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新皇帝究竟在唱哪出戏?  说到朱棣的出身,可能会有读者觉得好笑,这有什么好讲的,他不就是老皇帝朱元璋与正妻马皇后所生的。《明实录》与《明史》等“正史”都这么说的,难道还有什么不对?  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一下明代流传下来的有关永乐皇帝的一些官方史料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朱棣不失时机地到处在喊着、嚷着:我是皇帝老爸和皇后嫡母所生的!  建文元年七月“靖难”兵起时,朱棣就告诉他的将士们:“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燕王令旨》卷2;《奉天靖难记》卷1)  同年七月癸酉日朱棣在给建文朝廷的上书中又这样说道:“切念臣与懿文皇太子同父母至亲也……”(《明太宗实录》卷2,注:本著所用《明实录》为红格本,以下略)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七月癸亥日,朱元璋的三儿子晋王朱?之子朱济?来南京觐见刚刚完成篡位登基的新皇帝,朱棣就赐敕给侄儿朱济?说:“吾与尔父皆皇考妣所生,自少友爱深厚。”(《燕王令旨》卷2)  ……  这就奇怪了,一个原本就位近人主的藩王自起兵造反一直到篡位登基后逮住机会就说自己是某人所生的,如果真是这样,有这个必要吗?一个人由某对男女所生,那是板子上钉钉子的事,根本用不着挂在嘴边上,要不然就是这里边有猫腻?还有,朱棣在登极不久接受昔日“老冤家”三哥朱?的儿子朱济?的朝贺后,做叔叔的他居然在给侄儿的敕书中还没忘那老掉牙的台词:“我与你老爸都是高皇帝、高皇后所生的,从小我们兄弟之间就手足情深!”如果朱棣真是跟朱济?的父亲晋王朱?是同一父母生的,有必要那么讲吗?这也太不合常理了;更有,如果翻阅永乐帝钦定的《奉天靖难记》等官书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当年朱棣与他的三哥等不仅不是手足情深,而是绝对的冤家。这就令人更加一头雾水了:已经登临九五之尊的大明新主朱棣大可不必向晚辈大肆吹嘘自己兄弟之间的“团结友爱”史呀。  那么,新皇帝朱棣究竟在唱哪出戏?  ?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  唱戏的主角是朱棣,旁边有着一大帮子的吹鼓手和啦啦队,其所唱出的“主旋律”当然是朱棣为绝对的龙种、嫡子;台下看戏的人很多,尽管有人早就知道秘密或看出了破绽,但迫于朱棣的血腥高压政治谁都不敢、也没有这个能力出来甄别是非或正本清源。  大明永乐朝官方主唱的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主旋律”果然能糊弄一时,却无法做到绝对与永远。自朱棣踩着建文忠臣的鲜血登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刻起,有关建文帝出亡的传言不胫而走;朱棣非嫡出,其登极称帝实属大逆不道……尽管朱棣穷凶极恶地肆意屠杀政治异己或潜在的政治危险分子,但诸如此类的“流言蜚语”还是在悄悄地流传着。好奇的人们在偷偷地不停追问:朱棣登极合法不合法?如果不合法,那么他到底是谁的儿子?  从明到清,从民国到现代,无数的人们一直在追寻着被朱棣所掩盖的历史真相。直到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陈寅恪、傅斯年和吴晗等人在综合历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抽丝剥茧般地展开了分析和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基本上揭开了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之谜,但也留下了一些疑问,譬如朱棣的生母最终怎么啦?她对朱棣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今天在我们解答所有这些问题之前,不妨先将明成祖朱棣生母的几种说法给大家讲讲。  ○ 朱棣是由嫡母马皇后所生的?  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就是朱棣自己。“靖难”成功后朱棣的御用文人这样写道:“今上皇帝,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奉天靖难记》卷1)  《明实录》也有相似的记载:“母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次晋恭王?,次上,次周定王?。”(《明太宗实录》卷1)  按照朱棣钦定的说法,马皇后共生了5个儿子,即太子朱标、二子秦王朱?、三子晋王朱?、四子燕王朱棣和五子周王朱?。  与此说相近的还有在大明皇家族谱里流传着另一种版本,那就是:四皇子燕王朱棣和五皇子周王朱?都是马皇后生的,而太子朱标、二皇子秦王朱?、三皇子晋王朱?则是由诸妃子所生。明代学者郎瑛见到过大明皇室《鲁府玉牒》,他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太祖二十四子,生母五人。长懿文太子标,第二秦愍王?,封西安;第三晋恭王?,封太原;第四燕王棣,原封北平,今入继大统;第五周王?,封开封,高后所生也。……右《天潢玉牒》之数人,予得于顾尚书者。今鲁府所刻玉牒,又以高后止生成祖与周王,因其不同,故录出之。”([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类》卷10)王世贞在《二史考》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皇明世系》谓太宗、周王为高皇后所生,而懿文、秦、晋诸妃子。”([明]王世贞:《?州史料》卷61)  以上这种“朱棣为马皇后所生”之说的关节点在于马皇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正妻,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游戏规则,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标、朱?、朱?等三个兄长都已经薨世,朱棣就成为不是长子的长子了,而且还是“嫡出”,因此他的“靖难”篡位就会变得“合礼”又“合法”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上这种说法主要见于明成祖朱棣钦定的官方文书当中。“明仁宗以下各朝都是明成祖的直系子孙,他们的臣民自然也不敢在钦定的史料以外横生异议。”(《明成祖生母记疑》,详见吴晗:《明成祖生母考》,原载《清华学报》第10卷,第3期,1935年7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九日)  但就此类官方钦定的“朱棣为马皇后所生”之说而言也并非完全一致,一会儿说是太子朱标与朱棣等五兄弟全是由马皇后所生的,一会儿又说马皇后只生了朱棣与朱?,其他三个兄长全是妃子生的。由此可见明代官方记载的“朱棣是由马皇后所生”之说很不可靠。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漏洞百出的官方说法呢?这就要从朱棣两次重修《明太祖实录》说起。  据有关史料来看,在朱棣篡位登基之前,合法继位的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遵循中国历代王朝的修史传统,于建文三年十二月前将逝去的洪武朝之国事整理与修撰出来了,这就是历史上第一版的《明太祖实录》,(简称“一修”《明太祖实录》)。(《明史?恭闵帝本纪》卷4;[明]谈迁:《国榷?惠宗建文三年》卷11,中华书局1958年12月1版,第1册,P828,以下只标卷数、册数与页码)  但篡位上台后的朱棣对此极为不满意,因为他起兵造反以来一直嚷着叫着自己是高皇帝高皇后嫡子,与以事实为依据的一修《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有着极大的不同。为了压服人心和证明其夺取皇位的“合法性”,朱棣决定于“(建文四年十月)己未,(重)修高皇帝实录,敕太子太师曹国公李景隆、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忠诚伯茹?监修,总裁官翰林院学士解缙总裁,务合至公,以光简册。是日,又敕纂修官翰林学士王景、右通政李至刚……命以建文事附其后焉。”([明]谈迁《国榷?惠宗建文四年》卷12,第1册,P883;《明太宗实录》卷13)但实际上这次重修是由总裁官解缙主修。解缙,人称“大明第一才子”,既然是第一才子,别说他有多聪明,想当年他被老皇帝朱元璋看中的,不就是他满肚子的才气啊!新皇帝一番指示,隐含了什么,解缙当然非常清楚,于是他遵照新皇帝的“微言大义”,将朱棣的出身给改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朱棣还下令全面“修改”专门记载大明皇家血脉传承的《玉牒》。在建文转向永乐的那个非常年代,能够在新皇帝血腥统治下得到重用的文人还真是个个“有才”,他们充分领悟“一代雄主”的指示精神,“妙笔生花”地在《明太祖实录》(二修稿)和大明皇家《玉牒》等官方文书中记载道:太子朱标、二皇子朱?和三皇子朱?都是庶出,只有四皇子朱棣和五皇子朱?是嫡出,即马皇后所生。 class=’page’>上一页1
