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刘墉励志文章精选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励志文章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精选

  
  刘墉先生是生活中的智者,他发明着人类“爱”的家园,给人们以有价值有意思的心智启发,领导我们走向。读刘墉先生的散文小品,就好像同一个智者和长者在聊天,我们可以学习他朴素无华的语言,体味他点滴在心的真情,感悟他对世界的推理,领略他灵魂深处的境界。以下五篇文章都是刘墉先生写给她女儿的信,其中满怀着一位父亲的关爱与冀望,而且不乏令我们沉思的哲理。望大家静下心来深读之,细品之。
  
  一、谈胆怯:《在生死之间选择》
  
  今天你在弹琴的时候,从门外飞进一只大苍蝇,在几间屋子里串来串去,每当苍蝇飞到你邻近,就听见你尖声惊叫。
  
  “我怕嘛!我就是会被吓到嘛!”当我怨你少见多怪的时候,你喊。
  
  “你当然会被吓到。”我说:“可是你要控制自己,不要被吓一大跳,因为‘吓’
  
  不危险,真正危险的是‘一大跳’!”
  
  但你仍是一直惊叫,直到我把苍蝇打逝世,才从新练琴。
  
  孩子,你知道哥哥小时候也有个弊病吗?
  
  他很怕痒,只有稍稍抓他一下,他就会痒得像你今天一样哇哇大叫。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哥哥当初一点都不怕痒了。你知道那是你妈妈练习的吗?
  
  因为哥哥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去学校,看见一群孩子在楼梯上打打闹闹,你哈我一下,我哈你一下,大家躲来躲去,随时可能滚下楼梯,真是太危险了。
  
  所以妈妈从那天开始,就训练哥哥,每天哈他痒,又命令他要忍着。没想到,训练他一阵,他真不怕痒了。
  
  哥哥素来不是真不痒,而是因为他理解掌握自己,不作过度的反应。
  
  “过度反应”常常会出大乱子。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个友人,就爱作过度反应,他开车,过到路上任何一个小坑洞,都会闪从前,他说如果不躲开,一震一震的,车子轻易坏。
  
  然而他的车子比谁都坏得快,而且岂但车子坏,他还总出车祸。
  
  情理很简略——他过度反应,他诚然闪躲了一些小坑洞,却因为分心,疏忽了路上其余的车子,所以好几回跟别的车子擦撞,差异送了命。
  
  过度反响,最大的害处就是分心。你看看,电视消息是不是常报导,车子因为闪耀小动物,造成大车祸的新闻。每次在高速公路上,看见有小动物的尸体,被压成血淋淋,薄薄的一片,你骂那些驾驶人残暴的时候,我不是也告知你,有一天你开车,如果发明有小动物躺在路当中,而车子正飞快前进的时候,也只能抉择直直开上去吗?
  
  在那紧要关头,你必须知道选择,用理智告诉自己,也节制自己感情的反应,你要晓得当你紧迫煞车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连环车祸,很多人都会因而丧生。
  
  记得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常爱爬山。有一次,到乌来的深山,下起滂沱大雨,我走过架在一个小瀑布上的独木桥;忽然顺着瀑布冲下一条大蛇,嗖一声,就缠在我脚前的独木桥上。
  
  天哪!你想想,那有多恐怖!如果是你,会不会吓得从桥上摔下去?
  
  问题是,桥下是多少十公尺深的山涧,假如我不把持本人,而在当时作出适度反映,今天就不你了。
  
  所以我固然怕蛇,但是在那一瞬间,硬是逼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趁蛇还完全苏醒,一脚,把蛇踢了下去。
  
  说到这儿,我要问你,如果今天是你爬山遇险,你只捉住山边一棵小树,就能不坠落,但是小树上缠了一条蛇,你抓,还是不抓?
  
  你当然抓,对不对?
  
  那么我再问你,如果今天产生大地震,我被倒下的货色压到,知道你不可能帮得上忙,而对你喊“快跑,快跑!”的时候,你是留下来陪我一起死,还是听我的话,立即往外跑?
  
  我举这样的例子或者太残酷了。但是,孩子!在我们性命中,常必需面对残暴的取舍,在那一霎时,你只能挑选一个,不能两边都选;两害相权取其轻,你必须用理智战胜情感,才干存活下来。犹如我在〈当你遇见大野狼〉那封信里对你说的,当你可怜落入坏人手里,遭受强横,为了保命,你只好废弃无用的抵御,唯其如斯,你才有求救跟讨回公平的可能。
  
  听了这么多,你懂了吗?
  
