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林郑月娥以777张有效选票,高票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选举委员会委员共1194人),亦将成为首位女性行政长官。现年59岁的林郑月娥自1980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便一直担任政府公职,负责过除教育外几乎所有主要政策领域,参选特首之前,林郑月娥是香港政务司司长,为港府的“二把手”。林郑月娥的从政之路是怎样的?
平民身世
1957年,林郑月娥出生于英属香港湾仔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由上海而来的移民,早年是“行船”的,后来做点小生意;母亲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家里一共五个孩子,林郑排行第四。(注:林郑月娥本名郑月娥,嫁给现任丈夫林兆波后冠以夫姓,改名为林郑月娥。)
林郑一家当时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要和其他五六户一共二十多人一起租住在一套公寓里,而且是在条件相当破旧的湾仔告士打道的唐楼里,缺少基本的冲厕、电梯等设施。小时候,林郑月娥没有自己的书桌,只能把双层床的上铺用作书桌,站着写完功课。
没有电梯、没有冲厕、采光极差、极度拥挤、消防隐患巨大,这样的居住环境,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香港的一个投影。林郑21岁的时候,家里才因为林郑的哥哥、姐姐开始挣钱而改善了居住条件。
母亲是家人中对林郑月娥影响最大的。林郑一家七口和老人住在一起,全靠林郑的母亲操持一大家子的起居饮食,后来,林郑的祖母、外祖母、父亲又相继中风,也是母亲负责照料、勉力维持。林郑月娥后来回忆起母亲时,说她“任劳任怨”,认为自己的性格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母亲对教育的重视也改变了林郑月娥的命运。虽然林郑的母亲自身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她觉得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聪明的女儿找一所最好的学校,这毫无疑问是相当有远见的。林郑月娥也因母亲的努力,在七岁时得以进入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读书,这是湾仔地区条件较好且乐于招收中下阶层子女的一所教会学校。林郑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小学、中学、预科的十多年时光,在其中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领袖。
中学时,林郑曾满怀医者仁心,梦想悬壶济世;后来,她又立志成为社工,服务社会,为此,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社工系。大二时,林郑从社工系转到社会系。
从香港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时,林郑月娥的想法十分明确,就是要参与公共事务,而且是在政府中任职,所以只报考了三个政府职位,而没有寻求任何私营机构的工作机会。最终,林郑月娥被录用为布政司署房屋科政务主任,由此开始了一生的公务生涯。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往往为未来的人生埋下伏笔。贫寒的出身让林郑十分懂得珍惜,她曾笑言,现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时打开花洒能有热水出来,就会觉得好幸福。
在林郑密友眼中,她“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体恤别人、而且风趣”。这些特质,也许可以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内在的逻辑。
“拆弹专家”
林郑月娥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即获得了几次宝贵的机会,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和提拔。
第一个重要机会是1985年参与中英联络小组,处理香港回归问题。林郑以随从的身份,跟一些主要官员到英国外交部和北京中央政府开会、谈判,见识了两国最高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并且有机会向高层官员展示自己。
她的工作表现很快被注意到,两年后被调入重要的股灾调查委员会。在股灾调查委员会的经历,让她得以对香港经济有深入的了解,为她日后执掌香港财政奠定了基础。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非典疫情两大危机事件发生时,林郑月娥正好分别担任掌管财经事务的库务局副局长和负责社会保障的社会福利署署长,在危机中应对得当,获得一致好评,林郑逐渐进入港府核心。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林郑设立了“护幼教育基金”,用以照顾那些失去单亲甚至双亲的儿童。她原本目标是筹资1000万港币,但由于政府部门同事和社区的积极响应,在3个月内筹资额达8300万港币。
2007年,在特首曾荫权任内,她由公务员转为问责官员,担任发展局局长。2019年,林郑月娥在特首梁振英提名下,获中央政府任命为政务司司长,成为香港的“第二号人物”。
“好打得”是林郑月娥前上司、政务司前司长许仕仁对她执政风格的形容,意为擅长面对冲突,态度坚决、不易低头。
2007年,林郑月娥在发展局局长任上履新不到一月,即遇到了棘手的皇后码头拆迁问题。为启用新中环码头,需要拆掉“老香港”标志性的皇后码头,一些本土派人士以游行、静坐、绝食的方式抗议。林郑月娥到现场直面上百位示威群众,一方面解释,说学术意见上认为皇后码头“未达到有一个大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态度坚决,毫不退让,表示“不拆不迁,我做不到”,最终事情得以协商解决。此事令她声名鹊起,得到了“拆弹专家”的称号。
