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美西斯二世(埃及) VS 穆瓦塔尔(赫梯)
历史背景:
公元前14世纪末叶的西方世界,在经历持续不断的兼并战争后,形成了埃及、赫梯和亚述三足鼎立的局面。当埃及走出了十八王朝时代。
“帝国时期”的浮华后,强国的迷梦也跟着图特摩斯三世的灵柩被安葬进了帝王谷中。虽然在他以后,十八王朝和十九王朝的历代法老都尽力试图巩固这个日益衰落的军事帝国,但都没有多大的成就,从十九王朝开始,埃及国内就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对外也逐渐转攻为守,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拉美西斯二世即位以后,埃及才又恢复了以前的强大势力。
从公元前15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向图特摩斯三世的大帝国俯首称臣的赫梯人渐渐崛起,手持铁质武器的他们趁着埃及国内因为埃赫纳顿的宗教改革而陷入混乱的天赐良机,击溃了强盛的米丹尼王国,并形成了统一的强大帝国。与此同时,一直臣服于米丹尼王国的亚述人也趁机取得了独立,并严重威胁着赫梯的南部国境。但在叙利亚地区,赫梯人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埃及,而对埃及人来说,赫梯的势力也严重威胁着他们的利益。于是,两大强权的军队剑拔弩张的对峙着,为了争夺叙利亚地区以及整个西亚的霸权,大战不可避免。
焦点战争:卡叠什战争
公元前1312年,奥伦特河畔的卡叠什要塞,埃及与赫梯的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战车协同步兵作战并发挥了主要作用,这在古代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赫梯人在国王穆瓦塔尔的率领下,以大量战车从侧翼猛攻埃及军队,埃及大军溃败,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险些被俘,幸亏有援军及时赶来搭救了法老,也挡住了赫梯人的追击。最后,埃及军队损失惨重,无力再战,只好撤退返回埃及。在今天阿蒙神庙废墟的墙壁上,还保留有卡叠什战争的记载,那里描述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是如何英勇杀敌并取得战争的胜利的,但在赫梯的编年史中,却记载着他们才是战争的真正胜利者。
双雄结局:
卡叠什大战之后,赫梯和埃及的仇恨越来越深,战争不断。最后,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损失惨重,再要打下去两个国家都要灭亡了,于是在公元前1280年,两国在孟斐斯签订了“银板和约”。此后,两国在数百年间基本上相安无事。
就在赫梯与埃及斗争激烈的同时,亚述人灭掉了米丹尼王国,进而向南对巴比伦进行扩张,势力越来越强大。从公元前13世纪后期开始,赫梯帝国就不断受到亚述的进犯,国力开始逐渐削弱,继而在海上民族和蛮族的打击下,帝国终于瓦解了,最后被亚述帝国彻底征服。
而对于埃及来说,盛极一时的拉美西斯二世时代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在这位伟大的帝王死后,埃及的国势更加衰弱了,国内奴隶不断起义,利比亚人也开始进攻他们的本土了,到了第二十五王朝,曾经征服了赫梯人的亚述帝国终于也将尼罗河流域纳入了其版图。
鹬蚌相争尽管热闹,最后却总是渔翁得利,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2.伯里克利(希腊雅典) VS 阿希达穆斯二世(希腊斯巴达)
历史背景: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代希腊进入了城邦时代。在迈锡尼文明经外族的入侵而遭到毁灭后,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和位于阿提卡半岛的雅典等城邦先后建立起来了。随后,团结的力量使他们得以击败强大的波斯帝国的军事侵略,保卫了国家的独立,进而迎来了希腊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但是,共患难与共富贵终究是两回事。一方面,在希腊波斯战争结束后,雅典不但没有解散提洛同盟,反而利用它发展海上霸权,这种局面在伯里克利当选为首席将军以后更加变本加厉。而另一方面,致力于称霸全希腊的斯巴达在国王阿希达穆斯二世的领导下,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大肆扩张,并不断与雅典的海上霸权发生冲突。同时,雅典与斯巴达的冲突也是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冲突。终于,到了公元前431年,两大强权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焦点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邦底比斯入侵雅典的同盟邦普拉提亚,这场战役成为了内战的导火索。就在普拉提亚被攻陷后不久,斯巴达军队侵入阿提卡,而雅典的舰队封锁了伯罗奔尼撒沿岸。这时,霉运当头的雅典受到了可怕的鼠疫的侵袭,加上随之而来的饥馑,使人口大量死亡,当政的伯里克利将军有能力把雅典带上强大,但没有能力抵御眼前的一系列困难,最终,鼠疫夺走了他的生命。公元前427年,主战派的克里昂当选为首席将军。执行继续战争的政策。在随后的五年内,雅典与斯巴达双方互有胜负。均势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22年,两雄决战于安菲波里,结果雅典战败,克里昂将军阵亡。在主和派占上风的局势下,雅典向斯巴达乞和。公元前421年,雅典与斯巴达缔结了休战50年的“尼西亚和约”,然而,导致战争的基本矛盾依然是存在的,至少双方依然保持着互相占据的领土。
事实上,希腊的和平只维持了6年。公元前415年,雅典首席将军亚西比得率领大军远征斯巴达的同盟邦科林斯的殖民地西西里,挑起了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但在雅典主和派的阴谋下,亚西比得被指控为亵渎神灵,要他返回雅典接受审判。亚西比得在回国途中竟然叛变,投奔斯巴达去了,于是雅典远征军溃败。公元前413年,斯巴达按照雅典叛徒亚西比得的献策,大举入侵阿提卡,并占领了雅典城北部的狄克里亚,诱使两万多名雅典奴隶逃亡,这使雅典的农业生产完全瘫痪。公元前412年,斯巴达为了彻底消灭雅典的海上力量,竟以出卖希腊的利益为代价与希腊的敌人波斯帝国结盟,这给了雅典最致命的一击。随后,尽管雅典一度振作,多次击败斯巴达,但因为内部矛盾重重,导致元气大伤。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海军在将领莱山德的指挥下,在伊戈斯波塔米决战中重创雅典,至此雅典实力丧失殆尽。公元前404年,莱山德率领斯巴达军队从海陆两面包围雅典城,雅典只好投降,被迫接受屈辱的和约:取消提洛同盟;拆毁一切防御工事;除保留12艘警备舰,全部舰队移交给斯巴达;废除民主政治,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至此,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斯巴达取得了希腊霸权。
双雄结局:
