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牺牲的楷模”刘亚生、红色谍星徐楚光、“余则成”周镐……宁海路19号,当时国民党保密局监狱所在地,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走向牺牲,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雨花英烈”。昨天上午9:30,“寻找南京的红色记忆”系列活动第二站来到这里。此次活动由扬子晚报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鼓楼区党史办共同推出,一个小时的活动中,史料专家们向四十几位参与活动的市民,讲述了那段革命岁月里,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们,如何保持革命气节和理想信念的故事。
市民想提前报名参加下两站的活动
昨天上午9:00,离活动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很多市民就已来到集合地点??颐和路十二片区4号门。现场很多市民表示,每次活动30个名额,总是担心自己报不上名,想提前把这个系列活动下面两站的名给报了,“我们想把这次的‘红色记忆’完整地走一遍。”市民关忠诚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说,这样的活动很难得,有了史料专家现场讲解、交流,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9:30,活动正式开始,“宁海路19号”的原址紧靠着现在的颐和路十二片区5号门。在鼓楼区党史办党史科科长顾茂富的带领下,参与活动的市民们先来到这片区的民国建筑区,寻找下“历史的感觉”。
“宁海路19号”到底在哪里
宁海路19号曾是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看守所所在地。国民党将从各战场上俘虏来的共产党“高级战犯”和秘密情报工作者关押在此,然后秘密处决,其中有不少烈士长眠于雨花台陵园。早在活动前,扬子晚报记者就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寻找这个“消失”的地方。
沿着宁海路的右侧向北走,扬子晚报记者依次走过23号、21号,以为下一栋建筑便是19号,但拐进小巷子之后只看到了23号、25号。就在记者迷惑时,碰到了住在21号的吴大爷,便向他打听宁海路19号,“现在那里被开发成了公寓。”顺着吴大爷指的方向,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宁海路23-1号开元公寓的正门,公寓物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宁海路19号就是这里啊,上世纪九十年代看守所被拆了,我们公寓就是在它的原址上建起来的,门牌号也变成了23号。”
为什么看守所紧临“高档住宅区”?
颐和路是民国时期的“高档住宅区”,有许多党政要员、富豪、社会名流、外国名人都曾生活在这里,“为什么看守所会建在这附近?”
原来,1939年9月汪精卫在颐和路21号建立汪伪特工总部南京部。此后,该部门承担职能越来越复杂,人员越来越多,便在宁海路25号建了一座看守所。抗战胜利后,看守所被国民党接收,因为距离江苏路39号的宪兵司令部非常近,一旦发生越狱,司令部的士兵能够几分钟内赶到,所以变成了保密局看守所。因此,宁海路25号的门牌也被更改为宁海路19号。
活动也吸引了附近不少居民参与。看守所是1998年拆除的,“外面是高高的围墙,里面是三层的灰色小楼。”一位赵阿姨回忆说。对此,顾科长表示,居民说的没错,看守所里面有一座三层小楼,每层楼里都有20多个房间,外带一个地下室,水牢就在地下室里。解放后,这里一度成为南京市公安局宁海路看守所。1998年,这里建成了居民公寓,19号这个门牌因为臭名昭著,被更改为23号。
九旬老人写诗表敬意
南京财经大学的退休老教授俞寿颐90岁了。他告诉记者,当年,他的妹妹在云南大学读书,暗中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仅20岁的她被敌人逮捕,不久后遇害。他希望通过参加此次活动,表达对妹妹和所有烈士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活动结束后,他特意打来电话,告诉记者自己写了一首诗,《寻找南京的红色记忆有感》:兰幽室雅行知园,花红柳绿宁海院。扬子倡导红色忆,弘扬英烈美名言。牢狱难降革命志,英魂梦圆暖人间。中华文明代代传,英雄儿女世人赞。