  我为什么说,你可以“吓”,但是不能“吓一大跳”!
  
  二、谈死亡:《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上》
  
  今天是奶奶的祭日。
  
  所以爸爸一早就把大听桌子上的东西挪开,先摆两瓶鲜花,再将奶奶的照片放在旁边。而后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在前面鞠了三个躬。
  
  奶奶去世已经三年了,就在三年前的今天薄暮,九十三岁的奶奶,永永远远地分开了咱们。
  
  中国人管死人的诞辰叫“冥诞”,称祖先逝去的那一天为“祭日”。爸爸觉得祭日比冥诞来得主要,因为奶奶生的那一天,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奶奶死的那一天,我和你妈妈都到了床前。
  
  同样的仲春,同样的十八号,也就有着同样冬天的严寒和短短的日照,连公路上萧疏的气象都跟三年前一样。所以祭日使我们更能回想当时的情景,使我们更能回到当年的伤心。
  
  对的!回到当年的伤心。有时候,我们要忘掉不好的旧事,有时候却要重温碎心的一刻。
  
  就在不久之前,我收到一个马来西亚高中女生的来信,她的妈妈死了,弟弟只有六岁,你知道她要弟弟做什么事吗?她叫弟弟擦干眼泪,用笔写下当时的心情。
  
  “我要弟弟写封信给妈妈,把心里想要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我生机趁他对妈妈还有记忆时写下来,以后大了可以看,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中……”那女生在给我的信里这么说。
  
  我一边看她的信,一边掉眼泪,破刻回信给她,说才失去母亲未几的我,可以感触她的伤恸,更惊讶以她那么小的年纪,居然会想到要弟弟记下心境的方式。
  
  所以,“祭日”也是“记日”,是让我们加深对死者记忆的日子。跟着岁月流逝,当我们对死者的印象逐步淡忘的时候,如果能应用每个祭日想一想,那记忆就能停留得更久长。
  
  敬爱的女儿!当你走过奶奶照片的时候,就驻足看看奶奶吧!那是奶奶到华府旅行时,在国会大厦台阶上拍摄的。当时她八十八了,还很能走,你瞧!她笑得多开心。
  
  也利用这一天,在你的脑海里找奶奶的影子吧!跟那马来西亚小男孩一样,奶奶死时,你还太小,只怕以后记忆会愈来愈含混,所以应该趁着奶奶逝世才三年,想方法加深对奶奶的印象。
  
  想想奶奶怎么疼你;想像奶奶每天一大早,人生语录,怎么和婆婆一起把你的小床推到她房间,照料你;想想你到病院看奶奶,奶奶临终张开眼,看看你的那一刻。也想想,你那天,才坐进车子就痛哭失声。
  
  当然,我不是要你再去哭。落泪的日子已经由去,我们已经从丧亲的悲哀中走出来。就比如我们卷起袖子,看以前受伤的疤痕。那疤痕不再痛,但能使我们回忆到受伤的一刻,也在心里告诫自己,下次要警惕了。
  
  心爱的小丫头,你知道要告诫自己的是什么吗?
  
  是当你留不住奶奶,悲伤奶奶逝世的时候,要想想还有公公婆婆在面前,甚至想想有父母在身边,而好好掌握机遇,多跟我们聚聚。
  
  惟恐当前散了,今天就多聚聚吧!
  
  对远行的亲人挥完手,就转身搂搂身边的亲人吧!
  
  这才是在奶奶祭日,你真正应该学习的啊!
  
  三、谈戒慎:《当习惯成了做作》
  
  今无邪是好险,妈妈和爸爸下午出去的时候,差点出车祸。
  
  那时妈妈由咱们家的车道开进大马路,她只顾左转,没想到右边正有辆计程车快捷开过来。幸好爸爸看到了,及时提示妈妈踩煞车,那白色的计程车才擦身而过。愈是在习惯的地方,愈容易忽视。这种在自家门前出车祸的事,我真是见多了——
  
  二十五年前,我才来美国,住在维吉尼亚州一个传授家里,有一天朋友来访,决议一起出去看片子。岂知才出门,教学的车就拦腰撞上来访朋友的车,原因是他只顾习惯地倒车,却忘了朋友的车正停在车道上。
  