雅典投降后,在斯巴达将领莱山德的支持下,开始了“三十暴君时代”。公元前403年,雅典又恢复了民主政治,但仍然没有摆脱斯巴达的控制。但是,斯巴达的霸权持续的时间相当短暂。因为其高压政策,引起了希腊各城邦的不满,内战持续不断。公元前394年,波斯帝国舰队在雅典将领科浓的指挥下大败斯巴达海军于克尼达斯海角,从此斯巴达也丧失了海上霸权。为了苟延其霸权,斯巴达再次出卖希腊的利益给波斯,换取波斯帝国的干预。但在公元前371年,底比斯击败了斯巴达,使后者的霸权彻底丧失,并确立了底比斯的十年短暂霸权。再然后,雅典试图东山再起,但没有成功……
公元4世纪上半期的希腊,战争不断,不时有新的同盟形成,新的同盟又不时的解体,这就是城邦危机的外在反映。战争给希腊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进一步加速了希腊城邦的衰落。在混战中,彼此的力量渐渐消耗,于是当马其顿的方阵出现在了希腊半岛的那一刻,城邦时代结束了,全体希腊人成为了被征服的对象。希腊,终于完成了自杀。
当历史过去了两千年后,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西欧人开始成为了世界的主角,但他们似乎也把希腊人不思团结勇于内斗的劣根继承了下来,当英、法、德等世界级的强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把自己的力量耗尽后,美国人几乎兵不血刃地成了世界的霸主,君临天下。于是欧洲人终于懂得了,团结,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今天的欧洲,逐渐走向了一体化,也走向繁荣和强大,他们终于迷途知返,没有重蹈古代希腊城邦的覆辙,幸甚。
3.汉尼拔(迦太基帝国) VS 小西庇奥(罗马共和国)
历史背景:
在地中海之畔,曾经有一个名叫腓尼基的紫色民族,他们是天生的航海家,有文献记载,他们中的勇士曾受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的委托,完成了环绕非洲的航行。他们是天生的智者,字母表就是他们发明的,而字母的重要性,在打字机和电脑被发明后改观了整个人类文明。他们是天生的殖民者,在非洲的北岸,一个被称做迦太基的殖民城市被他们建立了起来,而到了公元前3世纪,这里发展成为实力强大的海上强权,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海军和攻击力异常强大的雇佣兵军团。
罗马,一个被狼的乳汁所哺育的民族,于是他们也继承了狼的本性。王政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小狼已经长大了,他们贪婪的目光开始瞄向了身边的猎物。小小的亚平宁半岛显然不足以满足这支饿狼的日益增长的食欲,于是它想到了在虎口里抢夺猎物,甚至有要把老虎一口下肚的狼子野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与迦太基帝国争夺墨西拿,布匿战争爆发了。经过了23年的两军厮杀后,公元前241年,战争以迦太基的战败而结束,与罗马签订屈辱的战败和约,割地赔款。随后,罗马人又进占了迦太基帝国的领土撒丁尼亚和科西嘉。但是,骄傲的迦太基人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耻辱,他们谋求反击,向罗马复仇。而这个重任,最后落在了年轻的将领汉尼拔的肩上。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焦点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
就在迦太基帝国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战败后不久,他们在西班牙又建立了殖民地,准备以那里做为反攻罗马的政治军事基地。经历了十六年的休养生息后,迦太基人感觉到了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他们都已经有了和罗马人交战的条件。公元前218年,战争再次爆发。罗马的元老院在战争爆发前就拟定出使战争仅限于西班牙和非洲,避免在意大利本土决战的战略计划,但事实上这个如意算盘根本没有实施的机会。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汉尼拔,一个出色的军事天才。先发制人的他不可思议地率领大军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当迦太基的战象突然出现在波河平原,全罗马震惊了。特拉西美诺湖畔一战,汉尼拔取得完胜,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阵亡。随后坎尼再战,汉尼拔取得了更为辉煌的胜利,全歼罗马军队主力,罗马执政官鲍鲁斯阵亡,罗马城危在旦夕。这时的汉尼拔,已经成了征服与胜利的代名词。
但这时的汉尼拔没有乘势进攻罗马城,反而挥师南下转战南意大利,这给了罗马人以喘息的机会——狼,永远是最危险的动物,只要你没有把它杀掉,只要让它一息尚存,那你就时刻准备着成为他的果腹食粮吧。坎尼大战后不久,头脑清楚的费边被再次任命为独裁官,而他,成为了力挽狂澜的人物,最后挽救了罗马。不久,罗马逐渐从守势转入攻势,战争开始朝着有利于罗马的方面转化了。公元前210年,年轻的罗马将领小西庇奥率领军队攻入了西班牙。小西庇奥真是汉尼拔的好徒弟,5年后的公元前205年,刚刚就任为执政官的他率军渡海远征北非迦太基本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迦太基的当权者急忙召汉尼拔回军救援。公元前202年,汉尼拔与小西庇奥决战于扎马,这次,汉尼拔战败。公元前201年,迦太基向罗马再次乞和,战争结束。根据和约,迦太基帝国将非洲以外全部领土割让给罗马,除了保留10艘船只外把所有舰船移交给罗马,向罗马交付天文数字的战败赔款,不经过罗马的允许不得与任何国家交战。从此,强国的名单上再没有迦太基帝国的名字了,这场奴隶制条件下的帝国主义战争以罗马共和国的完胜而告终。
双雄结局:
英雄的结局总是悲剧性的。汉尼拔在战败后逃亡,最后被迦太基政府所逼迫,流亡叙利亚,客死他乡。但是,罗马人并不因为迦太基当权者们的昏庸颟顸而饶过他们。在一片“我认为迦太基一定要消灭”的呐喊声中,罗马人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6年,罗马军队攻陷迦太基城,纵火屠城,迦太基人英勇抵抗到最后一人,最后全部被杀或被卖为奴隶。从此,地中海之畔再也找不到这个顽强勇敢、高度智慧和无比强大的紫色民族了。
对于英雄来说,最遗憾的是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直接或间接的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现在的人们对威廉?华莱士、圣女贞德以及岳飞的故事耳熟能详,但还会记得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无敌战神汉尼拔吗?公元前202年,汉尼拔战败于扎马,这是他平生的第一次战败,也是最后一次。而就在同一年的东方世界,另一位无敌的战神也品尝到了自己的第一次失败,他就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西楚霸王项羽。两千年以降,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那时那地哀怨凄楚的四面楚歌、感人泪下的霸王别姬以及悲壮豪情的乌江自刎。不能不承认,与汉尼拔相比,项羽确实更值得羡慕。
4.庞培等(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VS 奥罗德二世等(安息[帕提亚]帝国)
历史背景:
