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三国随章侃 第一百零八章 女人政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三国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零八章女人政治(演义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孙峻席间施密计)本回主要说的是诸葛恪一事,在上一章我们就介绍过诸葛恪被诛杀全族一事,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辅政大臣的党争还有新任皇帝的年幼所致。若说曹魏那边本就是运气问题??曹?运气不好,儿子早夭,好不容易断了念头收养儿子,结果自己也没几天的命了,遗诏上又遇到刘放孙资两位为了自己的事作祟。那东吴这边呢!就很难说是运气问题,而是孙权自己惹的事,他年纪一大把,大多数儿子都成年了,结果把成年的儿子都不用,选了一个最小的。其实孙权晚年实在做出了许多糊涂事来,如公孙渊的事,因为公孙渊来祝贺一下就派遣万人规模的队伍去授印公孙渊,其给的地位还高呢,一下就给了燕王的封号,当然这封号本来就是空头支票,公孙渊当不当这个燕王都只是管那辽东一亩三分地。只是孙权你这么热情干吗?当初曹丕还给你一个吴王呢!(还就这个吴王曹魏还反对呢!)结果转眼你就翻脸不认人了,将心比心,你还真因为公孙渊会把这燕王当回事?当年做别人臣子的时候那边要你两三个人质你都舍不得,现在当了皇帝送一万多人去。而且这一万多人也不尴不尬,说是送礼的嘛,人太多了些。让人不敢相信,公孙渊和你也不熟悉,你送这么厚的礼别人都要怀疑是不是来抢自己地盘的。问题要是讨伐公孙渊的这人也太少了些,司马懿还带了四万呢!就一万人也太看不起公孙渊了。所以大臣们都反对,就孙权一门心思送这一万人上路,结果是肉包子打狗,礼物都收下了,这人也都收下了,还送了几个去曹魏那邀功。这次除了让我们明白中国古代远洋舰队的技术与规模发展到一个相当地步外,好象没得到啥好处。(对了,还有一次去找夷洲也派遣了万人。)结果一气之下孙权又要发兵打辽东,这次被劝住了,且不说派遣这么多兵后勤保证的问题,就说打下来又怎么办?辽东可离东吴远离曹魏近,这打下辽东除非把江东迁徙个几十万人去估计才能守住,可要真有这么几十万人可以浪费,还不如夺几个淮南的地盘呢。从孙权被劝住看,他其实还是有理智的,脑子没完全发昏,就是刚愎自用,当了皇帝有人来祝贺太兴奋了。再好象孙权晚年宠信吕壹,对许多重臣不信之,后来说孙权醒悟,诛杀吕壹,还下了一道诏书给诸葛谨等老臣,意图重建信任,但是他真的信任那些老臣吗?只怕不然,陆逊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孙权以西边事尽任之,后更是任之为丞相,但是因为太子一事,孙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死后还责问其子陆抗,陆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孙权才“意渐解。”等几年之后又对陆抗说:“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听信谗言往往是君王脑子糊涂,孙权脑子糊涂?不然,陆逊的事发生的时候孙权是年纪大了,但是他在同时期群臣进言怀疑蜀汉蒋琬意图背盟攻吴的时候他觉得不然,而且其理由说的很清晰。(蒋琬的东进计划是蜀汉中北伐计划中最大的不同了,蒋琬在诸葛亮逝世后意图继续北伐。但是因为蒋琬的病逝放弃了,之后到了姜维时代依旧还是在西边打主意。)可见孙权没有得什么老年痴呆,而只是疑心病太重。在三国的几位开国君主中,孙权资历最浅,能力也最低,要他象曹操刘备那样白手起家,那肯定是不行了,这种事也只有他哥哥孙策能做。孙权最大的优点在于他能任用人才,正如他哥哥所说的,举贤任能,各尽其心。这一点上,他和另两位可说是不相上下,又得益于留下的基业与人才,他才能在三国之中占得一席之位。在守成并开拓前人之业上,曹丕等人都远不如孙权。孙权年少时能依仗周瑜鲁肃,启用吕蒙陆逊,与曹操刘备抗衡。但是到了晚年,当年的英雄都已经归去,曹魏那边都到了第四代,蜀汉主政大臣也换成了当年来使的费?,或许是寂寞,或许是看到英雄一个个逝去,他也开始寻求那种长生,寻求那种做皇帝的荣耀了。就好象想把当年的气都发泄出来一样。而对于他身后的事,他也开始担心,对那些老臣,对自己的儿子,都怀疑上了。孙权,这个英雄不是糊涂,而是多疑和偏信。孙权的事先说到这里,我们还是说正题,孙权的事还是要怪自己,自己这么多儿子,结果都不用,太子孙和不用,而另一个儿子孙霸也不用。(这点是因为当时二子在群臣各有支持者,孙权担忧有袁绍刘表那样的问题,不过这种问题最终还是出在孙权自己身上啊,不过孙权也做不到把其中一个儿子驱除,干脆就两人都不用。)还有其他儿子也不用,就选了最小的孙亮。之后一度想召回孙和,受到劝阻没有成功。劝阻他的是谁呢?日后辅政的两个,孙弘孙峻。(孙峻也是建议让诸葛恪前来辅政的,日后又帮助诸葛恪除掉孙弘,和诸葛恪很是亲近,所以诸葛恪日后对孙峻很警惕,因为有前面的关系在里面,也是因为这个关系,孙峻背叛诸葛恪后提心吊胆,甚至做梦之。不过当时老将大都身亡年迈,诸葛恪在年轻人中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所以孙权虽然担心,还是用了诸葛恪。)除了孙峻孙弘外,他们一个是侍中,一个是中书令,都是孙权身边的人,还有一个人在太子问题上对孙权有很大影响,就是孙权的女儿全公主。全公主是孙权步夫人所生的大女儿,名鲁班,原本嫁给周瑜之子周循,但是周循生病早死,于是嫁给了全琮为妻,又名全公主,她在孙权很是得宠,利用对孙权的影响力干涉朝政,进谗言给孙权,使得孙和母亲王夫人失宠忧死,孙和失去太子之位,之后孙权想召回孙和时更是极力劝阻。她极力支持孙亮做太子,甚至把自己喜爱的从孙女全氏嫁给孙亮。(考虑到孙亮是全公主的弟弟,所以孙亮从辈分上实际上是娶了自己的孙女一辈,当然,全公主和全氏应该没有血缘关系。)