从表面来看,御用文人们这么一改,新皇帝的一切烦恼困惑似乎皆可迎刃而解了。殊不知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标、朱?、朱?等三皇子的嫡出身份早在朱标被册立为皇太子和朱?、朱?被分封为秦王和晋王时已经公诸天下,而解缙等人明目张胆地将三个皇子“产地”与身份全改了,这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后来恰巧有个与解缙有过过节的人出来告发说,解缙等人之所以留下这么大的破绽,其真实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考证出它的真实情形来。给人这么一挑拨,朱棣的火就上来了,他找了个借口,将大才子解缙发配到广西去。但也有人说是因为解缙参与了永乐朝皇储派系斗争,为朱棣所忌恨,最终被贬谪远地。(《明史?解缙传》卷147)  解缙被处罚后的永乐九年冬十月,朱棣下令让姚广孝、夏原吉和杨士奇等人再次修订《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卷120)由自己的第一谋士、铁杆“心腹”姚广孝领衔,花费了七年时间重修的这部大明第一“正史”就此不再有什么令篡位皇帝不安之处了!朱棣再次被巧妙地安排了一次“出身”。三修《明太祖实录》说:马皇后一共生了5个儿子,即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薨世后,大明朝廷曾经为皇储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老皇帝朱元璋说:“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为皇太子,何如?”不料大臣刘三吾出来挡道,他说:“陛下,您要是立了燕王为皇太子,那么将燕王的两个兄长秦王和晋王放到何等位置呢?”刘老头的一番高论点到了朱元璋决策的“软肋”之处,最终老皇帝只好放弃了立燕王的念头。(《明太祖实录》卷217)  这三修稿《明太祖实录》这么一编“故事”,至少说有三大好处:  第一,朱棣与朱?都是嫡出,“靖难”之后朱棣当皇帝似乎不太成问题,因为老皇帝“有过指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朱棣前面三个兄长都已经死了,轮也该轮到他这个“嫡子”的头上。  第二,老皇帝本来就有立燕王为皇太子的念头,虽然这事被人“搅了”,但现在“言归正传”,还是应该由燕王来入继大统,这也符合“祖制”啊!  第三,与先前公布的太子、秦王、晋王的“产地”与出身身份相吻合。  这下朱棣可高兴了,“披阅良久,嘉奖再四,曰:‘庶几小副朕心。’”(《明太宗实录》卷200)  就这样,一部“正史”在最高统治者的“亲切关怀”下终于出笼,一个人的出身在几年里换个不歇,连他妈是谁都可以任意换换,最后换成了5个皇子都是马皇后所生的。  对于这样率性篡改官书与正史的过程,清初学者夏燮说得最明白。他说:  “明成祖于建文所修之《太祖实录》,一改再改,其用意在适(疑“嫡”字)出一事。盖懿文太子薨,则其伦序犹在秦晋,若洪武之末,则秦晋二王已薨,自谓论序当立,借以文其篡逆之名也。并引周王为五人同母者盖燕周本同母也。《明史?黄子澄传》曰:‘周王,燕王之母弟,削周是翦燕手足也’。此初修本之仅存者。”  “解缙奉诏再修,尽焚原草而独存此数语者,盖缙等欲取媚成祖,遂谓懿文太子秦晋二王皆诸妃出,惟燕周二王同为高后生,以证立适(疑“嫡”字)立长,礼之所宜。是则缙之所谓同母,乃母高后,与子澄传中同母之语词同而意异矣。缙之得罪在永乐九年,时必有谮之于成祖者,谓懿文庶出之语骇人听闻,修《实录》者留此罅隙以滋天下后世口实,于是成祖并疑李景隆、茹?等心术不正(语见沈氏《野获编》),乃于九年复命姚广孝、夏原吉等为三修之役,而杨士奇等主之,因自懿文太子以下五人悉系之高后所出,遂为定本。而忘却子澄同母一语自相矛盾未及追改,又入之《永乐实录》中,而燕周二王之为庶生,反成铁证,是目论而不自见其睫者也。”([清]夏燮:《明通鉴?义例》)。  那么,到底是不是马皇后一口气生了这么多的儿子呢?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曾经对朱元璋的第一夫人马氏生子之谜进行了考证。他首先引了《明太祖实录》的记载:“乙未九月乙亥皇长子(即朱标,笔者注)生,孝慈皇后出也。”(《明太祖实录》卷3)参照《明史》所录:“(朱)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明史?兴宗康皇帝传》卷115)  换句话来说,朱标太子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九月乙亥日生于安徽太平(今当涂)一个叫陈迪的人家中。这时朱元璋正率领将士们在太平周围与元朝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而在这之前的至正十五年五月朱元璋才定计渡江,六月攻克太平,随即就陷入了元军的包围之中。  “时太平四面皆元兵,右丞阿鲁灰、中丞蛮子海牙等严师截姑孰口,陈?先水军帅康茂才以数万众攻城,太祖遣徐达、汤和、邓愈逆战,……秋九月郭天叙、张天?攻集庆,?先叛,二人皆战死。?先寻为民兵所杀,从子兆先收其众屯方山,与海牙犄角以窥太平。”(《明太祖实录》卷1)又有明人所撰的《皇明记事录》记载说:“(至正十五年)九月元义兵元帅陈?先领兵攻太平府,士卒登城,上亲率死士拒之,城中危急。是时上娶孙伯英妹为次妃,妃言于上曰:‘府中金银若干,何不尽给将士。使之奋身御敌,倘有不虞,积金何益!’次日敌再至,上尽置金银于城上,分给将士,遂大败敌兵,生擒?先。”([明]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2)再者,宋濂撰《开平王神道碑铭》中说:“丙申(至正十六年)春二月元中丞蛮子海牙复以兵屯采石,南北不通,上虑将士虽渡江而其父母妻子尚留淮西,势莫可致,命王统兵攻之。王至设疑兵以分其势而以正兵与之合,及战,别出奇兵捣败之,悉俘其精锐,自是元兵扼江之势衰矣。”([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4)  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朱标诞生的九月份,从安徽当涂到南京一条线上一直是战火不断,且太平城还处于元军的包围与窥视下。那么这时马皇后已到太平城里生儿子朱标吗?非也。接着他又引《明史》:“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明史?高皇后传》卷130)  也就是说至正十六年春二月到来之际,朱元璋尚未扫清从太平到南京一线的敌对军事势力和取得很大军事胜利之前,马皇后率领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家眷们是不可能冒险渡江的。而朱标已在上一年(至正十五年)的九月在太平城里生下来了,因此说朱标不是马皇后所生。  那么朱标是谁生的?  据明代人李清所记:“予阅《南京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明]李清:《三垣笔记?附志》)史学家谈迁在《枣林杂俎》中也说,据《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  《太常寺志》是专门记载皇家内府之事,不应有错,连它也在说朱标生母不是马皇后而是李淑妃,由此,吴晗先生认定:“懿文与秦晋二王同母,懿文既非高后所生,则秦晋二王亦必非高后所生。