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新旧制度和社会关系在这里激烈地碰撞和交替,不同的政治人物不停地在台上台下呐喊,极力推出各种政治主张,都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声音和足迹。正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更替的阶段,诸子百家大多产生于这一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诸子百家当中,有的人通过著书立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的人在政治舞台上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向着旧有的制度发起了冲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变法”,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改革。既然是改革旧有的制度和习惯做法,它必然就会遇到旧势力的抵触,从而引发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碰撞。那么,先秦那些改革者都取得那些成绩,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管仲
管仲本来是齐桓公政敌公子纠的人,因为鲍叔牙的极力推荐,齐桓公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知道了他的才能,就把国政交给了他。管仲执政以后,马上在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主要内容是:
行政改革。就是把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既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了人们因为谋职业而使社会产生动荡。他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
军事改革。就是把居民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形成一种社会组织和军队编制相一致的战争体制,不需要长时期的战争动员和准备,能够随时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经济改革。就是把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收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除此之外,管仲还实行了盐铁官营。制定了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了捕鱼和制盐的政策,鼓励与境外的贸易等等。
管仲的这些改革,加快了奴隶制消亡,使齐国迅速地进入一个封建制的国家。齐国由此国力大增,民众富裕,军事强盛。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正是得益于由他批准,由管仲提出并实行的这个改革。由于管仲的改革只涉及经济基础,没有触及上层建筑层面,因而没有受到齐国高层的抵触。管仲协助齐桓公执政四十一年,自始至终任齐相国。直到他死(前645)后,齐国仍然实行他的这些改革政策,齐国也常常比其他诸侯国强大。
李悝
魏文侯魏斯是和韩国、赵国一起成为诸侯的,在他即位的第十四年(前411)上,任命了李悝为相国,对卫国的政治经济进行了改革。大致有这样一些内容:
一、废除了官爵世袭制,按照对国家的贡献选拔官员和授予爵位。对于那些完全靠父祖辈爵禄享受特权的人,剥夺其官位和俸禄。第二,鼓励自由开垦土地,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农桑,提倡发展农业生产。第三,实行“平籴法”。即国家在丰年收购粮食,荒年以平价出售,保持粮食价格稳定。第四,改革军队体制,精选武士,中选者免除全家徭役,并奖励给田宅。另外,李悝还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以此来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
李悝的变法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魏国很快进入战国时期的强国之列。李悝的改革被称之为变法,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国的富强对其他国家的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都是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吴起
吴起本来是魏国的将领,善于用兵打仗,廉洁公正,体恤士卒,被魏文侯任命为河西守。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武侯继续任用吴起担任这一职务。由于吴起担任河西守声望很高,成为相国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被人设谋算计。吴起不受重用,且害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到了楚国。楚悼王熊疑一向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令尹(相国)。吴起的改革主要内容是:
一、均爵平禄,消除世袭的封君、爵禄制度,用这些爵禄去奉养有功的将士;
二、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特权,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为国出力的人;
三、责令一些与王室关系疏远的贵族到楚国偏远的地方去开发;
四、重视军事军功,摒弃游说之客。
楚国变法以后,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了韩赵魏三国的联合进攻,向西讨伐了秦国。楚国变得强大,令诸侯国感到了极大的忧虑。不过,吴起的这个改革涉及的都是上层建筑领域,它的推行必须有一个靠山,这就是国君,当这个国君不在了,或者说失去了靠山,这个改革者就很难立住脚跟了。吴起正是这样,楚悼王一死(前381年),楚国旧贵族马上联合起来向他发起了进攻。
吴起不愧是军事家,在王室贵族向他进攻时,他逃进楚王停尸的地方,俯伏在悼王的尸体上,以此寻求避祸。可是这些人实在是太痛恨吴起了,他们用箭射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到把楚悼王安葬,楚肃王即位以后,下令把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因此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可以说,吴起最后用智慧拉来了七十多家为自己殉葬。
申不害
申不害在韩昭侯八年(前358)被任命为韩相国,韩昭侯二十二年(前344)去世,为政十五年。他的改革也属于变法的范畴,大致有以下内容:
一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的统治权。削弱豪强家族的势力,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监督,提高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二是整肃军兵,将贵族的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家的军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三是鼓励和重视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
申不害这个人本来是郑国人,他以刑名和帝王的统治术等学问向韩昭侯求官,执政后实行法家的治国之道。申不害前后执政十五年,在任期间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军队强大,没有哪个国家敢侵犯韩国。申不害死在韩昭侯之前,在他死后四年,韩昭侯才死去。
商鞅
商鞅本来是卫国人,曾经在魏国相国门下做事。魏相国公叔座临死的时候将他推荐给魏惠王,魏王不能用,商鞅到了秦国。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并在秦孝公三年(前359)主持推行新法。大致有这样一些内容:
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奖励耕战。鼓励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和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其徭役;奖励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新立军功,不能享受特权。
三、实行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使县成为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组织。
秦国实行变法后,国力大增,军队的战斗力迅速增强,很快称霸天下,周天子也送来了霸主的称号。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开始主动对东方各国用兵,直到最终统一中国。如果说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其伟业完成于秦王嬴政,那么,它的起点应该是秦孝公。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杀,但他的这些改革政策却被沿用了下来。不仅仅秦国一直坚持不改,整个封建社会都在实行,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商鞅的变法最有名的原因所在。
商鞅的改革成绩最大,但作为一个改革者,商鞅的结局却是最凄惨。秦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惠文君继位,这一年就杀了商鞅。还是在变法的初期,新法的实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尤其是这个变法触及到了上层贵族的利益,法令行不通。还是作为太子的秦惠王触犯了禁令,商鞅同样要给予处罚。但是太子又不能受刑,商鞅就让他的师傅代受刑罚。等到秦孝公去世,秦国的宗室贵族大多怨恨商鞅,他们联合起来告发商鞅谋反,商鞅只能逃跑。可悲的是,商鞅在逃跑途中竟然受到了自己所定之法的制裁。他想住店,店主以“商君有令”不予收留,因为害怕他那个“连带法”。商鞅逃到魏国,魏国人痛恨他打败魏军,就把他捉起来送回到秦国。商鞅回到自己的封地,想发动封地的士兵攻击郑国谋求生路,被秦国出兵打败。秦惠王把商鞅在咸阳五马分尸,全家同时被杀。
先秦的改革者还有几个,如晋国的士?(范宣子),他所做的范宣子刑书,也被称之为法律方面的改革。郑国的姬侨,字子产,他把刑法条文铸在鼎上,这和范宣子的刑书一样,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也是较早的法律方面的改革。还有邹忌,他说服齐威王鼓励臣民大胆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管理,选拔任用人才等也被称之为改革或者变法。只不过这些改革或者限于一个方面,或者不如同时代的动作幅度大,因而都不如以上那些知名度高,但他们的成就却同样不容忽视。
另外,说到改革者,还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赵武灵王,他在赵国大力推行了“胡服骑射”。因为他的这个变革太过单一,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了他也是一个改革者。“骑射”的出现,标志着作战方法的转变。从此,战车逐渐隐身于历史的深处,几近于被人们遗忘。直到坦克的出现,战车才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并重现了它的辉煌。而骑战之法则从此走上历史舞台,主导了整个冷兵器时代,直到热兵器成为战争的主角儿。
先秦的改革者人员众多,覆盖范围几乎是整个中国,这些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客观上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愿望。不管这些改革者自身的命运结局如何,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46469.html
相关阅读: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