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少林寺的名气来自金庸李连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名人故事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腾讯文化李岩 发自北京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各种爆料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释永信如今的狼狈,归根到底还是少林寺太有名了。让全国人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个寺庙的名字,估计大多数都会说到少林寺。而且说到其他寺庙的话,我们通常只会想到和尚,而说到少林寺,除了和尚,还会想到功夫。

少林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溶在血液里的名字,熟悉到我们都懒得去想一下,它是怎么做到妇孺皆知的?又是怎么做到让自己的名字和中国功夫画上等号的?

一、世界禅宗祖庭: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首传禅宗

如今我们说起少林,更多想到的是功夫。其实人家在弘扬佛法方面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寺庙之一。据北宋《景德传灯录》等书所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达摩大师从南朝梁国北来,面壁嵩山少林寺九年,以二入四行首传大乘,他所到之处,均以禅法教导学人。

清代画家金农的《达摩图》

达摩在中国被尊为始传禅宗,在他之后又经五代祖师的弘传而形成中国佛教的主流一脉——禅宗,被称为最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少林寺作为达摩祖师首传禅宗之地,被尊为世界佛教禅宗祖庭。

也就是说,少林寺不光功夫牛,在一千多年前就以佛法闻名了。

二、以所谓“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功,得名“天下第一名刹”

相传当年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除了传得禅宗之外,随之功成的还有《易筋经》《洗髓经》二经,奠定了少林武术的基础。从那时起,功夫就与禅宗一道,成了少林寺的两张名片。

关于少林功夫,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里,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唐王李世民遇到困难,得到十三位武功高强的少林僧人解救,最终大破敌军。李世民十分感恩,封了一位叫昙宗的和尚为大将军,其他十二个和尚因不愿做官,各自云游四方去了。

“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件事,历史上并未发生过

故事讲完了,现在讲历史。事实上,所谓“十三棍僧救唐王”,可以确定是编造的,基本相当于如今的微信段子。少林寺确实帮助过李世民打败了他的对手,动机则是出于利益考虑。当时唐朝刚刚建立,各地割据势力仍很强大,有个叫王世充的人是他们的主要对手。少林寺的庙产柏谷坞被王世充据为“?州”,少林僧人自然心有不甘,而且兵荒马乱,施舍较少,庙产既失,斋粮都成问题。更何况王世充虎视眈眈,大有吞并少林的企图。少林的命运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巧的是,此时李世民要来打王世充,少林僧人看到了夺回庙产的希望,这才决定帮助唐军打败王世充以求自保。后来李世民一路高升当了皇帝,少林寺当年的帮助也升格为“护驾有功”。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少林寺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并赢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名。而帮助李世民的事迹则在后世不断的润色加工之下,成了颇有噱头的“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

也就是说,少林寺在近乎误打误撞中,获得了很大的名声。当然,误打误撞是俗人的说法,佛家管这个叫机缘。

三、少林寺曾遭焚毁沉寂了五十多年

少林寺所处的嵩山,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造就了少林寺一个特殊之处:与朝廷来往密切。在李世民时代攫取到政治上的第一桶金后,少林寺的历史就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直到清代,各位皇帝也都很关心少林寺。

然而与政治牵涉,带来的就是风险。1920年代,军阀割据,少林寺也面临着“站队”问题:投靠哪一方军阀,能力保少林免遭涂炭?当时的少林武僧首领妙兴选择了站在直系军阀一边,率少林数百僧众投靠吴佩孚,他本人也成为了吴佩孚军队里的一名团长。

妙兴于1927年阵亡。次年,他所在部队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交战,司令部就设在少林寺。后来战败,二百多僧众也几乎被杀尽。为泄其愤,冯玉祥部下石友三命人将整个少林寺付之一炬,法堂、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全部焚毁。

电影《新少林寺》中火烧少林寺的情景

此后,少林寺一直是破败的样子,直到八十年代才重又复兴。

焚毁少林寺的主要指使者是冯玉祥和其部下石友三。因为冯玉祥在教科书上被定性为爱国将军,所以后来的历史书里,火烧少林寺的主要罪责被安在了名声更差的石友三身上。

说说这二位的结局吧。石友三1940年被曾经的结义兄弟抓捕,当天夜里被活埋;冯玉祥1948年在回国的轮船上遭遇失火遇难。

也就是说,这两名烧寺主使者双双死于非命,这大概也算他们运气不太好。当然,运气不好是俗人的说法,佛家管这个叫因果报应。

四、金庸武侠小说让世界华人知道少林功夫

少林寺遭焚毁后,破败了五十多年。这期间,中国内地的人渐渐对这座千年古刹淡忘了,更没什么人把那当做旅游的地方。可由于一个人的书,少林寺的名字开始在海外火起来,几乎变得无人不知。这个人就是金庸。

金庸是写武侠小说的,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重要代表,写武侠必然绕不开少林。从第一部《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到少林寺闯关寻师父身世,到最后一部《鹿鼎记》中,韦小宝去少林寺出家,随着金庸小说一部部地连载、出版,少林寺的名字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金庸给少林寺的题词:少林秘笈国之瑰宝

金庸用15部小说构建了一个武侠世界,也为少林寺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景貌。读者知道了以少林为首的武林六大门派,知道了罗汉拳、七十二绝技这样的少林武功,知道了《易筋经》《四十二章经》等佛教经典,也知道了玄苦、渡厄、空见、带头大哥等少林高僧。

难能可贵的是,金庸没有因为写武侠小说,就把少林功夫写成了完全的竞技之术。相反,他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禅的意味。比如以下这些例子:

