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塞?迈特纳(Lise Meitner
据已故诺贝尔历史学家伯顿?费尔德曼(Burton Feldman)记载,艾弗里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50年代,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费尔德曼称,起初,艾弗里由于对于抗原的研究工作而获提名,后来是因为对DNA的研究被提名。但是,有一位评审委员近乎固执地认为,遗传物质存在于蛋白质中,DNA只是遗传物质赖以存在的框架而已。
3. 约翰?巴赫恰勒(John Bahcall)太阳中微子研究,与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失之交臂
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是最戏弄人的。最著名的当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动摇了牛顿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但爱因斯坦在有生之年未能给出有效证明,导致他没能因为相对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赫恰勒的太阳中微子理论却与相对论不同。巴赫恰勒曾与美国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小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合作,证明了太阳中微子理论的正确性,而且日本东京大学的小芝(Massatoshi Koshiba)后来通过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理论。
4. 艾伯特?沙茨(Albert Schatz) 发现链霉素,却没有获得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DNA结构方面的研究从未获得诺贝尔奖
虽然尽管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理论研究加速了这一进程,但包括克里克本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罗莎琳德对DNA晶体的X光片才能最终揭开这一谜团的关键。1962年,沃森、克里克以及他们的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但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永远没有机会去“疏漏”富兰克林,因为早在1958年,她便因卵巢癌去世了。
在伯顿?费尔德曼的著作《诺贝尔奖:一段有关天才、争论与名望的历史》(The Nobel Prize: A History of Genius, Controversy and Prestige)中,他说到,如果她(指罗莎琳德)还活着,她将取代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奖,圈里的人都知道,威尔金斯窃取了富兰克林的成果。2003年,《科学美国人》杂志对沃森进行了专访,沃森说,罗莎琳德与威尔金斯中的一人应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从而他们四人就都可以分享这一荣誉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29148.html
相关阅读: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