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滚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习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模范的力气传递中华丽德的正能量。
持续多少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宏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先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一做了一件事,只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众人注视!他参加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独一一位没有留学教训的核兵器研究威望人士,还被其余国度的人讥嘲,而且他还有行将研究胜利的原枪弹,可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他没有迟疑抉择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攻破美国的核要挟和核垄断。他靠天性和勤恳为我国的氢弹研讨作出了凸起奉献。因为身材起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晓得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映?"于辛答复:"他感到他已经老了,他更盼望年青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鼓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等迷信参谋,以平生所学持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供给征询和倡议。我想"恬淡名利""安静致远""鞠躬尽瘁逝世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症结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控制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二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负,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功臣,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2016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去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激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陶艳波把此爱施展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杨乃彬因为一次发热导致耳膜出血,终极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效,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起桌就是12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现在杨乃彬已成为成为了河北产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所有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仪式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本人读书时都当真。因而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处安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淹没。除了母爱你赤贫如洗,但也要横下心跟命运争取。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闻声这世界的轻巧,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据说才能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在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协调的老院落--陇海大院。在这个院子里有一个连续了39年的故事。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整失去知觉。随后,运气的打击相继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接踵逝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可怜开端覆盖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纭伸出支援之手,一个自发构成的爱心群体自发承当起照料他的任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日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固然这都是些小事,然而39年始终如一日的保持下来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不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仁慈的人,暖和的手,真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蜜意。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分开。陇海大院里的街坊,给了父母不在人间、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这是激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辞。
除此之外还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队,十三年如一日守护父亲的朱晓辉,像一名兵士一样医治麻风病的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还有为我国新疆地域人命安宁生涯而坚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善意人"炎黄"--张纪清,"移民第一义务人"--赵久富,最美城市老师--朱敏才、孙丽娜。
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举动甚至是毕生诠释了"仁智礼义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行为起来向这些人物学习吧!
(二)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作"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苦山区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奋斗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职员......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间隔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从前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冲破氢弹的技巧道路的进程中,"于敏发挥了要害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简直是唯逐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成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酷寒,检讨和校订测试名目屏蔽体的摆置。核试验基地都是在前提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衰弱到这样的水平: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回,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干缓缓地移步。因为适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屡次休克在工作现场。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经由无数次的丈量,中国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贡献终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广大的胸怀,坚定不移的毅力,刻苦刻苦的品德,和敢于摸索的精力,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提高。
(三)
晚上八点,我准时坐在沙发上,和老妈一起看《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的内容使我很感动,使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赵久富。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是赵久富说的话。他和他的乡亲因为住处要被吞没而移民。他为了大局,自动鼓动村民移民,最终率领三个村三千多人从祖祖辈辈长大的故乡移民到团风。但有一些白叟不乐意搬迁,就留在了那里。告别时,搬迁和不搬迁的人们都哭了,因为不搬迁的人大多数都是搬迁的人的父母。所以哭得特殊厉害。但他还是和搬迁的人坐大巴走了。到社区成为了团风县黄湖社区的社区书记。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哭。由于我也离开过父母,也离开过寓居良久的住处。我否认这种感到不好受,但他为了大局仍是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打动中国,这个节目里的人老是能让咱们感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314970.html
相关阅读:那些匆匆流逝的亲情
为什么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遗憾?
母爱,最深刻的爱
感恩节的来历
感恩励志文章:时光请别伤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