1.佛经是少林功夫的根基,只学武不参禅只能练成外家功夫,算不上一流。鸠摩智通晓七十二绝技,但没有相应的佛经来化解,最后真气爆体,险些丧命。

2.不是越厉害的武功越有效,乔峰只用粗浅的少林功夫太祖长拳和太祖棒,也能成为顶尖高手。

3.小说中武功造诣最深的一般不是少林僧人,但是整体武学水平最高的一定是少林。

4.少林寺内,武功最高的往往不是方丈。所有金庸小说中武功最高的,是少林寺一个扫地的老和尚。

金庸小说中公认的武功第一人:《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

凡此种种,让少林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成为了一种道德和智慧的化身,读者无不对少林充满敬仰。由于金庸小说销量极高又盗版无数,无形中在整个华人地区为少林寺做了一个持续几十年的广告。

需要说明的是,金庸在小说中构建少林武侠世界时,并没去过少林寺。金庸的小说大都写于1950-70年代的香港,彼时内地与香港几乎没有民间往来,所以金庸并没有机会来到大陆。加之焚毁后的少林寺直到1970年代仍是破败之相,即便去了也看不到什么。待到金庸1981年首次造访少林寺时,已经封笔接近十年了。

也就是说,金庸笔下绚烂的少林世界,都是通过强大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当然,想象力是俗人的说法,佛家管这个叫悟性。

五、李连杰《少林寺》:10亿中国人看了10亿次

1979年,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建议,香港的电影公司可以拍有关少林寺的电影:“香港及海外观众都喜欢看武侠片,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拍少林寺或太极拳呢?”他还提议到实地拍摄,并找有真功夫的演员来演。

香港中原电影公司接下了这个“任务”,邀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李连杰等有真功夫的演员担纲,赴河南嵩山实地拍摄。最终电影《少林寺》于1982年1月在香港公映。

电影《少林寺》海报

只是廖承志和香港制片公司都没想到,原本为香港及海外观众拍的这部电影,成了中国内地电影史上的奇迹。内地观众从没看过这么过瘾的武打片,男女老少都抢着要看一看。当时还没有电视,看电影几乎是人们唯一的文化娱乐消遣。

此外,合适的演员和合适的拍摄时机,也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本片演员全部使用职业武术队员,全片在嵩山实地拍摄。众所周知,香港有拍摄武打片的传统,操作《少林寺》这种影片驾轻就熟。而影片开始筹备的1979年,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香港的影视制作公司可以来内地选演员并实景拍摄。而拳拳到肉的真功夫所营造的真实感,让观众大呼过瘾,这才造就了李连杰等一批动作明星。可以想象,如果本片早三年或晚三年立项,都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

恰巧在人们需要这么一部影片时,它出现了。命运使这部影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观影人数最多的电影。

12岁首夺全国武术冠军时的李连杰

具体多少人看过《少林寺》?现在已经无法确切统计了,这里就按最普遍的说法,即票价一毛,票房一亿,观影人次达到了10亿。

10亿人次是个什么概念?1982年人口普查,中国的总人口是10亿多一点点,也就是说,当时全中国,平均每个人都看过一遍《少林寺》。举个最近的例子吧。现在仍在热映的电影《捉妖记》,以19亿人民币(截至8月5日)的票房打破了国产片票房纪录。而中国电影目前的平均票价是36块钱,换算一下,观影人次大概是5300万人次,只有《少林寺》的5%。而2015年中国的电影院和银幕数量,比1982年增长了不止百倍。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想象《少林寺》上映时的盛况——当然,35岁以上的人对那个盛况不是想象,而是回忆了。

这部影片让什刹海体校武术队队员李连杰蜚声海内外,成为尽人皆知的武打明星,并一路红到了现在。同时也让少林寺这座当年已经破败的千年古刹重获生机。据“色空”和尚的扮演者孙剑魁回忆,拍片前第一次来到少林寺时,山上的荒草有一米之高,而且根本就没有路。寺里只有几个老掉牙的和尚,泥菩萨的身体已经坍塌了一半。

《少林寺》火了以后,少林寺也火了。国家先后投入五百多万元,对少林寺进行大规模整修。到1999年,少林寺所有殿堂都被修过了一遍。全国人民乃至外国游客,都把少林寺当成了必去的旅游景点。至此,这个寺庙真正成了“天下第一名刹”。

也就是说,廖承志出于统战目的的一个建议,最终促成了一件好事,拯救了一座千年古刹。当然,做好事是俗人的说法,佛家管这个叫功德。

六、释永信治下少林寺开始登上娱乐、财经版面

人们印象中的少林寺大都是这样的

这个阶段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无需多言。释永信顶着“少林CEO”的帽子,把少林寺经营成了现在这个商业航母。在他治下,少林寺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了5A级旅游景区。他把少林寺的分寺建到了国外,也让与世隔绝的老寺庙充满了铜臭味。或许只有若干年后,才能对他和他执掌少林的这些年,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结语:

遍览少林寺的历史,会发现其兴也偶然,其衰也偶然。很多不相关的事件都可能导致整个少林史的改变。例如李世民如果玄武门之变夺权不成,少林寺帮助李世民的事迹就会从“护驾有功”变成“串通反贼”,或许今天我们就看不到它了。如果金庸没有为了让报纸更好卖而连载武侠小说,如果《少林寺》没找李连杰这样有真功夫的人演,可能少林的命运也将完全不同。

从科学的角度看,少林寺拥有今天的名气,完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是一系列阴差阳错造就的结果。当然,阴差阳错是俗人的说法,佛家管这个叫缘分到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383055.html

相关阅读:重塑我的头像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