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盗》的剧照
在古代欧洲(特别是北欧),海盗是个重要的社会角色。有人斥之为祸害;有人视之为豪杰。然而到了今天,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海盗已经不是人们想象中维京人戴着黑眼罩,手持长刀的样子,也不是好莱坞大片《海盗王》里的传奇形象。
海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可以说有了海船也就有了海盗。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先后都曾想在地中海确立自己的统治,可是他们最终徒劳无功,没能铲除地中海地区的海盗活动。海盗在整个中世纪里肆虐,活动范围从地中海扩大到了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
海盗:罗马帝国的难去之痒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人就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对付科西嘉岛和撒丁岛上的海盗。罗马殖民统治的确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海盗活动日渐猖獗的势头,可是最大的威胁仍然来自这两个难以靠近的岛屿。由于罗马人抓不到神出鬼没的海盗船,就想通过铲除它们的后方基地来把海盗斩尽杀绝。
在亚平宁半岛的北岸,利比里亚人频频袭击一些小船。罗马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站住了脚跟,并且把一部分利比里亚人放逐到意大利中部地区。可散布在亚得里亚海的伊利里亚海岸的众多小岛,仍然是那些抢劫过往船只的“野蛮民族”的老巢。他们擅长造船,经常骚扰意大利海岸。女王特塔统治的王国成了一个真正的“掠夺者的国家”。直至公元前219年罗马出兵,才结束了她的统治。
海盗攻击商船
罗马人自己也受到克里特岛海盗的侵扰,公元前189年,有4000多罗马人被掳掠到了岛上。可是当时的罗马已经同安条克国王统治的塞琉西王国开战多年,不想再介入此事。而意大利商人也从海盗活动中看到了商机,因为海盗给他们带来了驯服的劳动力。提洛岛成了他们跟来自西里西亚、克里特岛和埃托利亚的海盗进行人口交易的据点。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海盗们登上了西西里岛,他们劫掠罗马的船队,搞得东地中海地区鸡犬不宁。
在小亚细亚南面的西里西亚,有几伙猖獗的海盗隐藏在迷宫般的小岛上。他们还建起两座坚固的城堡,向罗马的领地挑战。他们同小亚细亚势力最强大的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结盟,恼怒的罗马多次派兵攻打海盗,但都不够彻底。
到了公元前1世纪,海盗活动更加猖獗,他们袭击运输粮食的货船,甚至连罗马行省总督的船也敢抢劫。这一次,罗马动真格的了:公元前67年,罗马决定派庞培将军肃清海盗。庞培率战船5000艘、士兵12万出征地中海,摧毁了海盗的老窝。残余海盗要么被收编进罗马军队,要么转到一些农业地区开始务农为生。地中海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后来,罗马海上疆域的平静又被海盗打破,这一次是以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形式出现的。最不安全的是罗马边境的水域:大西洋、黑海和红海。尽管这里的港口都驻有军队,却鞭长莫及,没办法监控辽阔的水域,所以海盗又得以滋生。公元3世纪以后,频繁的战争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海盗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罗马帝国的和平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海盗的阴影重新笼罩着地中海地区。
海盗:拜占廷帝国的破国之痛
在幅员广大的拜占廷帝国,地中海是交通运输的要塞,所以需要严厉打击海盗。帝国在对付传统海盗方面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7世纪征服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和13世纪十字军的到来,拜占廷帝国的制海权被彻底地动摇了。
信仰坚定的阿拉伯人发动了一场圣战,他们为削弱敌人而不择手段,他们抢劫财富,并把俘虏卖为奴隶。阿拉伯海盗荼毒生灵,人们纷纷逃离海盗出没的地区。拜占廷不得不用黄金赎回被掠走的俘虏,致使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那些阿拉伯国家。在这一艰难时期,意大利海岸的海盗也让拜占廷帝国深感头疼。