高后既已考定无子,则《南京太常寺志》所记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妃生成祖事当属可信。”(吴晗:《明成祖生母考》,原载《清华学报》第10卷,第3期,1935年7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九日)  不过,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三个问题被忽视了:  第一,朱棣登基后肆意篡改对他不利的官方文书,《明太祖实录》重修了两次才过关,难道《南京太常寺志》这样重要的官方文档他就不篡改了?  第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最重长幼尊卑之类的等级秩序,有史为证。  明代立国规制:武官子孙承继职位与文官封赠荫叙都是确立以嫡长子孙为第一继承原则。洪武四年三月丁未日朱元璋下“诏凡大小武官亡殁,悉令嫡长子孙袭职,有故则次嫡承袭,无次嫡则庶长子孙。……著为令”。(《明太祖实录》卷62)洪武五年正月戊辰日“申定武选之法。……凡武官亡故老疾征伤,以嫡长男承袭,嫡长男有故,则嫡长孙承袭,无嫡长子孙,则嫡庶子孙”。(《明太祖实录》卷71)  上面史料是讲,朱元璋在洪武四年就作出规定:凡是大小武官死了,他的职位必须由他的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继承,要是嫡长子没了,就由嫡长孙继承。要是嫡长子、嫡长孙全没了,那么依次就由嫡出子孙来继承;万一嫡出子孙全没了,这时才可由庶长子孙来继承。洪武五年老朱皇帝再次发出诏令,对于武官职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予以强调。  洪武十六年五月庚申日,朱元璋“诏廷臣拟文官封赠荫叙之制。……荫叙之例五:其一,用荫以嫡长子,若嫡长子残废,则嫡长之子孙以逮曾玄,无则嫡长之同母以逮曾玄,又无则继室及诸妾所生者”。(《明太祖实录》卷154) class=’page’>2
这就是说享受皇帝恩荫的首先必须是文官正妻所生的嫡长子,如果这个嫡长子残废了或没了,那么依次是嫡长子的嫡长孙、曾孙直至玄孙;如果上述这一嫡长子孙系列都没有,或都残废了,那么就由嫡长子孙的同母所生者来承袭;如果上述这些嫡出子孙全都没有,或都残疾“无用”,在这种万不得已情况下,才依次由后母或“二奶”、“三奶”之类“庶母”所产之子孙来承荫。对此民国时代明史专家王崇武先生指出:“(明)太祖对庶嫡子之等差,分别极致,故武官世袭,文官赠荫,非至嫡出无人,不以庶子承之也。”(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一月初版,P105)  那么,上述这种以贯彻长幼尊卑等级秩序为精神的嫡长子继承制对大明皇室是否有效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日,朱元璋在册封朱标为太子时的册文中就这样说:“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朕起自田野,与群雄角逐,戡定祸乱,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成,命尔标为皇太子。于戏,尔生王宫为首嗣,天意所属,兹正位东宫,其敬天惟谨,且抚军监国,尔之职也。六师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怀服其心,用永固于邦家,尚慎戒之。”(《明太祖实录》卷29)  接着在分封诸子为藩王时朱元璋又一度强调“嫡长者必居正储位”的原则,洪武三年四月乙丑日:“册封诸皇子为王,诏天下曰:‘……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明太祖实录》卷51)  到了洪武晚年,朱元璋再次强调长幼有序的储位原则。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戊子日,老朱皇帝“诏更定皇太子亲王等封爵册宝之制……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凡王世子必以嫡长,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若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如或有犯,宗人府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著为令。”(《明太祖实录》卷240)  朱元璋这般不厌其烦地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等”之精神,无非是为了确保大明帝国的统治秩序。当然这个“天生圣人”聪明就聪明在也考虑到了“万一”,他说:“古者赏有功,官有德,则爵分五等,其于世食禄者,必宗子承之,庶子则庶人也。朕于洪武三年,定功行赏,法前王之制,……且朕有天下,诸庶子皆封王爵,立国方隅,惟功臣庶子,未有所得。古者宗子承之而食禄,其功庶子所存活者有之,所以朕为诸臣庶子恐后无依,故敕中书都府皆爵以流官,傥后有能捍大患而御奸侮,则功入世袭,不在流官数内。”(《明太祖文集?功臣庶子诰》卷4)  在朱元璋设定的继承规制中,庶出之皇子永为藩辅,功臣之庶子至多仅授予流官的爵位,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捍患御奸”之功,就不得与嫡长子孙同日而语。当然老朱皇帝最最关心的还是大明帝位继承问题,鉴于元朝帝位继承所引发危机的经验教训,在大明刚开国之际朱元璋就确立了朱标为皇位继承人;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突然薨世,朱元璋又确立朱标的嫡子朱允?为皇位继承人,他甚至对后世帝位继承都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皇明祖训?法律章》第14条,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一月初版,P107)  制定出这样的皇位继承原则以后,朱元璋还不放心,为防患于未然,又命人将其载入《皇明祖训》内,事情做到这一步应该可以说是圆满了。不,老朱皇帝觉得还不够,又于洪武二十八年九月下令将《皇明祖训》颁布于内外文武诸司,并命人将其大书揭于南京明皇宫右顺门内西南廊下和内府于谨身殿东庑及乾清宫东壁以及诸王宫正殿内宫东壁,“以时观省”,务在遵守。(《明太祖实录》卷82)  由此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上面提到的明代官书《南京太常寺志》所载:朱标、朱?、朱?三兄弟都是庶出,那是极不靠谱的。如果朱标是庶出,那么对于“长幼有序、尊卑有等”有着十分浓烈情结的朱元璋会那么早早地将他立为皇太子(洪武元年正月四日大明开国)?那时朱元璋只有41岁,被立为皇后的马氏才37岁(《明太祖实录》卷29),参照后来朱元璋亲自过问下制定的诸王继承之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以此来推定,恐怕大明开国之际朱标未必得立为皇太子。  第三,经过朱棣御用文人反复修改的《明太祖实录》曾载:朱元璋想立朱棣为皇太子,翰林学士刘三吾提出了极有说服力的反对理由:“‘陛下言是,但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上不及对,因大哭而罢。”(《明太祖实录》卷217)  从朱棣认可的这段文字记载来看,秦晋二王地位要比朱棣高,要是秦晋二王与朱标全是庶出、朱棣反而是嫡出的话,还有必要这样书写明代国史吗?  因此说,《南京太常寺志》上所载的朱标及秦王、晋王非马皇后所生之说很不可靠,甚至可以说是朱棣肆意诋毁朱标等人而故意编造的“假史”,故不足为信。  我们否定了朱棣与朱标、朱?、朱?同母说,但还是没有完全确定朱棣的生母呀。不妨再来看下面一些说法。  ○ :朱棣是由达妃子所生的?  据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所看到的史料记载说:“《革除遗事》则谓懿文、秦、晋、周王为高皇后生而太宗为达妃子。”([明]王世贞:《二史考》)  但我们参阅《明史》等史料,发现上述这种说法极不靠谱。