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史上唯一一位做过奴隶的皇帝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石勒是史上唯一从奴隶做到皇帝的人,他和司马睿几乎同时发迹。304年,刘渊借口离开,在邺城的司马颖苦苦等待救兵,可是望眼欲穿,也见不到匈奴兵的影子。前方失败的消息不断传来,人心惶惶,司马颖的士兵渐渐逃散。司马颖绝望了,带着卢志和几十名亲信挟持着晋惠帝奔往洛阳。他从一个暴发户到彻底破产,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真是世事难料,无比伤感地和壮丽的铜雀台挥手告别。
司马颖沦为了囚徒
司马颖到了洛阳几乎变成了囚徒。
几个月前,他和司马?联手进攻司马越。大胜后,司马?的大将张方就进驻了洛阳,看到司马颖失魂落魄地逃回来,没有一点好脸色给他。
张方的士兵大多来自关中,对洛阳毫无感情,生活也不习惯。同时内忧外患,极不安全,天天吵吵嚷嚷回长安。张方也烦躁了,把洛阳的财宝、宫女,凡是能抢走的,全部抢走;不能抢的,就地销毁。至此,魏晋两朝积蓄,扫地无遗。临走前,还想放一把大火把洛阳城烧毁。
卢志劝说:你难道想做董卓吗?
张方才作罢,挟持晋惠帝、司马颖等迁往关中长安,这里是司马?势力的腹地。顺便说一下,王戎在混乱中逃跑到郏县(今河南中部),不久病死,活了72岁,结束了他有才无品的一生。
到了长安后,司马颖身上最后一点光环??皇太弟,也被废除。因为惠帝司马衷的一子三孙全部在战乱中死去,司马衷的异母弟弟、司马炎的第25个儿子,司马炽被立为皇太弟。
司马颖在长安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生怕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路,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令他意想不到是,有人替他抱不平,那就是他的故将公师?,在清河(今属河北)起兵。
在公师?的部下中,有个不起眼的人叫石勒,趁乱而起,走向历史舞台。他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最有能力的枭雄之一,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农奴做到皇帝的传奇人物。
石勒引起王衍注意
石勒是羯族人,据说石勒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室。他家周围的树木形状大多像骑兵,他也常常听到刀枪齐鸣的声音。看相的人说:这个胡儿相貌奇异,前途不可估量。
他小时生活穷困,到了14岁,还只是做点小生意糊口。一次和同乡到洛阳谋生,兵荒马乱中,看到王公贵族骑马坐轿,生活奢华。不由感慨万千,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差这样大呢?他百无聊赖,靠在门边长啸。
恰巧大名士王衍经过,听他的声音非同寻常,大吃一惊,对左右说:刚才那个小孩,我听他的声音有异志,恐怕将来会扰乱天下,赶紧去把他抓过来。
士兵急忙回头来到门边,石勒已经离去,与死神擦肩而过。王衍也没有过分往心里去,停止了一路追杀。天下的事就是这么凑巧,石勒后来搅乱北方,灭掉了王衍率领的10多万西晋大军,王衍被活捉,就死在石勒的手里。不知道王衍临死前是否感伤: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303年,天下纷乱,各方军阀为了筹集军费,在大街上抢少数民族的人,卖到大族人家做奴隶。石勒这次运气不好,被抓了起来,卖到茌平(今山东茌平县)一个叫师欢的人家。抓他的是谁呢?是并州刺史司马腾,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
当时石勒30岁,对司马氏刻骨的仇恨就是这个时候埋下的。
师欢的家邻近牧马场,石勒自学成才,成相马高手。有个贩卖马匹的头目叫汲桑,经常来牧马场,两人一见如故。
差不多在同时,司马睿和王导开始掌握兵权。石勒比司马睿大两岁,起跑线上可以说落了一大截,望尘莫及。两人在这时一同起跑,石勒奋起直追,此后并驾齐驱,各成了南北方的最高领导人。

石勒身体健壮,胆子也大,善于骑射。他们召集到八人为强盗,后来又增加10人,号称“十八骑”。他虽然是十足的“吊丝”,但起点很高,因为在步兵流行的时代, 他已经是骑兵为主。
公师?起兵的时候,石勒、汲桑带着几百人投奔了公师?。攻打司马越战役中,公师?战败被杀死。两个人继续开始了逃亡之路,不久汲桑又被晋军杀死。
石勒孤独一人亡命天涯,举目四望,觉得成大事者只有刘渊。他历经千难万苦逃到刘渊驻地。当时刘渊的兵马已经发展到10万人,正是雄心勃勃,需要人才的时候。看到石勒相貌不凡,经验丰富,任他为辅汉将军,封平晋王,意思就是辅助汉朝,平定西晋。