此外,全公主与孙峻私通,(孙峻是孙坚族弟孙静的曾孙,全公主是孙坚的孙女,所以孙峻应该比全公主小一辈,他们的血缘关系也比孙亮和全氏近得多。)并在孙峻死后,与孙亮,全尚共谋除掉孙?,反被孙?所除。如此,其干涉朝政才告一段落。其实,还有一位夫人可能比全公主还要厉害,就是孙亮的生母潘夫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位潘夫人在孙权病重期间居然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的故事,敢情也想做做吕后。不过她被宫人昏睡时所杀,还死在了孙权前面,不然东吴的政治局势更加热闹了。东吴政治混乱,虽然归根究底还是孙权的问题,但是这一位公主一位皇后因为自己的私欲在背后搞了不少名堂。其实,这女子干政也并非是这两位的专利,就说全公主嫁全氏给自己的弟弟一事吧,有人早就干过了。就是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嫁女儿陈阿娇给侄儿刘彻,也就是日后的汉武帝,并为此在汉景帝面前为刘彻说话,使之成为太子。(金屋藏娇就是说的这件事,刘彻年纪小小就嘴巴这么甜,实在令人佩服。)之后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尽管没这么厉害,但是也进献了卫子夫,对于汉武帝后宫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于唐朝太平公主干涉朝政的事,那就更不用提了,在武则天后期到玄宗上台,太平公主在那段唐朝历史上活动频繁,参与策划了许多大事,尤其是皇帝的废立。至于后宫争宠,宠妃干政的事自然不用多说,我们在之前就说过袁绍刘表的故事,那其中袁绍刘表的宠妃影响很大,至于之后的晋朝的混乱,除了晋惠帝是个弱智外,贾后弄权的关系也不少。不过公主皇后的干政终归不是常例,而是依仗于皇帝对之的宠信而获得的间接权力,公主就不用说了,皇后尽管地位崇高,理论上享有重权,但是还是不能与皇帝比拟,如武则天那样站在高宗头上或者有个弱智丈夫皇帝的终究还是少数,即便是独孤皇后那样敢对皇帝做脾气的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皇后还是皇帝的附属品,在皇帝之下,没有直接的权力。但是又一个特殊的存在,便是太后。确实,在以皇帝为中心的体制中,太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在一个正常的体制中,皇帝应该占据着统治的中心地位,无人可以超越之,但是人的血缘关系却没有办法隔断。若说皇帝的父亲太上皇是个反常态现象。(一般来说,做皇帝的时候父亲不可能还活着,即便是活着,刘邦开创的太上皇制度也有效的遏止了太上皇权力的使用,很少出现如乾隆那样的太上皇掌权的局面。)但是皇帝的母亲太后的存在几乎是个常态,很少有皇帝登基没有太后的情况,倒是时常出现有太后,还有太皇太后的局面。如汉武帝那样要杀掉太子生母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皇帝不得不面对自己头上还有一个比自己更高或者说血缘上更高的存在。
尽管说,太后在一般状态下并不会干涉朝政,但是其崇高的地位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即便是成年的皇帝也不得不对太后保持着一定的尊重,虽然很多情况下太后不会干涉成年皇帝的朝政,但是一旦干涉,其干涉的力度和名义都要比其他如权臣公主皇后之类强得多,吕后和武则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武则天公然称帝,吕后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史记汉书都载有吕太后本纪或高后纪,实际上认同了太后等同于皇帝这一现实。(汉书里至少还有惠帝纪,史记干脆也惠帝都不专门列本纪了。)不过吕后和武则天毕竟是太过强悍的存在,更多情况的则还是帝年少,以太后临政。也就是在皇帝成年前由太后直接或者间接控制朝政,这几乎成了一种常例,历代的皇朝基本上都认同之,汉武帝之所以要杀掉太子生母,其很大因素也是知道在其死后,就无法控制太后干政局面而所做的一种极端例子。汉代为何外戚权力甚大,就是因为皇帝年幼,太后听政,而太后毕竟多是女流,不适合或者不善于处理太多的政务,从而自己的娘家人就成为了最好的替代品,等到皇帝成年,为了夺回权力,不得不又依赖身边的宦官,东汉宦官与外戚的争权,某种程度上是皇帝与太后的权力争夺。这种状况,并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国都能找出例子来,可见,政治这东西,并非是男人的专利。沉睡的天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69169.html

相关阅读: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