朱元璋身边确实有个人称达定妃的漂亮妹妹,她也很争气,为朱皇帝生了皇子,不过不是朱棣,而是七皇子齐王朱?和八皇子朱梓。(《明史?诸王一》卷116)问题还是没解答出来,朱棣到底是谁生的?  ○ :朱棣为元主妃子所生?  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记:“成祖皇帝为高皇后第四子明甚,而《野史》尚谓是元主妃所生。”(《纪录汇编》卷205)  明代佚名文人记载说:“初,太祖生十王,燕王即第四子也。母元妃所生。”([明]大岳山人撰《建文皇帝遗迹》)  上述所引的两书中都载明成祖朱棣是元主妃子所生的,但没有讲具体是哪个女子。  ○ :朱棣为元顺帝妃子洪吉喇氏所生?  这种说法最为“齐全”的版本要数《蒙古源流》了,其记载说“先是蒙古托衮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即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葛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师之女,名格埒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朱洪武降旨曰:从前我汗曾有大恩于我,此乃伊子也,其恩应报,可为我子,尔等勿以为非,遂养为己子,与汉福晋所生之子朱代共二子。朱洪武在位三十年,岁次戊寅,五十五岁卒。大小官员商议,以为蒙古福晋之子虽为兄,系他人之子,长成不免与汉人为仇。汉福晋之子虽为弟,乃嫡子,应奉以为汗。朱代庚戌年生,岁次戊寅年二十九岁即位,在位四越月十八日,即卒于是年。无子。其蒙古福晋所生子,于己卯年三十二岁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岁次庚子年五十岁卒。”(《蒙古源流》卷8)  凡是熟悉历史的人一看到上述的说法,就会忍俊不禁,觉得《蒙古源流》简直是在胡说八道。朱元璋是个绝对精明的一代枭雄,岂会糊涂到了将一个已经怀孕7个月的大肚子女人随随便便地纳为己妃,即使她再漂亮,朱元璋也不至于弱智到那个地步,将仇敌的儿子抚为己子,更何况朱元璋当时已经君临天下,身边不缺漂亮的“妹妹”啊。  由此来说,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们不妨再看下面一说。  ○ :朱棣为元顺帝的妃子瓮氏所生?  清初刘献廷认为,明成祖之母应该是蒙古女人瓮氏,其记载道:“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瓮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躬庵言之:余少时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乃信焉。”([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2;黄云眉:《明史考证》第1册,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1版,P62)  刘献廷是个大学问家,为《明史稿》作者万斯同所推崇,“万隐君季野(即万斯同)于书无所不读,乃最心折于(刘)继庄,引参明史馆事。”([清]全祖望原著、黄云眉选注:《鲒?亭文集选注?刘继庄(献廷)传》,齐鲁书社1982年12月第1版,P299)  据《清史稿》所载,刘献廷为“万斯同引参明史馆事,顾祖禹、黄仪引参一统志”。刘献廷学说能为十分严谨的历史学家万斯同所引,可见其学识成就非同一般。(《清史稿?刘献廷传》卷484)就是这么一位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通过对北京故老所云做了考证,从而“始信”明成祖生母为“瓮氏蒙古人”,翁与瓮音通(“瓮”字为“?”字简体字)。  但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明成祖应该是由元顺帝的高丽妃子所产。  ○ :朱棣为高丽妃所生? class=’page’>3
20世纪30年代大学问家傅斯年先生所见明人笔记有此一说:“(抄本)中有一节亦抄自明人笔记者,记明成祖生母事甚详。大致谓作者与周王府中人相熟,府中传说,成祖与周王同母,皆非高后产也。故齐王削藩时,周王受责最重,而燕王自感不安者愈深。及燕王战胜入京,与周王相持恸哭。其后周王骄侈,终为保全,而恩泽所及最重。又记时人侈言成祖实元顺帝之高丽妃所遗之子。并记当时民间歌语,七言成句。末语谓三十五年仍是胡人之天下云云。”(《明成祖生母记疑》,详见吴晗:《明成祖生母考》,原载《清华学报》第十卷,第三期,1935年7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九日)  同时期的史学家陈作霖在《养和轩随笔》中这样写道:“予幼时游城南大报恩寺,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养为己子,遂赐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与史志所载皆不合,疑为谰言,后阅朱竹坨《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长陵系?妃所生,见于谈迁《枣林杂俎》,中述孝慈高皇后无子,即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亦李淑妃产也,乃叹齐东之语,不尽无稽也。”(载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南京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P119)  一个是明代手抄本上的信息,一个是金陵故老之传言,两者都没有可以使人信服的史料证据,因此好多人都认为,此说纯属齐东野语。我们不妨再来看一说。  ○ :朱棣为?妃所生?  此说较早见于明代人何乔远的《名山藏》:“成祖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注: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妃所诞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明]何乔远:《名山藏?典谟记六?成祖文皇帝一》卷6)明末著名史学家谈迁也持此说:“文皇帝御讳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妃。《玉牒》云,高皇后第四子。盖史臣因帝自称嫡,沿之耳,今《南京太常寺志》,载孝陵?享,?妃穆位第一,可据也。”([明]谈迁:《国榷?惠宗建文四年》卷12,第1册,P847)  参与《明史》编撰的清初史学家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沈元华条中云:“按长陵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庙制,高后南向,诸妃尽东列,西序惟?妃一人,具载《南京太常寺志》,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不实,诵沈大理《南都奉先殿纪事》诗云,‘……高皇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一见异千闻,《实录》安可稽?作诗述典故,不贻后人述。’斯明征矣”([清]朱彝尊《明诗综》卷44;转引黄云眉:《明史考证》第1册,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1版,P62)  明清之际的文人学者不仅对文献资料予以甄别和考证,而且还在明朝故都南京进行了实地的考证。明末文人李清曾这样说道:“予阅《南京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后以弘光元旦谒孝陵,予语谦益曰:此事与《实录》、《玉牒》左,何征?但本志所载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妃,然否?曷不启寝殿验之。及入视,果然,乃知李、?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载所出。