随着石勒的崛起,西晋剧终的大幕也渐渐拉上。
[相关阅读]
  石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武乡县)人。羯族,为古代民族,是匈奴族中羌渠部的后裔,东汉时迁徙定居在上党地区,石勒的祖父与父亲曾为部落头领。《晋书》记载,石勒少有壮志,好骑射且胆略超人,常代父督摄部众,深为部众信服。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并州地区发生大饥荒。乱世中,时年20多岁的石勒被掠卖到茌平(今山东茌平县)当耕奴。当时,石勒和另一位奴隶两人共戴一枷徒步穿越太行山,可以想象,如果石勒中途死掉,中国历史将会发生什么改变。史载,羯族人在东汉时期地位非常卑贱,是匈奴的奴隶,根本不被当作人看待,因此,论背景,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出身地位最低的。
  在异地他乡,石勒受尽苦难,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他召集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一支靠劫掠为生的队伍。落草为寇的石勒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他投奔的强盗头子汲桑随口给他起了个名字“石勒”,并让他担任一支小分队“十八骑”的小头目。再看这个“十八骑”的成员,支雄、桃豹、孔豚、赵鹿……这些奇怪的名字,恐怕一大半都是汲桑随口造出来的,但这帮人后来几乎都成为后赵名将。
  时值西晋“八王之乱”,在连年的军阀混战中,石勒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约束部众,改变过去烧杀抢掠的恶习,严格军队纪律,对腐败的官僚给予无情打击,对贫苦农民则抚慰,因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史载:“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同时,他极力笼络失意士人为其服务,把“衣冠人物”(知识分子)从被裹胁的百姓中区别出来,编成“君子营”,这些士人同石勒等少数民族一样痛恨西晋统治者,都愿意竭尽全力效劳。石勒对士人的敬重和任用显示了他政治上的成熟和远见。
  大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咸和四年(公元329年)石勒在洛阳一战中消灭了前赵主力,第二年入关灭前赵,“秦陇悉平”。到此时,除辽东慕容氏,河西张氏以外,石勒统一了中国北部,以淮水为界,形成了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形势。史载,后赵全盛时期所辖之地“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
  石勒完成了他建立王业的雄心大志。咸和五年(公元330年)石勒称皇帝,完成了从一名奴隶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帝王的华丽蜕变。
  邻敌惧威而献款 绝域承风而纳贡
  石勒是一位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杰出的少数民族帝王。他以汉族贤明皇帝为楷模,重视汉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五胡十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后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石勒虽不识字,但很喜欢汉文学,在战乱的年代也不忘让儒生读汉文史书给他听,从中吸取了许多成败得失的历史教训,这是很有见地的。在占领的州郡,他实行田租户调的征收,规定“户出帛二匹,谷二觯”,比西晋、曹魏时还要轻。石勒还实行鼓励农业的措施,亲自巡行诸郡劝民农桑,接见并奖励“力田”者。
  石勒求贤若渴,采用汉朝选官制选拔各种人才,下令官员们每年必须向朝廷推荐人才,通过答策选择任官。他亲自到郡县接见文学之士,对有才能的给予奖励或任用为官。石勒在襄国设立太学、小学十余所,将太学中的名列前茅者选为著作郎,并制定了考试三次学业修成的制度。石勒采取办学、荐贤、选能的措施,在社会上树立了一种重知识、重人品、重人才的风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86910.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