  还有个车祸是为我们装修的小李叔叔说的,他说有一家人翻修浴室,特别请他申请了一个装垃圾的车斗。车斗到的第二天早上,那家主人照例开车上班,才倒车出去,就狠狠撞上了车斗,把车尾巴都撞烂了。
  
  小李叔叔还说,到人家唱工最要当心了,相对不能蹲在车房外面和院子转弯的地方工作,因为每家人都习惯倒车出车库,和从外面开车转进自己的院子。( )这条路屋主闭着眼睛都能开,所以当他突然看到工人的时候,常常已经撞上了。他还说有好几个搞装修的朋友,都因为没留神,受了伤。
  
  我们常说“习惯成天然”,许多做过千百次的动作,都会成为“习惯动作”。
  
  举个例子,如果你每天进房间,都伸手到墙上拨电灯开关,有一天你回家,翻开门,灯虽然是亮的,你还是会伸手往墙上摸对不对?
  
  但是你也要知道,习惯动作也常使你忘却用脑,而铸成大错。譬如有一天,你开门,嗅到房子里有浓浓的瓦斯味,明明知道开灯可能引爆瓦斯,但是想到时,手却可能已经拨了开关。
  
  这也是我为什么每次到学校接你,带你走过草坪、穿梭泊车场的时候,都吩咐你,要看明白左右,断定没有来车的时候再走。
  
  因为很少有人走学校的侧门,也很少有人从草坪那边走上车道,那些开车的人已经习惯每天疾速地倒车开车;他们急着去接子女,你又急着回家,这些迫切的心和习惯的动作反而成为最危险的事。
  
  最后让我说两个报上登载的实在故事给你听吧——
  
  有个年轻妈妈带着新生的娃娃去超级市场。
  
  买完东西,先把放娃娃的篮子搁在车顶上,再把买好的东西放进后车箱,然后开车回家。
  
  车子直接上了高速公路,突然周围的车子都对她按喇叭,她先是感到奇异,看四处门都关得好好的,大家为什么急成那样?接着,才想到她带了娃娃出门,娃娃在哪里?
  
  天哪!娃娃还在车顶上,所幸路上安稳,那装娃娃的竹篮子竟然没掉下来。
  
  另一个家庭就没那么荣幸了——
  
  有个十三四岁的男生,天天下战书做完作业都跟同窗出去打网球。
  
  网球场远,由同学的爸爸开车,每次都是车到门口,再用手机打电话叫他出去。
  
  这一天,他妈妈正给他的小弟弟洗澡,突然有电话来,他去接,是妈妈的,就叫妈妈。
  
  妈妈说小弟弟在澡缸里,你帮我看一下,于是出去接电话。他才要进浴室,却听见拍门声,是来接他打球的同学,因为电话打不进来,而在外面叫他。
  
  他就照例拿起球拍和球袋出门。
  
  岂知当他打完球,回到家,家里空无一人,街坊过来说他妈妈送他弟弟去了医院。
  
  这时候,他才想起妈妈不是叫他看弟弟吗?
  
  他怎么都没想到,就在妈妈接电话、他离开家那么一点时光,他年幼的弟弟已经死在浴缸里了。你想想上面两个意外都是怎么造成的?
  
  都是因为习惯啊!
  
  去超级市场的妈妈,太习惯买完东西往车箱一放就开车回家的动作,小男孩又习惯每天拿起球具就跳上车的动作,他们却都忘了“那天不一样!”
  
  孩子!你十四岁了,也就累积了十四年的习惯动作,你的功课愈来愈多、心愈来愈多,也就更容易分神。这也是我由今天下昼的惊骇中发现,不能不叮嘱自己,也叮嘱你。
  
  “愈在熟习的处所,愈要谨严”的起因。
  
  四、谈师生:《恨老师》
  
  今天你放学进门,我问你在学校开心吗?你说开心,但是语气不像平常那么热闹。接着闻声你到厨房跟妈妈谈话,不断地讲“Ihate!Ihate!”我就跟过去问你恨什么,你先不答腔,还是妈妈说话了:
  
  “她不喜欢体育老师。”
  
  你就接着发动性格,重重地顿脚,说你恨体育老师。
  
  “学生恨老师,叫老师听到了怎么办?”我说。
  
  “听到就听到!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仇恨的老师,大家在走廊里都大声讲。”
  
  “你为什么恨体育老师呢?”我又问。
  
  “因为他太凶,又老是把球直接丢给我,我怕打到眼睛,就接不到。”
  
  我笑了起来:“那么应当怎么丢球呢?”
  