观太祖命服养母孙妃斩衰三年,疑即孙出”([明]李清:《三垣笔记?附志》)。  由此看来,朱棣系?妃所生一说在明末清初已经得到了非官方学者的确认。民国时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傅斯年、吴晗等人都曾对明成祖生母之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朱棣确为朱元璋的?妃所生。  那么?妃是何许人也?有人说她是明太祖的高丽妃子;有人说她是朱元璋的蒙古妃子;还有的人说她原来是元顺帝的女人,元顺帝给她播好种子后被明军俘获了……最终让朱元璋占了个大便宜。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在解开这些谜团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剖析一下上述七种说法的正与误。  综合上述明成祖生母的七种说法,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  第一,明成祖朱棣非马皇后所生,这几乎没有多大的争议。因为有关朱棣为嫡出之说的主要来源就是朱棣钦定的官书一面之辞,且其本身说法也各异,不足为信。  第二,明成祖朱棣为达定妃所出,其说所持的证据不足,且被《南京太常寺志》、《明史》等所否定。据谈迁的《枣林杂俎》所记:“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俱东列。?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见《南京太常寺志》。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具如志中。”(义集《彤管篇》孝慈高皇后无子条)  第三,朱棣由?妃所生,此说不仅有文献史料《南京太常寺志》,而且还被明末清初等学者文人所目击证实了;不仅明孝陵享殿、明皇宫奉先殿里都有单列“独尊”?妃神主之实物为证,而且在南京大报恩寺主殿里供奉的神主也为?妃,只是不关宗伯之庙祀而已,故而外界世人并不详知,这也不足为怪!(转引黄云眉:《明史考证》第1册,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1版,P62)  再结合永乐帝朱棣的种种怪异言行来看,其偷偷独尊的女神主正是他的生母?妃!  ? 朱棣生母?妃是什么人?  现在的问题是,?妃到底是什么人?是元顺帝的蒙古妃子洪吉喇氏、翁氏,还是朱元璋或元顺帝的高丽妃?单凭简单的否定或肯定恐怕都是不合适、不科学的。  我们不妨再仔细看看上述第4~第7种说法,就会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朱棣生母?妃是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或翁氏?  第二,朱棣生母?妃是高丽美女?  第三,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  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人认为简直是胡说八道。“至于?妃之非元主妃及洪吉喇氏传说之无稽,(民国时的)傅斯年先生朱希祖先生俱已作文力辟之。”(吴晗:《明成祖生母考》,原载《清华学报》第10卷,第3期,1935年7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九日)  但著名的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在1965年2月出版的《朱元璋传》一书中又相当委婉地写道:“(朱元璋的)诸妃中蒙古妃和高丽妃都生有子女,传说明成祖生母即蒙古妃所生。(朱)元璋子孙中有蒙古、高丽血统,是毫无问题的。”(吴晗:《朱元璋传》,三联书店1965年2月第1版,P280)  从表面来看,问题似乎是解决了,?妃既非元顺帝的妃子,其所生之子当然也就不是元顺帝的了。但实际上关键问题还是存在着??明成祖朱棣的生母?妃到底是何许人也?  ? 朱棣及其子孙的画像与明皇宫里那个神秘的蒙古女人  笔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查阅了许多明史资料,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正可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来也巧,有一次,电视台叫笔者去作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因为他们需要图片,笔者在准备时,无意间将朱元璋的画像与朱棣的画像放在了一起,意外地发现这对“父子”长得一点也不像,这还不算什么大惊奇,最让人纳闷的是这对父子的胡子迥然不同,朱元璋是地道的汉人胡子,而朱棣是典型的蒙古人络腮大胡子。(请看下页图)  后来笔者在阅读明代史料时,邂逅了这样的事情,明代中期文人张瀚在他的《松窗梦语》中留下这样怪异的记述:“余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相大不类。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意者民间所传,即后一人所写,未可知也。成祖之容,大类太祖,但两颐间多髯二缕,长垂至腹。内侍相传,上每进膳,用金钩挂髯于耳。又闻袁柳庄云:‘紫髯过脐,即登九五。’太宗每自拂其须,后果至腹,始即位。”([明]张瀚:《松窗梦语?方术纪》卷6)  正史《明史》也有相似的记载:“王乃起去,召(袁)珙宫中,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明史?方伎?袁珙传》卷299)  从张瀚所记来看,“上(即朱棣)每进膳,用金钩挂髯于耳”,这哪是汉人的长相,分明是蒙古人的大胡子!再看朱棣以后的明代皇帝画像,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一直到明宪宗,明朝中期的这些皇帝都拥有北方蒙古人的大胡子之特征。从人类遗传学角度来讲,如果朱棣真是朱元璋与汉族女子或高丽美女(朝鲜人与汉人长相极为相似)共同耕耘出来的种子的话,那怎么会出现这样怪异“大胡子”现象? class=’page’>4
由此再次审视上面三个问题,我们至少得出这样的结论:朱棣生母?妃不是汉人,也不是高丽美女,而是蒙古女子。至于是不是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或翁氏?我们不妨再作研究。  ? 金陵大报恩寺塔底下曾有记载朱棣生母秘密的“御碣”  最近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南京稀见文献丛刊》,其中有一本由民国时期学者张惠衣编撰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中有一段史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清末民初有个叫王謇的文人在《瓠庐杂缀》中这样记载说:冯桂芬(近代有名的思想家,笔者注)“曾告以克金陵时,官军得明成祖御碣于报恩塔座下,其文略谓成祖生母为翁吉剌氏,翁故为元顺帝宫人,生成祖,距入明宫仅六阅月许耳。明制,宫人入宫,七阅月内生子者,须受极刑。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所生,实则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仅十阅月稍强也,翁自是遂挹郁而殁。”(王謇《瓠庐杂缀》,转引自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杂缀》,南京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P120)  这里边有关明成祖朱棣的身世、?妃的来历与最终归宿及大报恩寺所要报谁的恩都说得明明白白了。但问题是这段史料来源可靠吗?为此笔者请教了潘群教授,我们围绕下列这几个焦点问题展开讨论:  ○ :大报恩寺塔底下到底有没有那块“明成祖御碣”?  据清光绪《江宁府志》记载:“咸丰三年(1853)正月二十四日,发匪(指太平军)踞塔(大报恩塔),俯瞰城中施炮,炮蛋有落中正街者。”(光绪《江宁府志》卷10)“(咸丰)三年三月,湘军克通济门外垒,复克七桥瓮,断钟山报恩寺往来路。”