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如春起之苗
陶渊明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他想斥责少年成熟好笑,在做知识时竟想找捷径。转念一想:少年是虚心请教的,对晚辈应该谆谆告诫嘛!于是他严正地说:“年青人,常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你可懂得其中含意?”
少年听了似懂非懂,不很清楚。陶渊明拉着他走到一块稻田边,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说:“你目不转睛地瞧一瞧,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少年左顾右盼地看了半天,眼睛都酸了,那禾苗却依然跟本来一样不见长高。他扫兴地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呀!”
陶渊明又把少年带到溪边的大磨石前问:“你看看那块石头,那磨损的马鞍一样的凹面,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想一想,说:“未曾见过。”
陶渊明耐烦地启示引诱说:“要你看禾苗,是想让你晓得,固然眼睛察看不到,但禾苗确实是每时每刻都在成长的。犹如我们做学识,常识的增加也来自平时一点一滴的积聚,咱们本人也不发觉到。然而只有坚持不懈,就能够见功效。所以人们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少年点拍板,说:“我明确了,这磨损的刀石是年复一年地磨损才成马鞍形的,不是一天之功。先生,我说的是不是?”
陶渊明赞成地点摇头,接着说:“从这磨石,我们可以悟出另一个情理,‘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中止,所学的知识会人不知鬼不觉中忘悼。”
少年一下子恍然大悟,叩首拜谢道:“多谢先生,小辈明白了‘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从此再不妄图学习妙法了。”
陶渊明愉快地对少年说:“我给你题个字吧”。挥起大笔写道:
勤学如春起之苗,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词语。
辍学如磨刀之石,
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少年恭恭顺敬地接过字幅,始终把它当作对自己勤学苦练的。
盖烈夫领会:
1、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勤学”与“辍学”的深入道理,同时也体现了“师与徒”之间高明的沟通艺术。试问:如果陶渊明不苟言笑地坐而论道、肃穆训示,那个少年会甘拜下风吗?
2、诲人、教人、传人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须要适当的方法和方式。试想:假如陶渊明硬把那首诗塞给少年,其后果又会怎么?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思维就会别开生面、另有洞天。
3、鹅卵石是不会出孵出小鹅的。培训的方式再好、再奇妙,如果对方没有虚心求教、真挚求学的欲望和豪情,陶渊明就会变成“讨冤名”。因而,外因是变更的前提、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因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211699.html
相关阅读:成功人士的减法人生
励志搞笑话剧剧本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总得抓住点什么
有关于生命的哲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