  “应该先扔在地上,让球弹起来,不要直接扔过来。”
  
  天哪!孩子,这是我第一次据说因为老师丢球分歧意而恨老师的。但是当我问有没有同学喜欢这老师的时候,你又说有,是那些体育特别好的,老师都对他们另眼相看。接着你又喃喃自语地说,在音乐课,老师都对你特别好,你喜欢音乐老师。
  
  这下子我懂了!你不爱好体育老师是由于老师没给你特别待遇。
  
  问题是,你的体育好吗?如果你不好,老师为什么要对你特别?如果你在体育课上像在交响乐团里,坐“首席第一小提琴”,老师又能不对你刮目相看吗?
  
  还有,你会不会因为老师没有特别器重你,因为你不喜欢他,就愈不好好表示、愈不跟老师配合,成果恶性轮回,老师愈不喜欢你了呢?
  
  孩子!每个人都愿望得到别人的看重,但是那“得到”应该是“博得”,而不是莫名其妙地硬要别人对你另眼相看。
  
  我小时候也曾经犯过同样的过错,那时刚升上六年级,美术课由个新来的年青老师教。( )他不知道我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没对我特别礼,我当时想“天哪!我这么棒,你为什么没发现?还说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于是我也恨那老师,对那老师消极抵抗。
  
  结果,你知道吗?我居然是班上独一一个因为不好好做功课,而被美术老师打手心的学生。始终到今天,我都能记得,伸直了手,被处分时,全班同学惊奇的目光。
  
  而且,那一年也是我毕生中美术成绩最差,又提高起码的。
  
  你说,这种仇视老师的立场,有什么好?
  
  因为对老师恶感而成绩一泻千里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我以前在台北的“青少年咨商核心”,常有学生来,说他们讨厌老师,所以退步。
  
  妙的是,那些学生往往在前一年,就像我小学五年级时一样,是表现最杰出的。他在上一学年表现出色,得到老师的青眼,就想下一年也一样作个“特权学生”。当下一年的老师没对他特别的时候,他就认为被冷清,由恨老师,到消极抵抗、不必功。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形——
  
  有个学生在上学年景绩很烂,下学年,他的导师是他妈妈的好朋友,对他多些关注,他又为了体面,特别努力,居然能由班上的中间排名,一下子跳到前几名。可见“老师的印象”,会对学习发生多大的影响。
  
  只是,如果你的学习完整取决于对老师是不是有好感,不是太可悲了吗?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专用来“回报”老师或“报复”老师的,就算老师对你印象坏透了,你还是应该尽力学习,甚至说你更应该加倍用功,证明自己的好,给老师看才对啊!
  
  最后,让我说个故事给你听——
  
  有个学生,不喜欢英文老师,到处说他恨英文课,恨那老师。
  
  他消极学习,当然成就不好,那英文老师对他愈头痛,总叱骂他,他也就愈恨老师。
  
  有一天,学生的爸爸听到儿子又说恨老师,就问“你的英文好吗?”
  
  “不好。”
  
  “怪不得你恨老师,因为你学不好,所以用恨老师来作藉口。”学生的爸爸说:“你可以恨他,但是你要英文特棒,说他厌恶才有人听,否则人家只会说你是酸葡萄,对错误?”接著问儿子:“爸爸给你找个家教,专教你英文,把你教得棒透了,气气那老师好不好?”
  
  孩子听听有理,就特别用功学英文,成绩也直线回升。
  
  学期结束,那父亲又问孩子:“你现在英文棒了,可以去狠狠地批驳他了,你甚至可以去校长那儿告他教得不好了。”
  
  没想到,他儿子一笑:
  
  “爸爸!我不但不恨那老师,反而喜欢他了,因为他对我愈来愈好,昨天还把我叫起来夸赞呢!”
  
  好!我的故事说完了。
  
  你来日要不要跟我去打网球?你要不要跟我玩丢球?
  