(光绪《江宁府志》卷13)咸丰四年(1854)“发匪见其塔顶为黄金所铸,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当时童谣曰:‘宝塔折,自相杀。’”(吴祥翰《金陵胜迹志》,《中国美术》上卷)  从上述所引的史料来看,1854年太平军挖空报恩寺塔座下基地时掘出“明成祖御碣”完全有可能,而1864年湘军攻入天京从太平军的遗弃物中得此“御碣”合情又合理,所以说近代著名思想家冯桂芬见到“御碣”并不为怪。  ○ :“明成祖御碣”目击者冯桂芬所言不会是齐东野语?  冯桂芬,苏州吴县人,道光二十年一甲二名进士。曾为曾国藩、李鸿章之幕僚,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等。(《清史稿?冯桂芬传》卷486)由此可知冯的确到过南京,而且在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一段时间内一直在南京,因而他的讲述并非是心血来潮随意胡诌,更有冯桂芬是个治学严谨的学问家、思想家,其所关注的总不会是齐东野语吧?!  ○ :上述史料的“转述者”王謇、张惠衣等又是何许人也?  据潘群先生的考证,《瓠庐杂缀》作者王謇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为章太炎学生。章氏及其弟子向来重视学问探究,这是学界公认的。而上述史料的另一个转述者与传播者张惠衣也是一个学术严谨的学者,如果“明成祖御碣”之事系空穴来风或齐东野语的话,想必其断然不会在1937年3、4月间出版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中收入王謇的《瓠庐杂缀》,且为当时的文化名人吴世昌所推崇!(潘群:《明成祖为何遣郑和祭乳母》,《郑和研究》2009年第2期,P13)  ○ :既然“明成祖御碣”大体内容记载在民国时期出版的《金陵  大报恩寺塔志》内,那同时代的史学家吴晗与傅斯年等先生为什  么没有对其重视或在论文中加以引证呢?  据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吴世昌序》所言,收录王謇所记的“明成祖御碣”大体内容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最早是在1937年2月后才出版的。而历史学家吴晗与傅斯年所作明成祖生母之谜考证的论文均在1935年以前,因此说王謇《瓠庐杂缀》之内容“为傅氏所未见者”。(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吴世昌序》,南京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P1)吴世昌作序是在1937年2月17日,这时的中国首都已经处于沦陷之前夜。随后,日寇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最为骇人听闻的是日本法西斯在当时中国首都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国首都沦陷了,人们哪来闲情逸致对500多年前的皇帝身世之谜进行考证?  ? 朱棣生母?妃就是明皇宫里那个神秘的蒙古美女  考证到此,可以这么说,王謇所记的“明成祖御碣”大体内容是为人所少知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史实。至此我们不仅有实物依据为凭,即明成祖及其子孙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等“大胡子”皇帝的画像(目前绘画史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元代以后尤其明清时期中国帝王肖像画的写实性大为增加),而且还有“考古”与文字资料为证,即上述王謇的《瓠庐杂缀》中所记载的“明成祖御碣”大体内容,更有存在了几百年的“野史”与笔记资料,因此说历史的真相应该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就是?妃,?妃就是明皇宫里那个神秘的蒙古女人!  将朱棣的生母?妃锁定在那个神秘的蒙古女人身上,从表面看来历史谜案似乎得到了解决,但其实还有一系列疑案没有解开,譬如这个神秘的蒙古女人究竟是怎么到了朱元璋的身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最终她又有怎么样的归宿?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那个叫?妃的神秘蒙古女人究竟是怎么到了朱元璋身边的?  ? 超级蒙古美女把朱元璋的魂给勾去了  明代以降许多野史与文人笔记都载有精彩的故事,民间传说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领的大明军北伐一路凯歌,直抵元帝国心脏元大都,此时的元顺帝自料招架不住,就开了边门星夜北逃,大明军随即占领了元大都,朱元璋来到了昔日歌舞升平令人醉生梦死的元皇宫,但皇宫里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求饶的后宫之人。在众多宫人之中,有一个女子长得尤为特别,男人见了没有不掉魂的,她姿容娇美,妩媚妖艳,一下子就把阅女无数的新皇帝朱元璋的魂给勾去了,当场他就下令将她收为妃子。据说这位超级美女原系元顺帝的太师洪吉喇托的女儿,早些时候她被父亲作为高档礼物“孝敬”给了当朝皇帝,成为元顺帝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北逃时,尽管元顺帝放心不下,但超级美女洪吉喇氏已经怀有七个月的身孕,行动不便,故而最终还是被留在了元皇宫里,没想到让朱元璋来捡了个“大便宜”,满心欢喜的朱皇帝随即就将她带回了南京。大约过了三个月,超级蒙古美女产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儿,这就是后来历史上的明成祖朱棣。  上述传说换个角度来讲,朱棣原本就是元顺帝的“遗腹子”。对此,有人认为其荒诞不经,《明成祖传》作者晁中辰这样说道:“以朱元璋的精明和刚毅,他绝不会把一个已怀孕在身的元主妃纳为自己的妃子。如果真有此事,也绝不会瞒过他的眼睛。再说,明成祖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即洪武元年)八月时,徐达才率军攻克大都(北京),元顺帝这才仓皇逃往漠北。如果元顺帝的妃子归了朱元璋,也只能在此以后,而这时的明成祖已经9岁了。”(晁中辰:《明成祖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P11)  如此驳斥似乎很有说服力,但通过前文对明成祖朱棣生母之谜的考证,我们已经得出了比较可靠的结论:朱棣的生母就是?妃,?妃就是那个神秘的蒙古女人。现在的问题是,正如晁中辰所剖析的那样,徐达攻占元大都时朱棣已经9岁了,怎么可能从元皇宫里俘获的那个超级靓丽的蒙古女人反倒成了朱棣的生母?  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文人笔记中有关那个超级蒙古美女成为朱元璋女人的地点与时间。既然我们已锁定朱棣身上具有蒙古人的血统,而徐达攻占元大都时,朱棣已经是八九岁了,那么我们由此可以推断:朱棣的生母那个叫?妃的蒙古美女很早就来到了朱元璋的身边,或者说八、九年前朱元璋已经跟她爽过了。  而这样的推定是否有依据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两个方面的事实:  ○ 朱元璋得到蒙古女人不一定要等到徐达攻占元大都以后。  众所周知,朱元璋起兵夺的是大元王朝蒙古人的天下,虽说元朝是个占据人口极小部分的蒙古人统治着人口占绝对优势的非蒙古人的朝代,但为了维护与巩固蒙古人的绝对统治地位,大元帝国统治者通过“达鲁花赤”等制度的实施,将蒙古人四散到了全国各地,建立起各级统治机构。而这些四散在全国各地的蒙古统治者由于沿袭历史与民族的传统,往往会首选本族的蒙古女人作为自己的情感归宿。因此说,当元朝败亡时,起义领袖朱元璋得到蒙古美人并非一定要等到大明军攻下元大都以后了。 class=’page’>5