随着迦太基帝国的灭亡,罗马人已经成为了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不间断的对外扩张中,这个伟大光荣的国家的版图越来越大,至少在欧洲和北非,这只狼性十足的大帝国已经强大到了无可匹敌的地步。到了公元前1世纪,伴随着一系列的内外战争,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政体终于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罗马帝国——至圣至尊的奥古斯都的天下。当历史进入到了公元2世纪,安东尼王朝的五贤帝把帝国带上了巅峰,这个从伊比里亚到美索不达米亚,从不列颠到尼罗河的辉煌帝国是后世任何一个欧洲雄主所难望其颈背的,诚如皇帝屋大维所预料的那样,意大利已经降级为一个并不举足轻重的省区了。
如果还有谁想螳臂挡车地与罗马帝国为敌,那么这个可怜的民族一定会被罗马战车所碾碎。但造物主还是没有忘记给高傲的罗马人找一个天生的敌人,这个民族就是来自亚洲的安息帝国。就在罗马人与汉尼拔的祖国争夺地中海霸权的同时,阿尔萨息——一个来自大夏的贵族,于波斯帝国的故地推翻了马其顿人所建立的塞琉古帝国的统治,建立了这个英雄辈出的安息帝国,并开始了断断续续二百年之久的抗击罗马侵略的战争。
焦点战争:罗马与安息的历次战争
公元前65年,罗马将领庞培率军东侵安息,战胜,安息国王弗拉特斯三世败退。
公元前54年,罗马将领克拉苏率罗马军队7个军团共四万余人东侵安息,渡过幼发拉底河后占领安息要塞。公元前53年,两军决战于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卡雷城,安息国王奥罗德二世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击败了罗马远征军,罗马军团全军覆没,军旗被虏获。克拉苏被俘后,奥罗德二世将黄金熔化添满其口,并嘲笑曰“以遂汝欲”。此战之后,罗马人在亚洲的统治地位被严重动摇,同时确立了安息与罗马在亚洲的均势格局。
公元51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在位,罗马军队东侵亚美尼亚王国,安息国王沃洛吉斯一世出兵应战,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最后双方签订和约,亚美尼亚国王由安息王族充任,由罗马帝国加冕。
公元115年,罗马皇帝图拉真亲率大军侵占亚美尼亚王国,并进占两河流域以及安息首都泰西封。当时安息国王帕科鲁斯二世在位,政局动荡,岌岌可危。但这次,罗马帝国境内的犹太人拯救了他们,因为犹太人的叛变,使图拉真大帝不得不被迫回军。此战之后,两国仍常启战端,但基本无决定性战役。
公元164年,罗马皇帝奥雷留斯趁安息国势不振之良机东侵,攻占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并再陷塞琉西亚和泰西封,当时安息国王沃洛吉斯三世在位。
公元209年,安息末代国王阿尔塔瓦兹德继位后不久,安息军队击败罗马国王塞维鲁斯的军队,收复失地。
……
双雄结局:
安息确实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国家,因为他们顽强地抗击着强敌的不断侵略。一直到其行将末路,依然能够取得了对罗马帝国的伟大胜利。但是,这个经济基础相对于强敌罗马来说略显薄弱的帝国经过长期的作战后,终于疲惫了,国力耗损后得不到休养生息,加之王室争权,内讧不休,以致王权被削弱,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最后被波斯人建立起的萨珊王朝所彻底埋葬。而波斯萨珊王朝,将接过安息帝国留下的反抗外敌的光荣大旗,继续担负起保卫祖国抗击罗马的重任。
但是,罗马帝国的辉煌也将要结束了,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漫长的“三世纪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排山倒海一般的“民族大迁徙”。即使是太阳,也有落山的时候,更别说是一个隐患重重的浮华帝国了。
公元2世纪的欧亚大陆,并存着四个伟大的帝国。“狼的后裔”罗马帝国之东,是生生不息的安息帝国。安息帝国之东,是大月氏人所建立的佛教国度贵霜帝国。贵霜帝国之东,就是中华人所建立的“龙的传人”东汉帝国了。不妨做个这样的假设,如果狼与龙进行一次决斗,那么谁将会是最后的胜者?可惜历史没有提供这样的舞台。
5.查士丁尼一世(拜占廷帝国) VS 库斯鲁[科斯洛埃斯]一世(波斯萨珊王朝)
历史背景:
“下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这,是十六世纪日本战国时代的一首流传甚广的和歌中的一句。而对于行将就末的罗马帝国来说,用此句来进行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公元3世纪的经济危机和政治混乱把这个貌似强大的帝国折磨得千疮百孔,虽然君士坦丁大帝一度使这个帝国再度统一,但是在公元337年,皇帝与世长辞了。就好像是一支快要点完了的蜡烛,现在蜡烛的火焰已经开始发蓝,帝国再次陷入了无可挽回的分裂。坚持到了公元395年,本来还保持着形式上的统一的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同时,随着来自亚洲的野蛮民族匈奴人的入侵,在欧洲引起了多米诺骨牌式的民族大迁徙,西罗马帝国没有能力承受住这一系列的沉重打击,最后于公元475年宣告灭亡。而狼的血脉,只能由东罗马(拜占廷)帝国这一支独苗来继续繁衍生息了。查士丁尼大帝,一个“永远不睡眠的皇帝”,将命中注定成为复兴罗马帝国的关键性帝王。
波斯萨珊王朝建立后,便马上接过了安息帝国的衣钵,继续对罗马人的侵略顽强抵抗,那块到今天一直存留着的浮雕上,还在讲述着罗马皇帝瓦列里安向波斯国王萨波尔一世跪地求饶的故事。但是到了公元五世纪,随着白匈奴(大月氏人)从东方侵入,这个王朝也开始让人担忧起来。不过幸运的是,诚如上帝把一个伟大的查士丁尼赐给了罗马人一样,上帝并不吝啬地把伟大的科斯洛埃斯赐给了波斯人。于是,为了争夺丝绸之路最西段的控制权,两大原本就水火不容的强大帝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鏖战。
焦点战争:德拉斯之战等
公元527年,刚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任命22岁的贝利撒留为东征大元帅。次年,库斯鲁一世先发制人,命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向拜占廷军发动猛烈进攻。公元529年,两军决战于尼亚比斯,扎基西斯获胜,并直扑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战略重镇德拉斯城。公元530年的德拉城战役,波斯大军全军溃败,后来从叙利亚沙漠方向发动的多次进攻也在贝利撒留的巧妙反击下失败。公元531年,双方在卡尔基斯再战,波斯打退了贝利撒留的进攻,次年双方媾和,拜占廷帝国向波斯支付黄金1000磅后撤军。
几年后,贝利撒留率军灭亡了北非的阿兰汪达尔王国,接着攻陷了在东哥特王国控制下的罗马城,拜占廷帝国的势力如日中天。公元540年,库斯鲁一世率大军从波斯首都泰西封出发突袭拜占廷帝国的幼发拉底防线,连陷包括安条克在内的几大重要城市。公元543年,库斯鲁一世进占亚美尼亚,全歼3万拜占廷大军。公元544年,库斯鲁再次亲征上美索不达米亚,围攻尼德撒城数月之久,但未果而撤。545年,双方缔结5年停战协定,拜占廷帝国在支付赎金2000磅黄金后收复波斯占领的全部领土。
