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叛军视死如归的真汉子韩愈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仅是古代中国文学、哲学、思想方面的翘楚,也不仅只是一个于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还是一个面对叛军,能够视死如归的勇敢的真汉子。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二月初二,刚刚上任不久的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韩愈,就面临一项棘手的使命和一次生死的考验。
斯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发生了叛乱。起因是朝廷新任命的镇州节度使田弘正,因为讲究奢侈排场,不知体恤部下,引起镇州将士的极度不满。而镇州兵马使王庭凑有心作乱,遂乘机激怒将士,把田弘正和他的幕僚,连同他们的家属一起杀了。并要求朝廷正式任命王庭凑做节度使。这是中唐以来,藩镇尾大不掉,割据自立的又一次活生生的复发。
唐穆宗不能容忍,派遣十五大军前去讨伐。而王庭凑则利用中央各军的内部不和,以一万多人的军队,采用声动击西的办法,不仅将中央军各个击破,还围困了重镇深州(今河北深州)。朝廷无力再战,只好暂时同意任命王庭凑为镇州节度使。随后派年过半百的兵部侍郎韩愈,前往镇州宣慰。即劝说王庭凑解除深州之围,放出城中守将牛元翼。
韩愈此次出任的,可不是威风八面的钦差大臣,而是有生命之忧的宣慰使,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的颜真卿之死(唐德宗派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就是前车之鉴。因为斯时的藩镇,极其跋扈与残暴,他们根本没有把朝臣放在眼里。因此,韩愈的出使,的确冒着很大的危险。时任宰相的元稹对唐穆宗说:“韩愈可惜!”唐穆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连忙派人前去阻止。可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尊严,韩愈视死如归。他对使者慨然说道:“止,君之仁;死,臣之义。岂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之理!”由是疾驰而往。在日夜兼程中,他赋诗两首酬答旧日上司裴度,其中一首为:“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由此可见韩愈不辱使命的赤胆忠心。
在镇州,王庭凑已经严阵以待了,他带领全副武装的甲兵,刀出鞘,箭上弦,一片杀气腾腾,“夹道欢迎”韩愈这位钦差大臣。进了镇州馆驿,韩愈与王庭凑落坐堂上,甲兵遍布庭下。面对乱兵,韩愈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故而毫无惧色。这反倒使做贼心虚的王庭凑胆怯了。
王庭凑先是推卸责任,以试探口风。他说:“局面的纷扰,都是不听话的士兵造成的。”同时,庭下的甲兵按照事先的布置,一起拥上堂来,气势汹汹,上前围住了韩愈。
韩愈镇定自若,义正词严地对甲兵说:“儿郎们,且莫乱闹,听我说说忠顺与叛逆的利害关系吧。远的不说,只看本朝安禄山、史思明这些叛贼的下场就知道了。他们的子孙还在吗?还有在朝当官的吗?”甲兵齐声回答:“没有了!”韩愈接着说:“令公((指田弘正)忠义,封为节度使,又封中书令,子孙还在幼年,已经授了官,其荣其宠,何其光耀。”甲兵们喊道:“田弘正待我们刻薄,所以军心不安。”韩愈说:“你们都把他杀掉了,还闹什么呢?”甲兵们只得低声道:“侍郎说得是。”
王庭凑一看苗头不对,有军心动摇的迹象,便立即命令甲兵退出,并对韩愈说道:“侍郎此次来镇州,对庭凑有何指教?”韩愈回答:“军中像牛元翼这样的将领不少,朝廷不是特别爱惜他,但是为了顾全大局,还不能随便抛弃他,你又何必死死盯住他不放呢?”王庭凑马上见风使舵,说:“放!放!我马上放他走。”韩愈说:“果真如此,那便是好!”
于是,王庭凑摆好酒宴,款待韩愈,并答应解除深州之围。与此同时,牛元翼开始艰难突围,王庭凑听从了韩愈的劝告,不加以追击。由是,一场叛乱的干戈,暂时化为了停战的玉帛。
镇州宣慰之行,韩愈在充满敌意的骄兵悍卒面前,在杀气腾腾的刀枪环绕之中,镇定自若,不畏生死,机智应对,以理服人,最后不辱使命,为朝廷平息了一场叛乱,为皇帝挽回了一点颜面。
镇州宣慰之行,韩愈表现出的是大义凛然的气质和举重若轻的本领,这正是一种一般文人所缺少的胆气,这样的人,才是文人中的真汉子。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赞韩愈“勇夺三军之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73544.html
相关阅读: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