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仪器制造家和水利工程专家。他创制了简仪、仰仪等天文仪器;在整理总结新历法《授时历》的基础上完成《推步》、《立成》、《历议》等著作;同时还为北京通惠河的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
元朝初年(距今约700年),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15公里的登封观星台建成。观星台为砖石混合建筑结构,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呈方形覆斗状。台统高12.62米,其中台主体高9.46米,台顶小室高3.16米。此小室为明嘉靖七年(1528)修葺时所建。台四壁明显向中心内倾,表现出中国早期建筑的特征。台下北壁设有对称的两个踏道口,人们可以由此登临台顶。踏道以石条筑成,四隅各有水道小孔,用以导泄台顶和踏道上的雨水,水道出水口雕成石龙头状。石圭又称“量天尺”,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据此来划分节气和四季。它的表面用36方青石板接建平铺而成,下部为砖砌基座,长31.19米。石寺居子午方向,圭面刻有两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注水池,北端有泄水池。登封观星台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记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据实地测验,采用针孔成像法以横梁在石圭上的投影来确定日影长,可准确到正负0.2厘米,相当于太阳顶距误差1/3角分,比晚于此台300年的西方最精密的天文观测还要精确。
《授时历》
至元十七年(1280),许衡、郭守敬等人奉诏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第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诏令颁行全国。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之一。《授时历》根据郭守敬等创制的各种新仪器进行精密天文观测,考证了7项天文数据;计算出5项日月运行的新数据;采用郭守敬首创的弧矢割圆术来计算太阳黄道与赤道积度;采用百进位制表示小数部分,提高计算精度;废弃上元积年法,以至元十八年冬至时刻为历法历元;推算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相同,比欧洲格里高利历早300多年,反映了测量的高水平,也说明《授时历》有很高的精度。《授时历》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法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的一种历法,它在元明两代一共使用了364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32361.html
相关阅读: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收到成吉思汗信即万里朝见
元太宗窝阔台简介,窝阔台是怎么死的?
蒙哥征宋
笃哇
蒙古人曾经在十三世纪横扫世界为何会迅速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