公元547年,库斯鲁一世率8万大军进占科尔奇斯王国,并攻陷拜占廷帝国的庇特拉要塞。两年后,查士丁尼一世应科尔奇斯人的邀请,派大军进攻庇特拉要塞。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攻战,拜占廷军队夺回庇特拉要塞,波斯军伤亡惨重。此战之后,双方在高加索山麓又进行了6年的拉锯战,期间波斯军队连续获胜。公元555年,法息斯河口一战,拜占廷军队背水一战,向轻敌冒进的波斯军队发起反攻,歼敌万人,大获全胜。公元562年,双方再次媾和,波斯放弃对科尔奇斯的领土要求,拜占廷帝国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有效期50年。
双雄结局:
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大帝逝世,但拜占廷与波斯战争依然继续。一直到公元631年,波斯因为发生政变,国王科巴德二世于是与拜占廷议和,两国持续了400年之久的战争乃宣告结束。但是,战争严重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公元610年,就在拜占廷帝国希拉克略大帝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的同时,并不太遥远的阿拉伯半岛上,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创立并宣扬伊斯兰教了。阿拉伯人,这个曾经长期作为拜占廷与波斯两大帝国的棋子和工具的民族在古兰经的感召下走向了一条圣战之路。公元637年,波斯萨珊王朝的首都泰西封被他们攻陷,不久波斯沦亡。拜占廷帝国的军事力量也由于不断的战争而大大削弱,后来竟无力抵御蛮族斯拉夫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日渐式微,最后一年不如一年地勉强硬撑了将近900后,于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下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两大帝国的四百年争雄战争后竟是这样的结果,不知道居鲁士和恺撒真若在天有灵,当做何感想。而就在拜占廷帝国被灭亡后不久,在这首和歌的故乡,日本进入了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也许你还记得电影《天与地》中那气吞山河的战争场面,但事实却另人遗憾。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这两支“天下第一强兵”在连续五次川中岛合战的金戈铁马间白白浪费了十二年的宝贵时间,最后当这对并世双雄在激战之后环视四周时,他们都不再有统一天下的机会了,所以历史把统一日本的使命最终给了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而不是他们。
这次,历史告诉我们的是,与宏观战略相比,战术永远处于次要的位置。
6.理查德一世[狮心王](英格兰金雀花王朝) VS 萨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
历史背景:
公元7世纪,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紧接着,一个堪与极盛时代的罗马帝国相媲美的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横亘在了欧亚非三大洲之间,古兰经的教义也跟着哈里发的圣战铁蹄迅速传遍了从大西洋到怛逻斯之间的广大区域。再然后,来自东方的塞尔柱突厥人逐渐取得了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实际控制权,并对拜占廷帝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很明显,上帝的子民与真主的仆人是不可能和平共存的,于是,在拜占廷皇帝亚历克修斯一世的请求下,公元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西欧各国派出十字军进行东征以收复在穆斯林占领下的圣地耶路撒冷,并拉开了与穆斯林国家的长达200年之久的中世纪宗教战争的序幕。
公元1099年,四万来自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十字军战士经过连续一个月的围攻,终于攻下了由一千名穆斯林守军防守的圣城耶路撒冷,然后纵火屠城,并建立起了耶路撒冷王国等一系列十字军国家。畜生一般的欧洲人在耶路撒冷作威作福了88年之后,公元1187年,他们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穆斯林开始向他们反击了。历史这次降重任给了一个名叫萨拉丁的东方英雄,他成为了穆斯林圣地的捍卫者。在统一了埃及、两河流域上游以及叙利亚以后,萨拉丁正式向十字军宣战,并在哈丁一战中全歼了十字军主力,接着乘胜追击攻占了耶路撒冷。占领耶路撒冷后,萨拉丁并没有采取对十字军报复的手段,而是以德报怨,释放了耶路撒冷国王和大多数战俘。但是,欧洲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在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的号召下,公元1189年,神圣罗马皇帝巴巴罗萨、法兰西国王菲力普二世和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一世出兵响应。遥远的东方,又要被战火所覆盖了。
焦点战争: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公元1189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从理论上说绝对是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次,除了萨拉丁的名气和实力放之四海而皆准外,巴巴罗萨(红胡子)、菲力普二世(奥古斯都)和理查德一世(狮心王)也都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欧洲雄主。但这次东征还没等开战就先少了一“雄”,公元1190年,巴巴罗萨的大军在渡过在小亚细亚的一条小河时自己不慎落水溺死,于是德意志十字军除了少部分骑士外,均撤回欧洲,所以萨拉丁所要面对的,事实上只是英法联军。而实际上,真正在战场上与他交手的,只有狮心王理查德率领的英军而已。狮心王理查德是个贪财而残忍的君主,在进军亚洲的途中,他顺手牵羊地攻占了拜占廷帝国的塞浦路斯岛,然后把它以10万英镑的高价卖给了已灭亡了的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居依。随后在与穆斯林军队交战中,英军攻克了阿卡要塞,对于掌握在自己手中的3000名穆斯林俘虏,他向萨拉丁的要价是20万金币不还价。当萨拉丁表示自己凑不出这么多钱时,狮心王理查德竟将所有战俘处死。
公元1191年9月,狮心王理查德与萨拉丁决战于阿素夫,十字军获胜,就此终结了萨拉丁的不败神话。次年,狮心王理查德的大军开进到耶路撒冷城下,但不敢攻城。公元1192年7月,萨拉丁攻克雅法城,但狮心王理查德马上就将该城夺回。当理查德攻入城内的时候,处于劣势的萨拉丁发现他的对手没有马匹,竟赠送良马两匹给他,狮心王理查德没有拒绝,此举动令交战双方的士兵大为震惊。不久后,狮心王理查德染上重病,萨拉丁不但下令停止进攻,而且送去礼物表示慰问,理查德深为感动。接着又传来消息,法兰西国王菲力普二世已经回到了欧洲,目前正在进攻英格兰国王在法兰西的领地,于是狮心王理查德与萨拉丁签订了停战协定,规定圣城耶路撒冷归穆斯林所有,非武装的基督徒获准可以前往朝圣。公元1192年9月底,狮心王理查德离开巴勒斯坦返回欧洲,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以萨拉丁的获胜而结束。