1204年,东征的十字军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廷人把首都失陷看成是一帮杀人放火的醉汉对他们发动的一次真正的海盗袭击。十字军骑士在小亚细亚海岸烧杀掳掠,并在靠贩卖奴隶谋取暴利。13世纪、特别是14世纪的时候,奴隶贸易格外红火,“土耳其人”和“摩尔人”被掠到克里特岛的奴隶市场,然后卖给加泰罗尼亚人、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做奴隶。
但是,这些海滨城市并不只靠奴隶交易,热那亚和威尼斯还同东方开展海上贸易。通过这些港口,东方的香料、丝绸、象牙和黄金流向了西方国家。对这些财富垂涎三尺的加泰罗尼亚和西西里岛的海盗们,一直伺机抢劫运载这些货物的船只。
海盗:欧洲经济的拦路之石
1350年以后,西西里岛、利帕里和马耳他岛沿岸海盗活动的据点越来越多。守卫马耳他岛的骑兵对来自欧洲各地的冒险者在此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的抢劫行为给该岛带来了繁荣。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他们于1381年对马耳他岛采取行动,但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一些来自突尼斯的穆斯林海盗也开始进攻西西里岛。西西里岛的每个海岸都搭起了望哨。贫困的岛民也加入了海盗的行列,一起抵抗“凶残的”撒拉逊人(中世纪欧洲人对阿拉伯人或西班牙等地穆斯林的称呼)。在维护宗教信仰的幌子下,巧取豪夺、暴力冲突和虐待奴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14和15世纪的地中海港口,海上行劫几乎成了“民族工业”,它是穷人谋生的手段,是维持经济的支柱,甚至仿佛成了港口和国家存在的理由。
船员看见海盗旗,也就意味着噩梦的开始
在威金人(劫掠欧洲海岸的北欧海盗)的侵扰下,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海上贸易受到了重创。到13世纪的时候,经济的繁荣才开始使海上贸易得以复苏:沿海航行的船只越来越多,渔业也兴旺起来,国际贸易形成两条主线:一条向东,经布鲁日和吕贝克,通向诺夫哥罗德;另一条向西,经荷兰奔英国。
冬季蛰伏的海盗,春天一到就苏醒过来,贪婪地窥视着海上往来的船只。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在丹麦海峡附近,他们要抢的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船只;在英吉利海峡,他们抢劫从布尔讷夫湾运盐的威尼斯和荷兰货船,还有运输法国阿基坦葡萄酒的英国货船。春季和秋季多发的大雾天气使海上航行变得异常艰难,对海盗们来说,这正是大肆劫掠的天赐良机。“战利品”少的时候,海盗们还会毫不犹豫地袭击北海水域的渔船。
那些生活在偏僻小港或贫穷小岛上的居民从海盗活动中得到了好处,把海盗看成能带给他们富裕生活的救星。在哥得兰岛、黑尔戈兰岛、怀特岛、马茨岛、韦桑岛和格鲁瓦岛,每一艘经过的船只都让岛民们垂涎,他们随时准备接待那些在恶劣天气里寻找避风港的船只,只要有可能,或者说只要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占上风,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将这些船只和货物劫为己有。
在当时,暴力是海上司空见惯的事情,民族团结根本就不存在,家族之间的仇杀就是法律。很多时候,船员和渔民的辱骂和挑衅就是岛民们劫掠船只、大开杀戒的借口。13和14世纪,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上到处可以看到捕鲸船,船主是那些想在海上冒险的贵族,他们很少结交朋友,也没有什么盟友,更不知道哪条航路比较安全。波尔多人、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和英格兰人对海上的航路了如指掌,他们不用费劲,只须悄悄地等待猎物上钩就行。
在船只遭袭之后,俘虏们往往被痛打一顿,扔到舱底,海盗们还要他们保证不再寻求报复。有时候,被劫船只的船员在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之后,又被海盗扔到一艘没有食物和水的小船上。海盗们有时还会无情地截掉俘虏的手脚,或者干脆把他们扔到海里。在大海上混饭吃的人,是没有骑士风度可言的。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海上暴力像流行病一样肆虐蔓延,成为制约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15631.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