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章仁兴的小有名气的造反派成员,因最适合代言“春节不回家”被组织挑中,在1967年1月25日的《解放日报》以“革命造反派来信”的形式发表了春节不回家的倡议。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2月18日16版,作者:佚名,原题为:《1967年一封信“革了春节的命”》
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曾试图取消春节,结果遭到强烈反对。不几年,政府当局不得不承认:“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不过,“文革”开始后的1967年,新中国开始“破四旧”,过“革命化”春节。这一次,人民群众被发动起来了。
“革命造反派”要求不过春节
首先掀起这个运动的是夺权之风最盛的上海。一位叫章仁兴的小有名气的造反派成员,因最适合代言“春节不回家”被组织挑中,在1967年1月25日的《解放日报》以“革命造反派来信”的形式发表了春节不回家的倡议。报社配发的评论宣布:春节算得了啥!我们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的最盛大的节日来到了!
从这一天开始,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刊登所谓“读者来信”和“倡议书”。《人民日报》也刊登了“五十七个革命组织联合发出破除旧风俗,春节不休假,开展群众性夺权斗争”的倡议书,里面如此写道:“什么敬神、拜年、请客、送礼、吃喝玩乐,都统统见鬼去吧……”
停止炮击让台湾官兵过年
仅仅4天之后的1月29日,中央便顺应“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发布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新阶段。当前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展开全面夺权斗争的关键时刻。根据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为了坚决执行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夺取革命、生产双胜利,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向新的高潮,国务院决定:一九六七年春节不放假;职工探亲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暂停执行,以后再补。”
就这样,本来是法定假期的春节就这么“不放假”了。许多准备回家探亲的人,立刻到车站售票处退票。腊月二十六日,上海市新成立的人民公社规定,春节不准提前发工资。也就是说,谁也别想放假。
在1967年除夕的寒冷中,唯一暖人的消息来自新华社,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大陆人民不过春节,却让与自己交战中的台湾官兵过春节。新华社如此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司令部发言人今天宣布,为了让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祖国同胞以及国民党军官兵们过春节,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奉命在二月九日和十一日两个单日停止炮击,以示关怀。
除夕播《白毛女》忆苦思甜
“过革命化春节”,不少地方要求大家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加班加点干革命。工作以外,就是号召大家忆苦思甜。为了让大家牢记旧社会的苦,每逢年关将至一些单位的食堂就弄来野菜、树根,让全体员工品尝。大年三十晚上广播里就会播放电影《白毛女》的插曲,“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声,把人们一下子带进了万恶的旧社会。
“革命化春节”一直持续到1979年。十多年里,最典型的过春节场面是:一家人围坐在毛主席像下吃年夜饭。饭前要召开一次斗私批修的家庭会。初一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家人高举“红宝书”,面向毛主席像,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其他语录歌。春联还是照贴不误,但传统的吉祥语言不见了。“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也没有了,“祝你今年能够上北京,见到毛主席”成为常用的祝福语。
六七十年代的春节,有多少个家庭在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中度过的。孤独和寂寞,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缺少欢乐,没有祥和,很多古老的节日,名存实亡。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有针对性的群众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1980年,中国全面恢复春节休假制度。(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重庆晚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30000.html
相关阅读: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