  不外我先跟你说好哟!我的球也是直接丢给你,不会先扔在地上,再弹到你的眼前。
  
  五、谈出头:《拼命作个人上人》
  
  “不是只有我会拖,老师也会拖。”
  
  你今天一边看我昨天写的文章一边抗议:“老师在学期开端的时候都缓缓教,讲一堆空话,到了学期要停止之前又拼命赶,老师赶,害得我们也得赶,所以期考之前特殊忙。”
  
  说完,你接著往下看,又仰头问:“那台湾小孩为什么要先睡个觉?睡觉作什么?害他晚上都睡不著了。”
  
  我就笑说你是“饱人不知饿人饥,问你要是你夜里只睡了五个钟头,就算回家先睡一个半小时,加起来也只有六个半小时,你会晚上睡不著吗?我又告诉你台湾的小孩子有多辛劳,统一科,他们常常要念几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每天不但上课比你早、下课比你晚,而且常常留校补习,补到八九点能力回家。
  
  你就瞪大眼睛,问为什么这么苦。
  
  孩子!我也常责备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狠狠地逼孩子,把孩子逼得早早就戴上近视眼镜,甚至把孩子逼得跳楼自残。
  
  我还作过比拟,发现我这一代的健康,反不如上一代。原因是上一代身处在二次大战的环境,常常要躲轰炸、换学校,有了不少“中间喘息”的机会。绝对的,我生在一九四九年的台湾,战斗过去了,但是学校少、学生多,入学测验的压力大,于是有了所谓“恶补”。
  
  我小时候,就已经经常要留校补习,在我记忆中,总显现那个背著重重的书包,书包里装著《图解算术》,在夜色中回家的画面。
  
  你能想像当你学舞蹈、学唱歌、学钢琴、小提琴,每天还微微松松的小学六年级,许多台湾孩子已经去补习班补习了吗?
  
  何止台湾的孩子啊!大陆也一样,我曾去过一个著名的中学,那校长自得地说他们的毕业生百分之九十以上能考上重点大学。又说他们特别在山边盖了一片屋子,的学生一律送到那儿去住校,就似乎以前读书人常到深山庙宇里苦读一样。
  
  不止名校,我有一年去广西深山贫苦地区的一个小学,那里的校舍破旧不堪,孩子们身上穿著色彩斑斓的“百家衣”。但是你可知道,那里的孩子居然对我说,他们只看到灯光和月光吗?
  
  他们说每每天不亮就起床念书,太阳下山之后还要留校补习,所以难得看到太阳。据说因为土地贫乏,有些学生全家只有一套能出客的衣服,大家轮著穿;甚至有人穷到没衣服穿,没被子盖,天冷时躲在草垛子里。
  
  但是那些父母还是拼了命,要送孩子上学,要为孩子缴“补习费”和“代课老师费”。
  
  这几年,我跑了许多中国大陆荒僻地区的学校,除了我们捐建的盼望小学,也去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域和建在山西窑洞里的学校。
  
  他们都太苦了,一个老师的月薪可能不够看两场电影;一家两个孩子可能因为缴不起膏火,而轮著去上学。
  
  但是,我发现他们都拼命用功,他们的父母能够不识字,却都知道逼孩子念书。
  
  匆匆地,我懂得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苦读才能出头的观点,已经根深柢固在中国人的心里。就算是现在学校多了,在台湾甚至录取率超过百分之百,大家还是要拼。
  
  为什么?
  
  因为要拼进好学校,因为要“强出头”。
  
  孩子,实在你有什么好不解的呢?
  
  你看看附近的同学,尤其犹太人和中国人,他们不是都想尽措施,给孩子补习、叫孩子到医院当义工,上网为孩子找各种题材、加入迷信比赛,甚至为孩子找老师教网球、击剑、游泳和溜冰,树立得奖纪录,好争夺进入长春藤盟校吗?
  
  正因此,犹太人能从二次大战时在到处被排挤,发展到今天,在美国社会虽是少数,却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人则能成为美国均匀学历最高的族群,在各方面有杰出的成绩。
  
  美国事自由的,自在到你可以选择作清道夫或大学教授;美国也是开放的,清道夫可以赚得比大学教授还多,美国还是同等的,职位没有尊卑贵贱,只要肯努力工作,都能有不错的生涯。
  
  但是,有一些民族,尤其是那些阅历苦难的民族,无论在中国或美国,他们心底天然有股力气——
  
  拼命作个人上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227832.html

相关阅读:学会解开心灵的镣铐
史上最美的文章
励志小说:我的苦难我的大学(8)
人生需要追问自己的50个问题
励志文章:求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