机会之一:元至正十四年(1354),27岁的朱元璋智取定远的“驴牌寨”,“得其精兵三千。六月,取横涧山,得军二万。又袭元将营,既遁,得其民兵男女七万。又逐元兵,驻师滁州。”([明]无名氏:《天潢玉牒》)  朱元璋袭击元朝军营“得其民兵男女七万”,这里明确讲了俘获元朝的“民”、“兵”和男女70000人,如此多的人当中就没有一个漂亮的蒙古女人使得正值“奔腾”年龄的义军首领朱元璋活动活动心眼?但有人说,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当时朱元璋还是郭子兴手下的一个部将,他即使有这个贼心没那个贼胆。好,我们不做无谓的假定与推论,再看史料:  机会之二:元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郭子兴、朱元璋的起义军占领和州(今安徽和县)后,引起了元军的围攻,时“元兵十万来攻和阳,上(指朱元璋)以万人拒守,连兵三月,间出奇兵击之,元兵数败多死。及夏,乃解去。城中复乏粮,时元太子秃坚及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先,各遣兵分屯新塘、高望及青山、鸡笼山,道梗不通,上帅师往攻之,拔其傍寨。”(《明太祖实录》卷2上)  坦率而言,在大明崛起史上和州之战算不上什么,因而也就常常被人所忽视。但在笔者看来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这次对和州围追堵截的元军统帅是太子秃坚。大家知道,元朝末年的腐败是在历史上出了名的,元太子来南方是一人来还是带了一帮子蒙古女人来的?史料没有直接记载,以元末全方位的腐败情势来看,元太子带了本族的极品美女来南方军营,边作战边娱乐,也未尝不可能。那么战败以后呢?这些极品蒙古美女很有可能被朱元璋俘获并“笑纳”了。由此笔者想起,前面已述的明清时期流传之说:朱棣生母那个神秘的蒙古美女?妃为元顺帝之妃,毋宁说是元顺帝太子妃子的讹传,或言上述七种说法中的第三种最有可能。第二,和州之战时朱元璋的上级领导、岳丈郭子兴死了,从凤阳出来的游方僧人顿时就成为事实上的农民军最高领导,他大权在握,不仅拥有了原本为郭子兴的家当,而且还将一切可能占有的全弄到手,包括郭子兴与小张夫人所生的宝贝女儿。“明年乙未,太祖转战和阳,会王卒,遂并其兵,纳其次室之女。”([明]无名氏:《天潢玉牒》;《明太祖实录》卷2上)  既然连收留他的恩人之宝贝女儿都要占有,那么对于战败者元太子或元军将领的女人为什么就不想占有呢?!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情理如此,那又为什么正史不载?  在笔者看来,郭子兴曾经是朱元璋的恩人和上级领导,他的宝贝女儿毕竟是大家闺秀,又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占有这样的女人是件体面的事情,更何况这个郭子兴的宝贝女儿后来还真不赖,一口气为朱皇帝生了好几条小“龙”,即朱元璋的十一子蜀王朱椿,十三子代王朱桂和十九子谷王朱?,故而官书上予以大书特书;相比之下,占有蒙古战败者的女人而且这样的女人又非黄花闺女,只是朱元璋一时把控不住稍稍洒了点雨露,没什么可多说的,说了反而给“开国圣主”脸上抹黑。  当然可能有人认为,这样认定朱元璋得到那个神秘的蒙古女人似乎太过于武断了,我们不妨再看:  机会之三,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江南元军见到朱元璋已成功渡江在太平(今安徽当涂)建立农民政权,且有北向攻打虎踞龙蟠之地集庆城之动向后,“(大将)蛮子海牙复以兵屯采石,南北不通。(朱元璋)令开平王(常遇春)急攻破之,悉俘其众,遂克建康。(元)守南台大夫福寿为乱兵所杀……(朱元璋随即)发号施令,禁无剽掠,众咸欣悦,遂都焉。有胜兵十万,寻克镇江、广德。”([明]无名氏:《天潢玉牒》)  问题再一次出现了,朱元璋占领南京地区后,俘获了10万元兵,难道这10万元军中就没有令朱元璋动心的蒙古美女?答案似乎是不难回答的。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怪笔者丑化昔日农民军的领袖,人家朱元璋可是“天生圣人”,既然是“圣人”,那就能做到“坐怀不乱”,真的吗?不妨我们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朱元璋的情感世界与两性生活的。  ○ 朱元璋好色成性与极度糜烂的两性生活  按照正史的记载,朱元璋的第一个女人应该是马皇后,但据户部尚书黄景?的《国史惟疑》所载“沐英为高皇帝与外妇所生”,结合《明史》等史料通盘来看,沐英8岁时被当时已开始发迹的朱元璋夫妇所收养,由此可知朱元璋的第一个女人极可能是沐英他妈。他俩没有结婚就有了骨肉,当然现代人可以理解,这是青春期少年把控不住的一次身体“走私”。  但就此来看待“圣人”朱元璋两性生活的话,确实是将他看扁了,人家不愧为当皇帝的料,他随时随地要将自己的“爱之雨露”播洒出去。我们不妨来看看朱元璋如何占有女人的?  胡寡妇原本是濠州一带人,因为丈夫短命,使得她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不,当时濠州有好多人就听说了胡寡妇的美艳,动足了脑筋想抱得美人归,可胡寡妇的母亲不同意啊。也不知怎么搞的,这事被已经远走他乡在南京城里做着日益膨胀皇帝梦的朱元璋知道了,他可是人世间顶级“采花人”,现在又是一方枭雄,要个把女人那是小菜一碟。于是朱元璋就托人去说媒,没想到胡寡妇母亲一口拒绝。不久胡寡妇及其母亲因避战乱逃离了老家濠州,随军到了淮安,成了寄寓那里的“流民”。朱元璋听说以后二度派出媒妁说客上了淮安,这淮安地盘上的“父母官”平章赵君用可听朱元璋的话了,当说媒使者来到淮安向赵君用说明来意时,赵大人二话没说,也不管胡寡妇母亲同意不同意,就动用官差将流寓淮安的美艳胡寡妇及其母亲一同“送”到了南京朱元璋处,随即胡寡妇就被朱元璋占有,据说后来被立为妃。([明]刘辰:《国初事迹》)  除了“明媒正娶”和“强娶”外,只要看上眼,朱元璋还会强占女人和嫖娼。  可能出于政治统治之需要,有一次朱元璋在《大诰》中对自己强占女人的事情作了坦白:“朕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惟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知者监之。”(《大诰?论官无作非为》卷43)  这是朱元璋向全国臣民颁发的《大诰》中的自我检讨,他承认自己因为愤怒当年陈友谅冒犯他而强占了陈的女人?氏,但“朱圣人”毕竟当过和尚,“女人是祸水”的警语还是想得起的,尤其是亡国亡夫的女人那简直就是妖魔,朱皇帝突然间来了个拷问自己的内心:干出这种事情是贪图美色呢?还是天下豪杰男儿应有所为?最终他没忘给全国臣民一个提醒,要大家以他的“唯独一次”犯规为戒啊!  朱元璋的这次“感情走私”尽管在明代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在官书上有。有人认为他诚实得可爱,将“唯独一次”犯规也说出来,还有什么不可信的。  要说朱元璋在两性问题就那么一次“感情走私”?我看也未必。相传早年还是农民军领袖时朱元璋就乘着老兄弟邵荣外出作战之际奸污了含苞待放的少女??邵荣的女儿,迫使邵荣最终走上谋反之路;还有民间一直流传着朱元璋个人嗜好??嫖娼,(详见笔者:《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之《奇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卷》,以下简称《朱元璋卷》)想必这些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爱好强占女人与嫖娼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相反令人不齿,朱元璋当然也清楚,于是凡文人笔记或诗歌一类的只要有所隐射“天生圣人”的话,就要被处以重典,据说苏州文人高启就是因为写诗隐射朱皇帝嫖娼而被腰斩的。  ○ 朱棣生母?妃神秘来到朱元璋身边??攻占南京前后  朱皇帝不喜欢,朱皇帝之子孙当然也不喜欢给他们祖宗脸上抹黑,于是大明朝官书上就没留下什么记载,官书上没有记载,并不代表历史上就没有的。当然推论替代不了历史,而历史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带着无数的疑问甚至是混乱来到了这个世上。  据《明实录》记载: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夏四月丁巳朔癸酉,皇第四子生,即今上皇帝(朱棣),孝慈皇后出也”。