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字元直,祖籍山东乐陵,后徙齐州。进士出身,初为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州教授。除宗子博士,累官入为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升待制徽猷阁、都转运使。南宋高宗时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职五年。吕颐浩先后二次罢相,第一次罢相时“徙家临海”,复职后力倾秦桧“专主和议、植党专权”,使秦桧罢相长达七年;第二次罢相后,取唐杜甫“穷老真无事,江山且定居”之意,选择临海巾子山东麓筑“退老堂”以居。他还曾在“溪径迂回,林峦秀艳”的景福寺消夏时,建石亭于寺旁。后人遂以命名,亭所处之山为“吕亭山”,亭边之村为“吕亭山村”。即今括苍镇上坪村。
生平:
吕颐浩(1071年-1139年),字元直,中国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其先祖原居沧州乐陵(今中国山东省德州市),后迁齐州(今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吕颐浩即为当地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先任密州司户参军,其后累迁官职。
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随种师道攻燕京(今中国北京市)后,被命为燕山府路转运使。宣和七年(1125年)曾因将领郭药师欲降金,而一并被掳至金国,后被放归,再被命为河北都转运使,不久因病请辞。
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被命为扬州知州。建炎三年(1129年),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同年,苗傅、刘正彦兵变,高宗被迫退位,吕颐浩与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率军勤王,平苗刘之乱,迎高宗复位,立下大功,先拜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不久,金兵再度南侵,渡过长江,吕颐浩曾请高宗登船入海避敌。
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故相权与军权乃分。南宋初期,兵马倥偬,因此有宰相兼领军权者,吕颐浩即为其一。此时吕颐浩位高权重,“枢府几无所预,颐浩在位尤颛恣”,因此为人所惮。建炎四年(1130年),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困金将完颜宗弼于黄天荡,吕颐浩建议高宗亲征,御史中丞赵鼎即以冒进为由上疏,吕颐浩因此请辞,被命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后改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
绍兴元年(1131年),吕颐浩二度拜相,任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与秦桧共相,吕颐浩主外而秦桧主内。绍兴二年(1132年),再受命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并于镇江(今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开都督府;此年因韩世忠之驻军,吕颐浩与朱胜非创立月桩钱(一种赋税),供给军用。然其好任用私人,因此排挤秦桧、李纲、李光等人。绍兴三年(1133年),吕颐浩再被罢相,任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宫,改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其后官职累迁,然已非在权力核心,绍兴五年(1135年),封成国公。
绍兴九年(1139年),金国归还黄河以南之地,高宗欲调吕颐浩至陕西镇守,吕颐浩以老病请辞。后再赴召至临安(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但病未能见到高宗,之后就告归台州养病,不久去世,被追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穆(秦忠穆公)。著有《忠穆集》传世。
史载吕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然而任用私人,且“报复恩仇”是其缺点。所创立的月桩钱后来衍生名目众多,被认为“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40688.html
相关阅读:北宋史上的传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个铮臣
宋朝人吃喝趣事:实行分餐制 吃饭不讲究
岳飞的妻子李孝娥简介 历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宋朝历史事件之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