双雄结局:
萨拉丁不愧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骑士精神的伟大君主之一,除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外,他的人格魅力更被世人和后世所顶礼膜拜和真心称颂。此后的百余年间,欧洲人又连续发动了五次十字军东征,但均徒劳无功,影响力一次不如一次,这与萨拉丁奠定的良好基础是分不开的。
至于狮心王理查德一世,他此后的运气简直背到了极点。在离开巴勒斯坦后不久,回国途中路经德意志时,竟被奥地利公爵里奥波德五世所俘虏,然后又被移交给了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在做了两年的阶下囚后,公元1194年,英格兰王国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其赎回。随后,他一直忙于与法兰西国王菲力普二世交战,最后死于一场国内动乱。
王者之道,并不取决于武力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拥有一颗仁慈博爱的心。也许这并不能算是定理,但这绝对是一条足以通向成功的格言。最后,我们不妨重放一下电影《天国王朝》中最后的那段值得回味镜头:一群重装骑士来到了回到故乡重新当起铁匠的巴利安(奥兰多?布鲁姆)面前,为首者对他说:“我们要去收复耶路撒冷。”巴利安淡淡地一笑,重复了一遍他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的:“走到讲意大利语的地方,然后一直走,直到讲其他语言的地方。”接着,带着王冠的狮心王理查德走上前来,又对他说:“我们专程途经这里来找耶路撒冷的捍卫者巴利安。”巴利安回答到:“我只是铁匠。”狮心王理查德自我介绍说:“我是英格兰的国王。”巴利安又重复了一遍:“我只是铁匠。”于是,狮心王理查德对他点了点头,骑士的队伍策马离开了……
7.巴耶塞特一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VS 帖木儿(帖木儿帝国)
历史背景:
公元13世纪的欧洲,十字军东征的狂热在一点一滴的褪去,在他们的眼里,耶路撒冷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戏剧性结果则让人深切地了解到欧洲人的强盗本质。其后,已经被十字军灭亡了的拜占廷帝国于公元1261年奇迹般的复活了,但是可以想像,如果不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领蒙古军队突然出现毁灭了塞尔柱突厥人所建立的罗姆苏丹国,那么这个复活后的拜占廷帝国能否比十字军建立的拉丁帝国拖过同样长的时间似乎都是疑问。但就在几乎与此同时,一个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悄悄建立起来了,就在拜占廷帝国因为一系列内忧外患而分崩离析时,公元132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了布鲁萨作为他们对欧洲作战的中心。随着塞尔维亚帝国等强国陆续被土耳其人征服,无助的拜占廷皇帝只有承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他们的宗主国。
公元1389年,巴耶塞特一世即位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他并不精于内政的治理,但其雷霆万钧般的武力征服却引起了全欧洲的恐慌,但是,由罗马教皇发动组织的十字军在尼科堡像垃圾一样被土耳其军队尽数歼灭。此战的获胜,使巴耶塞特一世唯一的愿望就是做君士坦丁堡的主人。公元1402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团团包围,处于彻底的孤立之中,但就在这时,跛子帖木儿率领精锐的蒙古军队出现在了小亚细亚。
帖木儿本系西察合台汗国一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公元1370年他推翻了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后宣布自己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并即位为西察合台汗国的苏丹。不久,这个具有毁灭性的巨怪开始了恐怖的对外扩张,在每一个所攻占的城门口,人头都队成了金字塔。当时金帐汗国、伊儿汗国以及印度都无法抵挡他的铁骑,而小亚细亚即将成为其新的征服对象,于是巴耶塞特一世只好从君士坦丁堡匆匆撤军返回以对付这个侵略大王。公元1402年,安卡拉,两位伟大的苏丹,百万无敌的大军,但看鹿死谁手。
焦点战争:安卡拉之战
公元1402年夏,巴耶塞特一世率领土耳其军队与帖木儿的蒙古大军在安卡拉遭遇,帖木儿先是切断了土耳其军队的水源,以迫使巴耶塞特一世接受会战。战斗中,蒙古军队凭借兵力多和机动性强的优势最后完胜对手,而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也被俘成为了阶下之囚。帖木儿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软禁在撒马尔罕城内,第二年,巴耶塞特一世抑郁而死。此战胜利后,帖木儿的蒙古大军继续西进,一路上毁灭了所有的城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都城布鲁萨也被焚毁为一片废墟瓦砾,大掠之后,帖木儿的蒙古大军返回撒马尔罕。
双雄结局:
继成吉思汗、拔都和旭烈兀对西方世界的大征伐后,东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又一次震惊了基督教和穆斯林的世界。当帖木儿在安卡拉获胜的消息传到欧洲后,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欧洲的沦陷是不可避免的了,直到他们听说蒙古人又撤回了东方,于是才松了一口气。帖木儿显然有更大的雄心壮志,他要征服的目标并不是贫瘠的欧洲,而是辽阔富庶的中国。公元1404年,帖木儿的大军从撒马尔罕出发东征,欲灭亡在明王朝朱棣皇帝统治下的中国,但无奈天妒英才,当蒙古大军行至锡尔河畔时,帖木儿身染重病,不久驾崩于军营中,于是军事行动中止。其子沙鲁哈继承了苏丹的宝座后,安心于内政的治理,帖木儿帝国开始走向繁荣。
历史永远是不偏不倚的,她借帖木儿之手给了欧洲人一个足以击败土耳其人的天赐良机,而且这个机会延续的时间相当的长。因为巴耶塞特一世被俘后,他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夺苏丹的宝座一直在相互攻杀,直到公元1413年,巴耶塞特一世的儿子穆罕默德一世才击败了他的几个兄弟使国家重新统一了起来。在这十年间,假使欧洲人能够团结起来——就像与波斯帝国作战时的希腊城邦那样——那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势力即可能被完全驱逐。不过,这个天大的好运气却被欧洲人轻易地放弃掉了。就在同时,英法百年战争正进行到关键的阶段,英王亨利五世正在与伯艮第公爵缔结军事政治同盟以争取法兰西的王位;就在同时,胡斯战争已经开始使欧洲的心脏血流成河;就在同时,威尼斯、米兰和佛罗伦萨等意大利的主要城邦正在进行为敌报仇似的大混战……这一切,使团结一心对付土耳其人的任何希望都化为乌有。而半死不活的拜占廷帝国,也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暂时混乱而又躲过了一劫,但他们还能再挺多久,这点只有上帝心里有数。
