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关东军数十万人建成神秘要塞:分布三千公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上个世纪30年代,当席卷中国东北大地的日本关东军沿着中苏边境排兵布阵的时候,不能不引起一直密切注视着事态发展的苏联人越来越强烈的担心,专注于西线来自欧洲威胁的斯大林,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1932年8月,39岁的日本关东军参谋远藤三郎因一个特殊的命令,将同来自日本东京的铃木大佐一起奔赴那道浮动着不安的边境。而即将执行的那个密令,开启了日本帝国一个充满了吞天梦想的地穴大门。

解说:这是一条修建于一个多世纪前的铁路和隧道,在世界和中国的历史中,中东铁路这个名称并不让人陌生,对于上个世纪初的俄国人来说,这条铁路不仅寄托了他们向东方开拓的向往,也同时浸满了失败时的无限惆怅。

对于日本人来讲,当年那些阴谋者昙花一现的成功,和随后动荡了自己民族近半个世纪的噩梦,也或多或少地与这两条静静的铁轨有关。

而对于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黑土地上的中国人,过去的历史世纪中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就如同在铁轨上跑的火车,运来运去的都是刻在民族心口上的深深记忆。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东北市镇绥芬河的空气中弥漫着鸦片的味道。

在公开发表的照片上,姑娘在艳丽的罂粟花丛中微笑着。

那时,位于中苏边境的绥芬河是罂粟的天地,仅熬制鸦片的土作坊就达四百余家,种植鸦片的高额利润不仅让当地守军头领张宗昌的军费得到充实,也使得街头的烟馆、饭店、旅馆、赌博、走私、商铺及妓院空前兴盛起来。

戏园子也是每天三“开箱”,就是一天唱三场,周信芳、马连良、高百岁等京剧名家都曾到绥芬河登台亮相。

1933年的冬天,这座往日因中东铁路而热闹繁忙的城镇,冷清了许多,大多数店铺都关门,所有的学校停课,人们每天在门窗的缝隙里不安的注视着外面发生的一切。

日军占领东北后,刺刀的反光直接闪烁在苏联人的眼前,原先隔着一片大海的威胁,现在只隔着一道窄窄的界江了。20世纪初,把俄国从经营多年的中国东北赶回老家的就是眼下正站在江对岸的死敌。

此时,远藤担任作战参谋的关东军,因占领了满洲正与苏联隔江对峙,这支军队即将开始实施一个酝酿已久的大举动,远藤也介入其中。

1933年9月30日,远藤到新京火车站,也就是今天的长春火车站,接到一群来自东京大本营的神秘人物,其中就有在日本东京参谋本部里被称为“战争幽灵”的作战科长铃木率道大佐。经密谋后,这些人第二天与远藤一起分两路从长春出发。

一九三三年十月六日,以乙班为主的早晨向密山方向出发,以甲班为主的上午十点向东宁绥芬河方向侦查出发,登上东宁西南高地,听取了当地守备队军官有关苏联红军阵地情况的介绍说明。一九三三年十月十一日,越过了小兴安岭的奇克,到达黑龙江畔,苏联侧的某城约四百米的沿岸,看到了已经修筑好的要塞,苏联侧和黑河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要严重。

远藤的日记中记录此行的主要目标是中蒙、中苏边境的重点地带,对面苏军的布防情况。

侦查结束后,远藤开始起草一份秘密报告,这份报告很快被报送日军大本营,一个月后,收到东京方面指示的关东军随即下达了代号为“589号”的绝密命令,就是这份密令,让1934年5月的关东军迅速行动起来,在充满变数的边境线上,将一座座大山陆续点活成充满杀机的怪兽。

密令的内容是前后役使数十万人沿中蒙、中苏长达3000公里的边境地带,修筑一系列大型军事要塞的计划,这些大型军事工程阵地,被称为“要塞”、“筑城”或“筑垒地域”,由于当年日军临近灭亡时销毁了大部分档案材料,当事人又大部分已经故去,日本在中国东北边境的这一军事筑城计划其中内涵的玄机就成为近年来人们反复追索的课题。

郑乃东(中苏边境要塞研究中心研究员):从1931年“9.18”事变进了东北,1932年的第一个年度计划要纲就提出来准备要跟苏联打仗,完了以后就年年提跟苏联打。

解说:菊池实先生是今天日本研究侵华日军东北要塞史方面的专家,自1991年初次接触要塞史开始,他每年都要到中国进行实地调查与考证,他认为日军当年建造的这些要塞,决不仅仅是为了守株待兔,而是按照一个庞大的帝国军事行动计划,被严格划分为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

菊池实(日本关东军国境要塞遗迹研究会会长):日军从东面进攻的话,首先在东边边境上建了很多的堡垒,第一目的主要是进攻苏联,随着苏军远东地区的优势不断增强,到了后期,就变成了决定日军命运的堡垒了,改变了最初的设想,实际上成为了防御苏军的堡垒。

解说:日军将整个东北地区分为东正面、北正面、西正面,虎头、东宁、绥芬河属于东正面,海拉尔属于西正面,黑河、孙吴属于北正面,日军的作战构想是计划从东正面发动进攻,东宁作为第一作战区,西正面的海拉尔是第二作战区,日军预测在第一作战区发动进攻时,苏军势必会从满洲的西面进攻,抄日军的后路,因此位于西正面的海拉尔要塞,必须抵御住来自此方向苏军的进攻,以防腹背受敌。一旦日军主力攻入苏联境内,北正面和西正面再同时发动进攻,就可以一举拿下苏联远东。