烈士们,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虽然看守所已不复存在,但曾经战斗在这里的革命英雄和他们的故事永远都不会被忘记。1948年10月,刘亚生、任天石、高波、秦明、杨斌、董保明、李道对、李海平、李养田,从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被押解来南京,关押在这里。除了他们,还有潜伏在敌人阵营的徐楚光、周镐、谢庆云、王清瀚、祝元福,他们在隐蔽战线的工作被敌人识破,也都关押在保密局看守所。解放前夕,部分革命者牺牲在这里。现场,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闻慧斌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史料科副科长徐霞翔,和大家一起,通过四个精彩的小故事,回忆了那段“抛头颅,洒热血”的岁月。
徐楚光:五天策反汪伪三师起义
“红色谍星”徐楚光1909年2月9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班,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受党组织委派,他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中,从事情报搜集和策反工作。1945年8月13日徐楚光成功策反了汪精卫政权的首都警卫军第三师集体起义,还参与策反汪精卫“建国号”座机机组人员驾机起义,飞往延安。
策反汪伪三师的起义,从制定方案到起义成功,仅有五天时间,而要在日军的监视下,把警卫三师从南京市区带到解放区,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疏忽。为了迷惑敌人,他主动向新任师长表示竭诚拥护,并在南京最大的中央饭店宴请各界人士,以示祝贺。宴散后,立即安排部署。短短几天,起义成功,所有人员都安全转移。
周镐:成为现实版“余则成”
周镐1910年生于湖北农家,1928年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一名国民党军统少将站长。与徐楚光是湖北老乡,抗战前两人有过简单的交往,1946年后交往日深,最终在徐楚光的说服下,他成为中共特别党员。他曾对妻子说,徐楚光是个才华横溢的革命家,他为我指出了新生的道路。他的妻子虽然知道这个选择面临的风险,但坚信丈夫的决定是对的。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对南京日伪政权进行接管,由周镐指挥,不久后他被诬陷为贪污,被关押在宁海路19号的看守所,这是他第一次入狱,直至1946年戴笠死后,军统好友帮忙说情才被释放。1947年徐楚光被抓,因与徐的亲密关系,他再次被捕入狱,后因证据不足获释。1948年淮海战役中,他策反孙良诚部后,让孙良诚策反刘汝明时,因孙良诚反水,不幸被捕,第三次入狱,于1949年1月被害。
刘亚生:“为了烤鸭,也要活下去”
刘亚生是北大学子,1936年加入共产党,历任359旅旅长秘书(王震的秘书)、359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6年8月,在转移延安的途中,刘亚生不幸被捕,胡宗南亲自劝降,许以少将参议的职位,被刘亚生断然拒绝。
在狱中,他经常遭受严刑拷打,对此,他毫不在意,还拿此事跟狱友开玩笑,“我特别能忍,如果能忍到出狱的那一天,你们要给我买南京最好吃的烤鸭。”一次毒打昏迷,醒来之后,他跟狱友说,“为了烤鸭,我也要活下去”。1948年,敌人把他押上汽车,送到雨花台,他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结果枪响了,却没有打中他。1949年,他被押到燕子矶,身上绑上了大石头,再次诱降没有成功,敌人将他推入了滚滚的长江之中。
朱克靖:为狱中读书的权利而绝食
朱克靖1895年生于湖南农村,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共产党。他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秘书长兼联络部部长。1947年1月被叛军逮捕。
为加强看守所管理和思想控制,保密局一度禁止狱中读书看报。没有可口的食物和舒适的环境,朱克靖不在意,但没有精神食粮绝对不行。他在狱中联合狱友徐楚光、杨斌等人发起“八一行动”,要求看书看报的权利和取消狱中人身虐待,否则就要绝食到底。保密局的特务头子怕这些“高级战犯”出问题,蒋介石会追究责任,只好答应他们的条件。被捕后,他不为劝降所动,为表明心迹,慷慨写下诗作: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身心许党国,一死何足愁。1947年10月被国民党杀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08302.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