机会,总是一闪即逝的,因为没有人会在原处一直等你。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来说,帖木儿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因为蒙古人的入侵使相当多的突厥人纷纷向西流动,这些人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源源不断的兵源。公元1422年,姆拉德二世即位为苏丹,土耳其人又重新举起了劈向欧洲人头顶的新月弯刀。
8.苏莱曼一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VS 腓力二世(西班牙王国)
历史背景:
上帝绝对是公平的,如果你犯了错误,那么你就必须为此而付出代价。欧洲人既然没有趁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乱的良机把握住机会,那么一旦土耳其人苏醒了过来,后果是相当具有灾难性的。公元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的城头升起了星月旗帜,立国千年的拜占廷帝国灭亡了,君士坦丁堡这个古香古色的名字也被伊斯坦布尔所代替。我们可以回顾800年前的历史,如果没有拜占廷帝国坚决抵抗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入侵,那么欧洲的腹地恐怕早已经伊斯兰化了。而今,因为拜占廷帝国已经灰飞烟灭,土耳其人则可以肆无忌惮地杀向欧洲的中心,于是到了15世纪末叶,巴尔干半岛以及黑海西北岸几乎全部沦陷为苏丹的领地,而在欧洲以外,随着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先后被并入这个不断膨胀的帝国,整个阿拉伯哈里发的世界就全部被苏丹的帝国所吸收了。
不过在欧洲,伊斯兰教的势力尽管进入了巴尔干半岛,但同时也被驱逐出了伊比利亚。公元1492年,西班牙国王菲迪南和伊莎贝拉作为胜利者高举十字架进入了刚刚攻占的格拉纳达城,从而完成了前后历时700年之久的“收复失地运动”。而历史,将要把更艰巨的使命赋予给西班牙人,这个使命就是,建立一个新世界的体系。就在西班牙逐渐融合而形成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同时,他们已经以无比蓬勃的精神投向海洋事业了。同样是在公元1492年,上帝借热那亚人哥伦布之手把拉丁美洲赐给了西班牙人。公元1516年,查理一世即位为西班牙国王,三年后他又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时他是一个权势极大而且实力雄厚的欧洲雄主,西班牙、德意志、那不勒斯、尼德兰以及西属美洲殖民地尽在其旗下。但是,他所热衷的欧洲霸权却遭到了另一个欧洲强权法兰西王国的挑战,不过在战场上,法国人那时还不是西班牙军队的对手。公元1525年的帕维亚一战中,法军大败,法王法兰西斯一世被俘后重金赎回。这场战役,使基督世界团结的任何可能性都被埋葬了,从此,法兰西王国遂决定与土耳其人相勾结,开始了他们的东方政策。
公元1521年,苏莱曼一世从其父塞里姆一世手中继承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的宝座,同年即攻下了贝尔格莱德以示威武。公元1526年,在法兰西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默许下,苏莱曼一世率领的土耳其苏丹亲兵灭亡了中欧强国匈牙利王国,并于三年后大举围攻奥地利帝国的都城维也纳,后因久攻不克而撤退回伊斯坦布尔。这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已经扩大到了极点,而且还控制着地中海海岸线的三分之二,于是,与西班牙王国的海上争霸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了。而此时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宣布退位,由其子腓力二世即位为西班牙国王、其弟菲迪南一世即位为神圣罗马皇帝。只要看一眼当时的地图,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西班牙和土耳其两大霸权国家的版图之庞大绝对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而他们之间一旦爆发了战争,那绝对可以说是一场当时背景下的“世界大战”。
焦点战争:雷班托海战
我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十大“并世双雄”,但在公元1571年雷班托海战爆发的时候,双雄之一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苏莱曼一世已经于5年前逝世了。但是,两大强权的鼎盛时代的对峙时期也正是腓力二世与苏莱曼一世在位的时期。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西班牙人的帝国远不是令人高枕无忧的,因为他们必须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西属尼德兰以及国内穆斯林“摩里斯科人”的叛乱,不过,面对奥斯曼土耳其人来自东地中海的挑战,西班牙人还是勇敢地应战了。公元1571年,腓力二世之弟,奥地利的堂?约翰亲王26岁。26岁,绝对是一个英雄的黄金年龄。26岁的亚历山大大帝,当时他已经率领着他的没有失败过的马其顿方阵出现在了印度;26岁的汉尼拔,当时他正式开始担任迦太基帝国的统帅;26岁的拿破仑,当时他的军团连挫撒、奥强敌,横扫意大利。而这一次,历史把同样重要的使命交给了一个同样是26岁的英雄。10月7日上午10点钟左右,决战开始了,未到中午,奥斯曼土耳其引以自豪的主力舰队像垃圾一样被堂?约翰的西班牙-威尼斯联合舰队一扫而光,土耳其人不可战胜的时代结束了。
双雄结局:
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一次欧洲基督教国家对穆斯林世界的一次难得的军事胜利,很快,胜利的捷报传遍了西欧的每一个角落,接下来就是全欧洲范围内的狂欢庆祝。但是,欧洲人第一万次证明了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团结,这次从中作梗的又是惧怕西班牙王国过分强大的法兰西人。在法兰西国王查理九世的策划下,西属尼德兰又一次陷入了叛乱的旋涡,同时来自巴黎的密使也走进了伊斯坦布尔的宫殿,最终促成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西班牙王国的最重要盟友威尼斯共和国顺利签订了和解密约。