解说:在东北边境的14座要塞中,规模最大的是位于东面的东宁和西面的海拉尔,而日军西面要塞的建筑地点之所以选在具边境较远的海拉尔,而没有与东线要塞一样直接建在边境线上,从日军当年的战略战术上来说是大有讲究的。

海拉尔本是中东铁路的一个站点,因流经这里的海拉尔河而得名,它地处被牧民们视作马儿天堂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适合现代机械化军队高速突击的广阔战场,当年把要塞的地点选在这里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

徐占江(中苏边境要塞研究中心主任):因为这块离中苏边境有150公里,将近300里地,离中蒙边界又150公里,将近300里地,那么它在这个位置上并不是处在边界的前沿,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内陆防御,当苏联红军进攻的时候,它能够挡住苏联红军7到10天的时间,给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留下7天战备的时间。

解说:海拉尔地貌最大的特点是在平原上突起的丘陵,它是沟通中苏、中蒙边境必经之路上的瓶颈,又是整个大兴安岭西部地区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控制了海拉尔,就能控制西面草原上呈扇形的广大区域,可以用炮火准确射击开阔地上的进攻者。反之,突破了海拉尔就能长驱直入,直捣东北腹地。

郑乃东:如果他不在海拉尔建要塞,作为防御中心的话,那他起码得建三个,满洲里建一个,中蒙边界建一个,额尔古纳河建一个,那他这个费用开支大了,也没这个必要,所以在海拉尔集中搞一个,这儿集中兵力防住了。

解说:由于东线的要塞与西线的海拉尔要塞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在最初的设计及武器配制方面是各有所侧重。虎头在最初的设计中就配制了长射程的240毫米和300毫米的榴弹炮,可以很容易的将对面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桥和任何目标打得粉碎,而日军修建虎头要塞炮阵地的目的,就是要用重炮扰乱和切断苏军的交通。

孙永林(虎林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有两门15厘米加农炮,下面还有四门15厘米加农炮,它主席是针对的苏联,它的射程是20公里,可以打到乌苏里江的对岸。

解说:在东宁县境内,要塞分布在边界地带的高山上,这些要塞点同样配制了大口径的远程重炮,有240毫米榴弹炮10门,300毫米榴弹炮8门。

韩茂才(中苏边境东片要塞研究会秘书长):现在我们所站立的这个位置就是胜哄山地下要塞,它是由5个支撑点所组成,它最西北的这一侧,那就是勋山要塞,正北侧是出丸要塞,左前方这一侧这是朝日山地下要塞,南端有个300高地,再加上胜哄山地下要塞,它是由5个支撑点所组成,它这个连接方法由地下秘密通道和交通壕所组成。

它主要是防御正面苏联这一带,这个台地地带,它的最前方,朝日山地下要塞距离国境仅有1500米。

解说:胜哄山阵地仅是东宁要塞群中的一个点,整个东宁要塞是由胜哄山、郭亮船口等四个这样的要塞点组成一个完整的进攻状态的要塞群。

东线要塞的火力在设计上注重射程,强调要打得远,明显表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锋芒,而西线的海拉尔要塞在火力的配制上要求火力强、杀伤面广,因为在正面宽阔的草原上,进攻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所以这里装备的多是威力大,能够压制住步兵进攻的加农炮和迫击炮等,其中射程最远的是口径100毫米的榴弹炮,对自己一方的进攻进行火力支援,似乎不是这个要塞考虑的重点。

孙永林:它成一个环形防御,把这个海拉尔,这个北山这个制高点进行了火力配制,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备从海拉尔河北边,从苏联这方面进攻的部队进行阻挡,同时对从西部西南部以及是南部进攻的部队,他也能进行有效的抵抗。

解说:负责整个要塞工程的就是时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的远藤三郎,在当年他的设计方案中,各个要塞因为其所担负任务的不同,建筑规模及要求也是有所区别的。

菊池实:14处要塞中,规模最大的是东宁、虎后和海拉尔,规模最大的是东宁,其次是海拉尔、虎头,守备队驻扎最多是在海拉尔,这三个坚固要塞是用特殊的混凝土建造的,在这之外,比如说黑河、瑷珲、孙吴、霍尔莫律、绥芬河相对规模小一些,规模虽然小,但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相比前面三个还是小一些。

根据各个要塞它们混凝土的厚度,几米几米都有相应的规定,根据各个要塞用途不一样,要塞里面混凝土的厚度都有标准。

解说:建筑规模不仅体现在面积和范围上,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坚固度及承受炮弹、炸弹轰击的能力,这个能力被分为特、甲、乙、丙、丁五等,最高为特级。

郑乃东:所谓特级火力点是指啥呢,它这个顶盖厚度和前面主墙的厚度都是能够达到3米,可以扛住1吨重炸弹。

解说:仅在海拉尔的北山阵地上这样的火力点就有13处,它们可以相互策应,而且全部与地下指挥系统相连,在整个海拉尔要塞群中,据说这样的火力点目前能够确定的有500多处。

解说:远藤每天不停地在各个施工点跑来跑去,这一时期在他的日记中重点记录的也是他最为关心的工程进度问题。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九日,星期四,晴天,早上三点到达海拉尔,在事务所听取了工事修筑的说明,然后再去视察施工现场,比我们预期的进展要快。

在面朝苏联方面的阵地上,白天是静悄悄的,等到夜幕降临后才开始大兴土木,工程构件都在后方制造完成,然后再运到要塞迅速安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38125.html

相关阅读: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