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隋文帝之死属于“暴崩”,“暴崩”实际上为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的代名词。在正史《隋书·后妃列传》中对隋文帝的死前情形是这样记载的,曰:“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严出阁为勒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与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隋书》此段记载虽未明指文帝被杀,但实际上已给世人留下推猜的余地,即文帝之死具有被谋杀性质。
最早怀疑并直接指出隋文帝死于被弑的是隋末唐初人赵毅,在其《大业略记》中曰:“高祖在仁寿宫,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嬖幸者唯陈、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发乱,高祖问之,蔡泣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剖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等令诏废追庶人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之间,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正因为有诸多史载,自隋文帝死至今,民间一直盛传隋炀帝弑父之说,各小说笔记均载此事,史学界也大多持此观点。持此说者不仅引《大业略记》《隋书·后妃列传》《通历》等书为直接证据,而且还考察了炀帝一贯品行,既然为一时之情欲可以公然强奸父妃,禽兽不如,而为了皇冠又为何不能弑父呢!尤其是从炀帝后来对谋杀案参与者杨素、张衡的态度可以看出些端倪。当杨素死后,炀帝曾说:“使秦不死,终当夷族。”杨素是帮他夺取储君之位的首要人物,为何他反要夷其族呢?而张衡在炀帝时一再遭贬,先出为榆林太守,后令其督役楼烦城。炀帝出巡榆林,见其依然健壮胖硕而无憔悴清癯状,以为其不念其咎,便说:“公甚肥泽,宜且还郡。”后来加之罪欲斩之,但不知何故而放归田里,除为民,并令其亲属监视他的行为。
而持异议的学者认为文帝属于病死,而不是被弑。首先,对待“被弑说”者引用的材料加以怀疑。他们认为赵毅的《大业略记》属于野史,材料多取乡野民间的传说,在隋末唐初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人们对隋炀帝深恶痛绝,《大业略记》在记述隋文帝死因问题上不可避免要掺杂个人的思想感情,以期引起人们对隋炀帝的憎恨。且《大业略记》的记载与正史文献《隋书》《通历》的记载又不相同,《大业略记》记述炀帝对蔡夫人“欲行非礼”,《隋书》《通历》却记述炀帝对陈夫人“欲行非礼”。至于《隋书》,采用的也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传说,并非言之有据,在《隋书》“文帝纪”“炀帝纪”中均未肯定文帝之死因。《隋书》是唐初编纂的,唐朝李渊为掩饰自己夺隋纂权的非合法性,千方百计诋毁隋统治者,把炀帝描写成一个恶魔,既便如此,也只是持怀疑态度,可见并没有找到炀帝弑父的证据,不然,是决不会放过这个“诋毁”炀帝的机会。
郑显文在《隋文帝死因质疑》(载《史学集刊》1922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史书上载的因隋炀帝欲奸文帝妃宣华失人而引起“弑父”说经不起推敲,其原因:一是文帝病重,炀帝宫中侍疾,宣华夫人起身更衣,旁当有宫女侍候。其时炀帝尚未继承大统,处于仍受威胁的地位,一向以谨慎著称的炀帝绝不会在众宫女面前欲行非礼,而做危及其继承帝位之事;二则炀帝本人和其皇后萧氏俩人感情一直很深,萧后从来没有遭到冷遇;三则其时宣华夫人二十八岁,已是半老徐娘,若她与炀帝俩人以前没感情基础,炀帝绝不会对她“欲行非礼”,若是俩人以前有感情,炀帝对她“欲行非礼”,她也不会诉之文帝。
而事实上,炀帝早与文帝二妃宣华、容华夫人有过不正当的关系,而且这种交往使俩人感情发展很深。这从宣华夫人死后,炀帝制《神伤赋》悼之可得到验证。所以,文帝死后,宣华、容华夫人由其父的宠妃变成其子炀帝的爱妃也就不足为怪了。而炀帝之所以文帝死后八日才发丧,主要是为了有时间对付废太子杨勇和汉王谅的叛乱。
如果说文帝不是因“弑”而死,又是何故而死呢?《隋文帝死因质疑》作者认为是因晚年纵欲过度而亡。其根据《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载,独孤皇后死后,“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俱有宠,上颇惑之,由是废疾。及危笃,谓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云”。因此,认为可能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因贪恋女色,身体每况愈下。仁寿四年初,其病情已十分严重,因无精力处理朝政,不得不把大权移交给皇太子杨广,“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处理”。此年夏四月,“文帝不豫。秋七月,上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欷。”三天之后,文帝崩于大宝殿。从以上隋文帝病情发展的历史来看,丝毫看不出文帝有他杀的迹象。
欢迎大家关注最优雅不会污的奇闻异事网公众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61461.html
相关阅读: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