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来说,雷班托海战的兵败只是一场普通海战的失败,在宏观战略方面,苏丹依然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地中海的控制权还牢牢地握在他的手里。但是,正如370年后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城下中止了德国纳粹不可被战胜的神话一样,欧洲基督徒凭借雷班托海战的完胜中止了土耳其人不可被战胜的神话,此后的几百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再没有恢复过苏莱曼大帝时代的最高国威。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胜利的主角西班牙王国。雷班托海战的胜利并没有给这个国家带来好运气,而且恰恰相反,这仅仅是落日余晖而已,因为这个浮华的帝国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败了。在地理大发现以后,随着美洲航线和东印度航线的被发现,大西洋已经成为了西欧列强海上争霸的新舞台,当时西班牙王国的装满金银和货物的船只经常被法英等国的“海盗”有计划地抢劫,来自大西洋的挑战如此明显,西班牙人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地中海,并与强大的土耳其人展开争霸战争,这也正是在以实际行动为“舍本逐末”这句成语做注解。最糟糕的是,因为雷班托海战的大获全胜,步兵接舷战的海战模式、大口径巨炮的海军装备以及高尾楼船的巨型战舰船型也被西班牙人彻底固定化并被加以误读,殊不知,这里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后面的历史,就是所有对世界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的了:雷班托海战之后第17年,也就是公元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远征英格兰王国,结果全军覆没,从此海洋霸权落入了英格兰人的手里。
中国有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很多历史事实却告诉了我们,如果说成功是失败之母,似乎更恰当些。公元1571年10月7日,雷班托海战以西班牙人的完胜而告终,430年后的公元2001年,同样是在10月7日,在沈阳的五里河体育场,中国足球队击败了阿曼队并历史性的第一次打进世界杯。这同样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但也同样为中国足球埋下了巨大隐患,使中国足球与西班牙王国一样,失去了一次纠正战略战术错误机会。世界杯同样没有给中国足球带来任何的好运,直到06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被实力平平的科威特人挡在了八强赛之外,才有如梦初醒之感。最后我们不妨联想一下,曾经参加过雷班托海战的西班牙老兵塞万提斯在他的名著《唐吉诃德》中,描写的那个落后于时代但却追求着梦幻的没落骑士,这不正是暮色中的西班牙王国的水中倒影吗?
9.华伦斯坦(神圣罗马帝国) VS 古斯塔夫二世(瑞典王国)
历史背景:
十七世纪初,在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顺利完成了从领地制和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制统一的民族国家转变的同时,只有德意志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是不存在王权的。其中,尽管诸侯割据状态的德意志在不断的经济危机和宗教矛盾的打击下日趋没落,但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皇室却不断力图振作,只是国内外的政治和宗教的形势并不允许一个中央集权化的强大的德意志横空出世。在宗教矛盾的影响下,德意志,甚至全欧洲分裂成了壁垒分明的两大敌对阵营,战争一触即发。公元1618年,因为有“捷克事件”为导火线,终于导致“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很快,在欧洲主要强国的直接介入或间接干预下,战争超出了德意志的范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大战”。公元1625年,在法、英、荷等国的支持下,丹麦王国和新教联盟联合向神圣罗马皇帝发起进攻,但这次,他们的对手是来自捷克但却忠于德皇的军事天才华伦斯坦。于是几乎一夜之间,战局发生了转变,华伦斯坦的军队如蝗虫一般涌进了丹麦本土。丹麦王国战败后,现在轮到另一个更为强大的北欧强国瑞典的粉墨登场了。
公元1611年,瑞典国王查理九世去世,年仅17岁的古斯塔夫二世登上了国王的宝座。当时内外交困的瑞典除了终年覆盖着冰雪的北方以外,东、南、西三面始终被俄、波、丹等强邻紧紧包围着,动弹不得。年轻的古斯塔夫二世先展示出起过人的政治才能,巧妙地利用复杂的国际局势,很明智地向丹麦王国忍辱求和,然后改革内政以稳定国内局势,促进经济繁荣,并改良军事装备。古斯塔夫二世的改革成果是立竿见影的,很快,古斯塔夫二世的军事才华也得到了展现,瑞典的军队击败了俄军,并成功地孤立了其最危险的敌人波兰王国。就在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打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古斯塔夫二世连续发动对波兰王国的战争并不断取胜,这时的瑞典,已经成为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大国了。与此同时,丹麦人在三十年战争中已经败给了华伦斯坦,于是法兰西王国便转而扶植瑞典人加入对德皇的战争,而古斯塔夫二世从哈布斯堡王朝的野心中也预料到了,瑞典的参战是不可避免的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避免战火在瑞典本土燃烧起来。
焦点战争:三十年战争之吕岑战役
当古斯塔夫二世率领大军在奥德河河口登陆以后,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瑞典军队的进展异常的顺利,很快就攻占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的大片领土。这不仅因为瑞军使用的毛瑟枪的射击速度比德国的枪支要快两倍,更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在“兔死狗烹”这句中国古老谚语中找到答案。在击败丹麦军队以后,华伦斯坦手中的近十三万毫无纪律的大军始终令神圣罗马皇帝菲迪南二世寝食难安,也许华伦斯坦读过“君疑臣则臣必死”这句中国古训,于是他便主动提出了辞呈。但问题是,能成为古斯塔夫二世战场上的对手的,也只有华伦斯坦一人。德皇的军队在接二连三的惨败之后,菲迪南二世只好重新启用华伦斯坦。正如小西庇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在扎马决战中击败汉尼拔一样,华伦斯坦也以古斯塔夫二世惯用的战术切断了瑞典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就这样,两支不败之师对峙在了吕岑平原,血战就要开始了。
现在,让我们追溯一下在吕岑战役的三年前,在斯杜赫姆进行的另一场战役,因为这是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二世这对“并世双雄”在战场上的第一次直接较量。当时,华伦斯坦奉命率军入援正在被古斯塔夫二世攻击的波兰王国,战场上,华伦斯坦取得了完胜,古斯塔夫二世仅以身免。而这次在吕岑,胜利的天平却向瑞典人的一方微微倾斜。与电影《天与地》中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一样,吕岑战役也是一场在大雾中的会战,但会战很快就变成了没有秩序的混战,在瑞军猛烈的火力下,夜幕降临的时候,战场上已经不见了华伦斯坦军队的踪影。吕岑战役最终以瑞典军队的惨胜而告终,但也正是这场战役,夺去了一代枭雄古斯塔夫二世的生命,在吕岑平原永远陪伴着英雄国王长眠于地下的,是一千五百多名瑞典士兵和三千多名神圣罗马帝国的士兵。