生活中的小女人
雷厉风行的公务员之外,妻子与母亲的角色也在林郑月娥的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竞选期间的情人节,丈夫林兆波给林郑月娥的一封支持信被网友们大量转发,使选民对她的形象多了一分感性和温柔的认识。
林郑月娥与丈夫林兆波相识的过程颇具戏剧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林郑月娥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一次骑自行车时发生了事故,被送进了医院,还被当地报纸报道。当时的林兆波正是在剑桥读数学的博士生,看到报道后,叫了其他几位香港同学一同去探望,两人由此相识,林兆波成为了林郑月娥的初恋和一生的伴侣。1984年,两人在香港结婚。
由于林郑月娥的工作性质,丈夫也做出了相当的牺牲。本来林兆波有机会在国外大学任教,不过为了妻子而回到了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数学副教授。二人也直到婚后六、七年,林郑月娥任职于卫生部门上班时间较稳定时,才考虑生育问题。两个儿子林节思、林约希相继出生。
据大儿子林节思自述,母亲很重视和他还有弟弟的感情,出任公职期间,会尽量推掉不必要的应酬,以回家多陪他们。
林节思上中学时,林郑月娥已经是政府高级官员,是半个公众人物,同学经常会以此揶揄和攻击林节思,导致林节思在学校与同学交恶,也无心学习。林郑月娥由此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将儿子送去英国读书,并且主动申请降职,出任职位较低的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在英国陪伴儿子成长。
两个儿子也步父亲后尘,均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目前,大儿子林节思已经毕业,任职于科技公司,小儿子林约希仍在剑桥读书。
谈及家庭,林郑月娥说,自己凡事也会征求丈夫意见,“事实上,我每一次的决定都会问他,其实我也只是个小女人”。2019年她一度计划卸任发展局局长后不再出任公职,在英国小镇过清净的生活,不过,丈夫林兆波说服了她继续为香港服务。
本次特首选举之前,林郑月娥亦曾数次表示不会参选,不过,在梁振英宣布不谋求连任后,因“局势有变”而决定参选,这背后也得到了丈夫和儿子的理解与支持。
日前,选举结果公布后,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此次选举合法有效,林郑月娥符合中央政府关于行政长官必须“爱国爱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拥护”的标准,中央政府将依法履行任命程序。
今年七月,林郑月娥将正式接替现任特首梁振英,开始她为期五年的特首任期。
【附录】香港新特首的新使命
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得以成功实践。近20年来,香港依然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社会风气廉洁,监管制度高效,拥有良好的法治,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称赞。但是,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香港经济转型步伐缓慢、竞争优势下降。在香港内部,存在着楼价居高不下、市民置业困难、贫富悬殊严重、年轻人向上流动机会减少等问题,引发诸多社会矛盾,某些人也正是借此不断挑战特区政府的管治。
打造香港经济新引擎,团结社会各界,带领香港走出当前困局,是林郑月娥未来面临的重要任务。在竞选期间,林郑月娥提出了四条施政方针:一是关心民生,遏抑楼价,纾解民困;二是简政放权,提升公务员士气,改善公共服务;三是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四是发挥年轻人的力量,鼓励青年积极议政、论政和参政。这四点施政方针,是林郑月娥多次下基层、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的,既贴近民情,又切实可行。
林郑月娥提出,要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服务中枢的形象,争取与内地签署“一带一路”全面合作协议,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设立更多驻内地及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这些措施将为香港带来更多商机。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我国实施“走出去”“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战略,对香港来说,可谓是机遇扎堆而来。香港只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加强与内地的联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时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发挥香港自身独特优势,一定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为香港开拓更美好的前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gren/1284993.html
相关阅读:重塑我的头像
北宋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毛泽东接待哪个西方国家元首的规格比尼克松还高?
可蕊 介绍简介-可蕊 简历-可蕊 作品
萨马兰奇——[任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