统的书画修复技术仍然无可取代。当更多的手艺因为文明的更迭所带来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在缓慢节奏中所触发的感动,在这个时代尤为奢侈、难得。

古画修复简单步骤:处理画芯:清洗画芯、整理绢丝、挑刮污渍。修复师用毛笔、镊子等工具一点点涂抹画面上的霉斑等污渍。

揭命纸:揭画芯,去加护纸、覆背纸、命纸(裱画里挨着原画最近的纸张)、整理绢丝去除正反的残留物。

给补洞:选择合适的命纸托裱,对画芯进行“填条子”加固。

全色、接笔:用矿物颜料进行调和颜色对画意进行全色。

全色前后比较。

完成一幅古画的修复需要一个复杂和细致的过程。

专家正在观赏古画。

陈列着各类古画作品的展览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574743.html

相关阅读:萨马兰奇——[任期经历]
重塑我的头像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