双雄结局:
古斯塔夫二世在吕岑战役的阵亡,标志着瑞典王国的全盛时代基本上终结了,因为他所遗留下来的,是太多的光荣伟业,这也是他的后继者所负担不起的,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战死沙场并不是遗憾,反而是无上的光荣。华伦斯坦并没有死在战场上,但很遗憾,吕岑战役的两年之后,他被皇帝菲迪南二世骗进了皇宫,最后死于毒箭之下。——只要华伦斯坦还活着,菲迪南二世就永远不能高枕无忧,正如只要韩信活着刘邦就永远不能高枕无忧一样。
现在,世间已经没有了古斯塔夫二世,也没有了华伦斯坦,但欧洲战争是不会因为少了这对“并世双雄”而画上休止符的。尽管随后没有了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军队在诺德林根遭到了重创,和平的曙光似乎已经浮现在了德意志的地平线上,但是,仗,还要继续打下去,因为在法兰西人的眼里,只要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滴血还没有流尽,法兰西就永远不能称雄于欧罗巴。这次,一直站在幕后煽风点火的法兰西王国终于走到了前台,直接派军队参加了三十年战争,于是,欧洲战争进入了白热化。一直到了公元1648年,疲惫的参战诸国们签订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三十年战争以德意志皇帝及其盟友的最终战败而宣告结束,瑞典王国和法兰西王国成了战争最大的受惠者,分别在波罗的海和欧洲大陆建立了霸权。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现象:中华人是世界上最热爱和平的民族之一,因为中国在绝大部分时间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社会始终是安定而繁荣的,但孕育出这个文明的母亲河,却是翻滚奔腾,永不安宁的黄河,而黄河,几千年以来带给了中华人太多了泪水和苦难;欧洲人则恰好相反,这个由平静浪漫的爱琴海以及舒缓绮丽的多瑙河和莱茵河所孕育出来的文明,却似乎是世界上最讨厌和平的民族群体,因为在他们的历史里,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战乱和杀戮,而且,性情温顺而平和的中国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欧洲人狂热而冲动的宗教情节。
10.拿破仑一世(法兰西帝国) VS 库图佐夫(俄罗斯帝国)
历史背景:
拿破仑,这是一个稍微了解世界历史的朋友都耳熟能详的伟大英雄,也许你不能确定法兰西的首都到底应该是巴黎还是伦敦,但你不会不知道法国历史上有一位传奇色彩的英雄拿破仑。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最鼎盛时期,他所征服并直接控制的版图,在欧洲仅次于亚历山大大帝、“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和在他以后的纳粹枭雄希特勒。有人说,征服者的侵略扩张的野心是没有终点的,永远不可能自动停止。但实际上,这句话仅仅适用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个怪物。从第一帝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中我们可以肯定,拿破仑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因为自从大革命以来,巴黎流的血太多了,这是一个人心思定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拿破仑并不想与俄罗斯帝国之间发生战争,因为沙皇不仅仅是他的同盟者,更是其大陆体系的一个关键所在。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海峡对岸的联合王国是永远不会让高卢雄鸡昂起头来的,哪怕只有一小会儿。终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英国人争取走了,但拿破仑皇帝似乎胸有成竹,因为他的手里,握有一支六十万的大军。六十万啊,这是一个可以把人吓也吓死了的数字,如果皇帝高兴的话,足够可以从巴黎打到楚科奇。
如果你是一个历史迷的同时还是一个游戏迷的话,不知你是否玩过一个名为《国家的崛起》(Rise of Nations)的PC游戏,这款出身微软,一度以《帝国时代4》为名义唬了好一阵子的“大作”据我所知至少在中国市场并没有什么很好的销路,但里面对各民族的设定倒是很有新意。其中如果你选择俄罗斯这个民族的话,尽管其经济发展较慢,但最大的优势是敌人只要进入你的国土,将自动往下掉生命值,直到他们的军队死亡怠尽。这确实是个很“变态”的设定,但我估计这是微软是在通过游戏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俄罗斯老毛子的地盘,最好少惹为妙。而历史,也反复的证明了这一点。
焦点战争:莫斯科战役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最经典的战例之一,这才是真正的“以空间换时间”。与其说俄罗斯人的统帅库图佐夫是个出色的元帅,倒不如说他是个出色的赌徒。正如一个输得只剩下了一条身上穿着的裤衩的赌徒,最后的一局,输红了眼睛的他压上了自己美丽的妻子为赌注,但最终却赢得了对方的一整套豪华别墅。库图佐夫也正是个这样的一个出色的赌徒,他押上的是莫斯科城,最后却也一样赢得了大满贯。那一夜,莫斯科变成了一片废墟,似乎连从天上飘落的雪花,也在燃烧着。但正如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指环》的最后一幕《诸神的黄昏》中所描述的那样:“天上照耀着一片浓重的红光,诸神的黄昏到了,神权时代已经到了末日,瓦尔哈拉天宫在烈火中燃烧,鄙陋的神国灭亡了,劫火虽毁灭了宇宙,却也烧毁了一切邪恶,新的秩序又重新建立,新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这一夜,莫斯科尽管毁于劫火,但是,莫斯科没有眼泪,大雪纷飞……
双雄结局:
莫斯科的大火使库图佐夫成就了不朽的勋业,也最终摧毁了拿破仑的辉煌帝国的根基。这时让我们听一下拿破仑在撤军途中的精彩言论吧:“所有人都应该把俄国人当作瘟疫看待,法兰西对俄国的战争是为了整个欧洲以及她的文明而战的……欧洲人应该认清,我们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俄罗斯这个巨怪。”但是,皇帝太乐观了。在这场有役而无战的莫斯科战役中,他已经输掉了自己的帝国,而英国人是不希望看到欧洲大陆上有一个过分强大的法兰西来打破力量均势的。等待着皇帝的,将是莱比锡和滑铁卢的惨败以及未来圣赫勒拿岛上幽寂空虚的岁月。
还记得吗,以二战为题材的战争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那位苏军指导员在临牺牲前,壮烈地呐喊道:“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这句话不知感动得多少男儿热血沸腾。俄罗斯正是这样的一个民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27901.html
相关阅读: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