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故事
1、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十分饥饿,就去讯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货色了。”宣子就将食品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当初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筹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招架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出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复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援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词语大全。
2、《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多少十天如斯。韩信感谢,说未来必定会答谢她。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本人都不能赡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回报!”韩信当前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3、《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同席者嘲笑顾荣,他说:“一个人终日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味道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维护他,顾荣问起起因,才晓得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激的种子罢了——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衔接的不外是一份情意罢了。或者,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丝毫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录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纂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6、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豢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8、衔环结草,以报仇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抢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生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间代子子雪白,身居高位。( )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方受人恩情,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9、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清贫,父母双亡。他固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依然无认为生,无可奈何,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吻,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每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激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到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10、知遇之恩
春秋时代,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善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旅行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邻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跟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样。二人因而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悉子期未几前已经因病逝世。伯牙痛惜,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11、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年龄末期晋国知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由于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以为“士为良知者逝世,女为悦己者容”,信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复。第一次攻打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材,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濒临赵襄子的机会。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然而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恳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而后伏剑自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133364.html
相关阅读:感恩励志文章:时光请别伤害她
那些匆匆流逝的亲情
为什么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遗憾?
母爱,最深刻的爱
感恩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