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朝廷的獠牙:明朝拥有古代规模最大国家间谍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由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喜欢搞一些与众不同的创意。因此,大明王朝开国之初就有许多著名于世的事情。譬如,首创“四菜一汤”的廉政饭了,黎民百姓可以直接扭送贪官进京了,创建南京秦淮河“红灯区”了,鼓励国营青楼和民营妓院共同发展等等。但是,大明王朝最著名的便是令人谈虎色变的锦衣卫和东西两厂,以及内行厂。这四大特务机构的相继建立,构成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国家间谍网。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成为大明王朝间谍政治的核心机密。那么,大明王朝究竟为什么要建立这四大特务机构?这四大特务机构各自有什么重要职责?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先说说锦衣卫。锦衣卫是朱元璋创建的皇家卫队,但却负有侦察京师官民活动的职责,由一个指挥使主持日常工作。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洪武十五年组建锦衣卫,成为皇帝侍卫中的特务机构。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朱元璋特令其掌管刑狱,并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南北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过刑部、大理寺等正常的司法部门。

当时,朱元璋的卫队一共有二十二卫,锦衣卫只是其中之一。它来自朱元璋所设的拱卫司,经过改造成为区别其它卫队的独立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执掌廷杖”。因为是皇帝贴身卫队,负责保护皇帝之责,所以对于皇帝的一举一动他们事前就必须有所防备。每逢朝日、夕月、视牲,锦衣卫都必须身穿着飞鱼服饰,佩戴绣春宝刀,侍从皇帝左右。同时,锦衣卫还时时刻刻昼伏夜出,做好秘密侦探工作。据《明史·职官志五》记载,朝廷规定锦衣卫的任务还有“盗贼奸佞,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这说明,锦衣卫已经被皇帝赋予了侦察、抓捕、审讯等特殊任务,不是一般的皇家保卫部队,而是身负特殊任务的秘密部队。而锦衣卫官兵身穿象征皇帝尊严的黄色官服便是他们区别其他卫队的特殊标记。

由于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因此有很大权力,除了皇帝、皇后外他们任何人都可以逮捕,连皇帝要拿人问罪,也通过锦衣卫去抓捕并且由他们审讯,因此,锦衣卫还设有监狱,这就是锦衣狱或诏狱。当时,锦衣卫的监狱与正常的司法机构的监狱比起来,朝野上下都把司法机构的监狱视为天堂,而把锦衣卫的监狱看成地狱,锦衣卫监狱的残酷之极由此可见一斑。

锦衣卫还下设十七个所,分置官校,官的名称有千百户、总旗、小旗等。校是校尉力士,挑选民间丁壮担任,他们除了侍卫掌管卤簿仪仗以外,便专司侦察,当时名为“缇骑”。驻在各地的锦衣卫指挥衙门同样按照这样的机构设置。


纵观有明一朝的锦衣卫的兴起和发展,尽管对当时惩贪反腐,以及社会治安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总的来说,其对于社会的危害性还是大于保护性的。有了锦衣卫这样高效率的间谍政治工具,明朝皇帝的专政统治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社会活力的极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明朝虽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建设上却无所进展、甚至还有所倒退的主要原因。

其次说说东厂。东厂的发明者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一方面,建文帝生死不明,而自己只是一个篡权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他建立起来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固政权,坐稳江山,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间谍侦缉机构。但他却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十分得心应手,于是,便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

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太监与和尚都出过大力,立下大功,譬如历史上有名的郑和、道衍等人,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太监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明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明成祖组建了一个由太监掌控的侦缉谍报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因此被命名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谍报、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仍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建立起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其实,就是东厂的特务头子。他的地位是仅次于后宫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东厂下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谍报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特务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人们俗称的番子,也是基层普通的侦缉谍报人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19987.html

相关阅读: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李之藻
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明朝人的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