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全球十大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科学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1. 利塞?迈特纳(Lise Meitner):发现核子分裂,却与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擦肩而过

1907年,受过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家迈特纳(左)开始与德国化学家奥托?亨(Otto Hahn)(右)合作进行研究。他们一起合作了30年,直到1938年,迈特纳因为是奥地利犹太人而被驱逐出纳粹德国。迈特纳移居到了瑞典,仍然通过邮件和亨继续合作。她的自传和两位科学家来往的邮件显示,是迈特纳指导亨实验,并且最终发现了核子分裂。但是,亨独自公开了这项发现,并没有提及迈特纳的贡献。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迈特纳表示可以理解亨的这一行为。历史学家称,亨原本是想当政治形势安全后,把荣誉给还给迈特纳的。但他最后独吞了整个荣誉,声称核子分裂是他一个人的发现。亨获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迈特纳曾多次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最终都遗憾地错过了。美国物理学会首席科学家菲利普?舍韦(Phillip Schewe)表示,至今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迈特纳的诺贝尔奖是被亨抢走的。

2. 奥斯瓦尔德?艾弗(Oswald Avery)提出遗传物质是核酸,而非蛋白质,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

据已故诺贝尔历史学家伯顿?费尔德曼(Burton Feldman)记载,艾弗里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50年代,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费尔德曼称,起初,艾弗里由于对于抗原的研究工作而获提名,后来是因为对DNA的研究被提名。但是,有一位评审委员近乎固执地认为,遗传物质存在于蛋白质中,DNA只是遗传物质赖以存在的框架而已。

1944年,66岁的艾弗里发表了一篇令人信服的DNA论文,代表了他学术生涯的最高水平。我曾查阅这篇文章的摘要,从研究水平上看,它就像最近几年才发表的一样。20世纪50年代,艾弗里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因为那个时候,阿尔弗雷德?赫尔希(Alfred Hershey)、马莎?蔡斯( Martha Chase)、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等著名科学家发表的论文,都肯定了他的成就,可惜他在1955年就去世了。作为应得诺贝尔奖,却被诺贝尔基金会拒之门外的伟大科学家,艾弗里与迈特纳一样经常被人们提及。

3. 约翰?巴赫恰勒(John Bahcall)太阳中微子研究,与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失之交臂

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是最戏弄人的。最著名的当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动摇了牛顿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但爱因斯坦在有生之年未能给出有效证明,导致他没能因为相对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赫恰勒的太阳中微子理论却与相对论不同。巴赫恰勒曾与美国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小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合作,证明了太阳中微子理论的正确性,而且日本东京大学的小芝(Massatoshi Koshiba)后来通过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理论。

2002年,戴维斯、小芝以及另一位科学家里卡多?贾尼科(Ricardo Giacconi)因为太阳中微子相关研究,分享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唯独巴赫恰勒榜上无名。尽管如此,他并没有退出人们的视线,反而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世人认可。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公开的简历中记载,巴赫恰勒也是哈勃望远镜的创立人之一。

4. 艾伯特?沙茨(Albert Schatz) 发现链霉素,却没有获得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直以来,诺贝尔基金会更青睐年长者。当沙茨成为美国罗格斯大学塞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 )实验室成员时,他只是一名23岁的研究生。当时,因微生物研究而闻名遐迩的瓦克斯曼一直致力于寻找可以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根据生物学家米尔顿?温赖特(Milton Wainwrigh)的分析,1943年,沙茨在其他研究生给他的鸡组织样本中,偶然发现了链霉素。此后不久,沙茨和瓦克斯曼发表了相关文章,并申请了专利。

没想到专利带来了麻烦。根据温赖特和其他一些历史学家记载,瓦克斯曼想把链霉素专利的大部分版税据为己有。当沙茨发现瓦克斯曼的这一做法后,他把瓦克斯曼告上了法庭。法官承认沙茨是该药物的合法发现者之一,并判给他应得的那部份版税。然而,当瓦克斯曼作为唯一获奖者荣获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沙茨和他的支持者上诉诺贝尔委员会,要求他们承认沙茨在此项发现中所作的贡献,遗憾的是,结果并未因此而改变。沙茨得到的唯一安慰就是罗格斯大学奖,这项奖还是在1994年才颁给他的。

5、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DNA结构方面的研究从未获得诺贝尔奖

虽然尽管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理论研究加速了这一进程,但包括克里克本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罗莎琳德对DNA晶体的X光片才能最终揭开这一谜团的关键。1962年,沃森、克里克以及他们的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但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永远没有机会去“疏漏”富兰克林,因为早在1958年,她便因卵巢癌去世了。

在伯顿?费尔德曼的著作《诺贝尔奖:一段有关天才、争论与名望的历史》(The Nobel Prize: A History of Genius, Controversy and Prestige)中,他说到,如果她(指罗莎琳德)还活着,她将取代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奖,圈里的人都知道,威尔金斯窃取了富兰克林的成果。2003年,《科学美国人》杂志对沃森进行了专访,沃森说,罗莎琳德与威尔金斯中的一人应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从而他们四人就都可以分享这一荣誉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29148.html

相关阅读: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