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和一些朋友谈起,都会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和知识树以及大纲有什么区别?谈到知识树,具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无从考究。在教育界似乎是魏书生对于知识树的概念应用的比较早,所以有不少人的认为知识树,是他最早提出的。关于知识树它的组织结构一般是由一个主题或知识点开始,从左边开始向有发展发展。每一个分支的内容为总结或简化的课程资料内容。这与企业界的目标树有异曲同工的作用。类似的还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图。都是这种形式的结构。基本来说,它的组织结构还是没有脱离大纲的方式。在进行知识资料的汇总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树,进行学习计划或日程的安排。只是这方面的应用的案例很少。
关于和知识树的区别:
第一,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录内容要求不同。知识树记录的为课程知识或是简化的内容,需要记录大量的文字信息。如果要对一本书作知识树,可以根据书的目录进行制作,然后再把相关的知识添加进去。所需要记录的信息量很大。
而作为的发展是有一个中心的主题或知识点开始,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和记录所有的与中心主题或知识点,及其相关的内容的关键词,以及图片图表等等。记录的语言文字相对比较少,因为里面的关键词,都是与所学课程资料息息相关的信息,往往一幅就能够包含整个课程的主要的关键性的信息资料。
第二,知识树在人的大脑的思维模式上,属于线性思维。整个的知识架构偏向一个方向发展,知识架构的样式如同一个树的剖面图。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把这种知识加构成做知识树。优点:整个知识图看起来比较符合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因而觉得比较美观。缺点,如同大纲一样,很难使人对于整个的知识架构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前后上下联系,很难表现出来。
整个图形呈放射性结构,符合大脑的放射性思维模式,它更加的符合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理结构,而且也符合大脑记忆的原理和机制模式。整个看起来就是整个所要掌握的知识的学习地图。知识点和不同分主题之间联系可以用箭头和符号,进行表示和连接。通过阅读可以使人对整个知识结构做出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缺点,对于对没有了解和认识的可能,觉得比较混乱。这点可以通过别人对于的讲解和在自己使用过程中,很快消失。
第三,知识树在大脑潜能开发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使用的主要还是人的左脑的部分功能,偏重于线性思维,逻辑关系,词汇、数字等。
是全脑开发,除了左脑的语言文字、逻辑关系、词汇、数字等,同时也使用的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韵律、节奏等。对大脑的潜能的开发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经常的在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对于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知识树的表现形式,样式比较单一,不同的人制作的知识树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无法表现出不同的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针对于,不同的人绘制的,因为不同的人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看法的不同的,所以制作的,也不尽相同。它更加的展现了不同的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说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第五,在于知识共享和团队学习、合作方面,知识树很难在这方面发挥什么作用。而作为制作,可以让所有的参加学习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制作集体的。通过制作集体的让所有的人获得更深的学习体验,也因此达到节省时间和成本,促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mindmap/67027.html
相关阅读:把一本书变成一张薄纸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简单教程
思维导图对速读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
思维脑图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