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郑板桥写词换美妾书画标价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擅画兰竹,自嘲诗:“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藏私遍鲁东。”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系“扬州八怪”之一。他制定的稿费标准,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为官准则值得各级领导学习和借鉴。

  “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鳝、郑板桥、李方膺、罗聘,在当时,这八位艺术大腕政治态度、生活作风、书画创作等方面与众不同,他们的创作风格各异。于是,他们的书画就形成了“扬州画派”、“扬州八怪”,而郑板桥就是“八怪”之中的佼佼者。

  雍正十三年(1735)早春二月的一天,郑板桥到郊外踏青赏花,信步走进一所花树掩映的小院。抬头一看,只见亭壁上贴着的是自己写的词。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妇人,当她听说眼前这人正是词的作者郑板桥时,万分高兴,忙给他准备午饭,又将自己17岁的女儿饶五姑娘喊出来,拜见这位仰慕已久的大腕。饶五姑娘果然是郑板桥的铁杆粉丝,一见面就高兴地说:“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时年43岁的郑板桥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也一见钟情,不但为她书写了《道情十首》,还题了一阕《西江月》赠给她: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蒙腾,窗外鹦哥未醒。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母女俩会意地将题词收下。老妇人听说郑板桥丧偶,又主动提出将这位小女儿嫁给他。郑板桥见这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心里自然高兴,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并相约两年后他中了进士,再来迎娶。

  这件事被商人兼诗人的程羽宸知道了,他对郑板桥非常崇拜,便拿出500两银子替他作聘金交给饶家。雍正十五年(1737)郑板桥自京城回来迎娶时,他又拿出500两银子送给郑板桥,作为娶新妇的费用。当然,程羽宸的银子并不是白送,补偿的代价就是郑板桥的字画。这1000两银子,按1两白银当时能买120斤大米计算(1740年前后价),一共能买12万斤大米。如今大米按2元1斤计算,则相当于今天的24万元人民币。这“稿费”自然不低,但以此换来的美妾,与郑板桥恩爱终生,更是“无价之宝”。

  另外两笔“稿费”收入,不是银子,而是实物。其一是一个叫江秩文的艺人,长得很美。他家中养着12名梨园子弟,能演奏“十种番乐”,也都年轻貌美。然而只要主人江秩文一出场,他们全都黯然无光。一天江秩文求郑板桥给他家的园亭写副对联,郑板桥便写道:“草因地暖春先翠,燕为花忙暮不归。”江秩文看了高兴地说:这对联不仅切合园亭的景象,而且切合我的情景。于是将席上的一个玉杯撤下,送给郑板桥做润笔费。其二是一个叫常书民的人,求郑板桥为他的花园写副对联。郑板桥写道:“怜莺舌嫩由他骂,爱柳腰柔任尔狂。”常书民非常喜欢这副对联,遂将自己喜爱的一个童仆送给郑板桥做“报酬”,这童仆一直在郑板桥身边服侍多年。

  郑板桥的仕途,也比常人奇怪些。十几岁开始考童试,中秀才是在康熙年间,雍正十年(1732年)中的举人,当时郑板桥40岁,44岁以倒数第三名的成绩中进士时,皇帝已是乾隆。科举之路长达三朝,历经三个皇帝,也算罕见。他自嘲“一枝桂影功名小,十年征途发达迟”。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马上就是公务员。从进士到领取工资的公务员,要快速上岗取决于你会不会搞好关系,说白点就是拍马与行贿。事实证明,郑板桥不开窍。所以,他韬光养晦了五年。如果不是雍正最小的弟弟慎郡王允禧欣赏郑板桥的书画,向吏部推荐,他可能还得继续待业下去。
文章:世界未解之谜图片天坑复活节岛兵马俑发现者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当知县。四年后,郑板桥平调潍县当知县,第一年海水倒灌,加上瘟疫、饥荒,人们到了卖妻弃子的地步。严重的灾荒开仓放粮是木有办法的办法。然而,动用国库储备粮需要层层审批,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老百姓实在等不起,于是,他“擅开官仓”,换来了“万人活”。

  自乾隆十年开创“捐纳入仕”(买官做)后,“千里做官只为财”更成为官场风气与社会时尚,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已成家常便饭,且有一套完整的“潜规则”。而郑板桥却坚持要做个为民的清官和明理的好人。并刻了“直心道肠”、“畏人嫌我真”、“富贵非我愿”等几枚印章,明其心迹。一上任便在衙门墙上挖出百十个通街的窟窿,要“去前官恶习俗气”。在潍县时值“岁歉,人相食”,他又刻了一方“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之印,并大兴工役令饥民“就食赴工”,又开仓又勒令大户赈灾,连自己薪俸也搭上,虽活人无数却大大得罪了官绅们。

  现实就是这样,谁破坏了已成的“潜规则”,不愿同流合污,便会被当作“异类”,必受群而攻之。果然,两袖清风的郑板桥终被诬为“贪婪舞弊”,背黑锅丢官。所幸的是,官绅们损之为“丑八怪”,而正直者却去“丑”承“怪”赞美之,谓之不同凡俗。郑板桥心里早就不想当这知县了,“人皆以做官为乐,我今反以做官为苦”。他骑着毛驴,带着书童和书籍,又回到了扬州,开始了晚年卖画生涯。再回扬州,境遇与三十年前大不同。郑板桥名气大了,求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扬州著名画家李鳝作诗迎接郑板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郑板桥的竹西寓所成为文人、画家碰头的会所。李鳝、李方膺等名家都常来串门,这对扬州画派作为流派的产生、发展极为重要。扬州画派和当时商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江浙一带盐商兴起,他们愿意花高价买书画作品装饰厅堂,借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扬州就是当时盐商聚集的地方,也是画家可以卖画为生的地方。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代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进入市场经济,就没有必要不好意思。“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他制定的《板桥润格》已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

  当时江西有位张真人,受皇帝召见进京。扬州的富商争相讨好他,请郑板桥写对联送给张真人。由于张真人所要的对联尺幅甚大,郑板桥索价1000两,富商讨价还价为500两。哪知郑板桥写了“龙虎山中真宰相”的上联后就不肯再写了,还说:“原索一千,君应五百,故只书上联。”富商只好凑齐银子,他才写了“麒麟阁上活神仙”的下联。
文章: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雌雄同体猴面包树怪鱼

  不讲交情,懒得寒暄。不收礼物,只要银子。这种直截了当的表态,既反映了郑板桥之“怪”、之“狂”的真性情,也是他对虚伪、腐败的丑恶世风的蔑视和反叛。这跟他一向关心百姓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精神相比,恰成鲜明对照。郑板桥一生颇多坎坷,考了二十多年,才以倒数第三名的成绩中进士,年纪一大把才好不容易当上官。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给人以哲理睿智的启迪。它犹如禅宗的偈语,是需要用心体悟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太深于世故,太精于钻营,不要一味去争夺,功名利禄不能总是放不下。“糊涂”一点,就能让人得到:一种安宁,一种坦荡,一种悠然。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此言一出,就成了至理名言。当时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鸿儒巨商,都恭恭敬敬的把“难得糊涂”书为条幅,悬挂于厅堂之上,奉为格言警句,顶礼膜拜。清官为民不染尘是郑板桥做官的准则。作为地方官,郑板桥离开范县时一尘不染,告别潍县时又两袖清风,这廉洁奉公的道德操守确实是难能可贵。所以,在他离任后,潍县的百姓家里都供奉了他的画像,以表达敬慕之情
文章:神秘的北纬30度亚特兰蒂斯文明猛犸象古代兵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19438.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