(《明太祖实录》卷8上)  我们已经在前面说过,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的,因此,上述这段史料剩下的价值是朱棣的出生时间为至正二十年即龙凤六年(1360)四月癸酉日,这或许是真的。以此推算,如果朱棣这颗种子确实是朱元璋播下的,那么朱棣的生母?妃也就是那个神秘的蒙古美女最迟也应该在元至正十九年(1359)六月时(十月怀胎嘛)已经来到了朱元璋的身边,那时朱元璋正好是31周岁,正值“日立”年龄,?妃的绝代美色全然勾去了朱元璋的魂魄,蒙古美女迅速地被“临幸”了……  我们花了很大的笔墨将朱棣生母神秘的蒙古美女?妃来到朱元璋身边作了一番推理与考证,而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人们的疑问依然存在:?妃后来怎么啦?  ? 超级蒙古美女?妃为什么而“去”?  据《养和轩随笔》所载,近代学者陈作霖先生小时候到南京城南大报恩寺游览,见到寺院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他十分好奇地问当地的老人,金陵故老云:这寺院大殿所供主神是明成祖生母?妃,故名?妃殿。?妃本是高丽人,生燕王朱棣,后被马皇后收养,而?妃则被赐穿铁裙而死。(载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南京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P119)  陈作霖先生转述的?妃为高丽美女之说,笔者曾花费了很多的笔墨予以考证,最终将它给否定了,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妃是不是被赐穿铁裙而死的?如是,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残忍地对待曾经给自己带来无比快感的女人呢?  对此,与陈作霖几乎同时代的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曾指出:“近江宁陈雨叟著《养和轩随笔》中一条言…(?)妃,高丽人,生燕王,高后养以为子,遂赐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中建寺塔以报恩,与史志所载皆不合云。观以上所记,则成祖为?妃子,无可疑者。”并说:“此皆足与潘、朱之说互证,而要归于南京太常寺所载为无可驳诘之依据,则成祖母为?妃,而成祖之伪称高皇后子,明史未成之前,固有定论矣。惟铁裙之说,既属传闻,又无它证,姑阙疑焉。”(黄云眉《明史考证》第1册,中华书局1979年第1版,P62~63)  黄先生参引了潘柽章的《国史考异》卷四、郎瑛的《七修类稿》卷十引鲁府《玉牒》、《革除遗事》、《南京太常寺志》及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沈元华》条和刘献廷的《广阳杂记》、李清《三垣笔记》等书,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朱棣的生母确是?妃,但?妃最终是不是穿铁裙而死的,他没有肯定,“姑阙疑焉”。  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们不妨再度寻找,所幸的是在民国时期学者张惠衣编撰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一书中附载的《瓠庐杂缀》解答了这些问题,王謇如此说道:  “我小时候曾跟随恩师吴梦辄同游金陵,吴恩师说,冯桂芬(近代有名的进步思想家)曾告诉他:在太平军败亡逃离南京之际,清军在城南大报恩寺塔座下获得了一块‘明成祖御碣’,御碣文大致讲了这样的内容: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为翁吉剌氏,她本是元顺帝的宫人,被明军俘获时让朱元璋给看上了,后被送入了明廷后宫专供朱皇帝享乐。仅仅六个月就产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即明成祖朱棣。按理说这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有人不乐意,因为从常理来讲,一个孩子从怀上到出生需要十月的时间,而?妃来到大明后宫仅六月就生下朱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根据大明帝国的后宫规制:凡是怀孕七月以内就生孩子的后妃宫人都要被处以极刑。马皇后仁慈,将?妃早产出来的小朱棣视作为自己生产的儿子,实际上朱棣的出生时间比朱标太子晚10多个月。大明后宫出了这样的怪事??不期而至的小朱棣的降临,对于为人母的?妃来说,她不仅没有点滴的喜悦,相反愁肠欲断,没多久就抑郁而亡。临死之前,?妃让人给自己画了一张画像,随后就将这画像交给了小朱棣的奶妈,并告诉她自己的详细情况,且再三嘱咐奶妈:要她在朱棣就藩后再将这些事情讲给他听。后来朱棣被封燕藩,就邸北平,奶妈履行了自己对?妃的承诺。朱棣由此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了,最终他‘投袂奋起’,发动‘靖难之役’了。”(王謇《瓠庐杂缀》,转引自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杂缀》,南京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P120)  按照王謇转述“明成祖御碣”所载的说法,朱棣生母?妃是在入宫仅六个月就产下朱棣,最后她“挹郁而殁”,原因是这个蒙古“妹妹”不省心,“明制,宫人入宫,七阅月内生子者,须受极刑”。换句话来说,大明后宫妹妹们如果在入宫7个月内产子就被怀疑其不洁或言朱皇帝被美女套牢了,戴“绿帽子”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严酷规制。  有人可能认为上面这种说法不靠谱,所引史料单一,不足使人信服。朱元璋两性生活可能是很乱,但大明皇家后宫制度可是绝对的壁垒森严,能走走出出的成年男人只有朱皇帝一人,其他男性能在里边走动的全被阉割了,要说有公的,那也只有公蚊子和公苍蝇了,怎么会朱元璋当时十分欢心的蒙古美女?妃就让人随随便便地来播种了?难道大明皇家后宫的规制是聋子的耳朵?若不是,那么是公蚊子或公苍蝇来“干得好事”?这太离谱了。  其实这里有两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第一,除了她本人知道外,谁也无法绝对保障进宫美女一定是“纯洁无暇”的,历史上就一直盛传秦始皇就是吕不韦事先播下的种子;第二,大明后宫之严并非一开始就是那样的。有史为证:“豫章侯胡美,长女入宫,贵居妃位。本人二次入乱宫禁,初被阉人赚入,明知不可,次又复入。且本人未入之先,阉人已将其小婿并二子宫中暗行二年余。洪武十七年事觉,子婿刑死,本人赐以自尽,杀身亡家,姓氏俱没。”([明]祝允明:《九朝野记》卷1)  从胡廷瑞父子女婿私闯后宫案来看:一方面反映出洪武时期朱元璋的后宫并非一开始就那么绝对壁垒森严,否则胡廷瑞父子女婿怎么会那么多次地私闯了?另一方面反映出洪武初年百废待举之际朱皇帝相当之忙碌,甚至忙到了有人私闯后宫好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由此可以想象,大明开国之前朱元璋的忙碌程度:尤其是当年向东要与张士诚作战,向西要防备陈友谅的进攻,向南要打击元军,扫清应天南方门户……大约就在这时,蒙古美女?妃生下了朱棣(《明太祖实录》说朱棣是这个时候生的),朱元璋应接不暇地忙于军务与政务,想必他不会有较多的时间来顾及后宫里的事,但?妃来到宫里仅六月就生下朱棣,不说600年前了,就是在当今年代也算得上是绝对另类,风言风语自然难免,朱元璋又是个疑心病极重的雄猜之主,其内心深处顿时涌动着这样的意识流:小贱人,你给我朱圣人戴绿帽子,我就让你付出代价!朱元璋向来就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做派,随之,?妃“去”也。  ? ?妃到底是不是穿铁裙而死的?  在明成祖生母?妃为什么而“去”的缘由基本解决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她是怎么“走”的?王謇根据“明成祖御碣”所载,说她是“挹郁而殁”,但陈作霖在《养和轩随笔》记载说是她穿了铁裙而死的。朱元璋的残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挖空心思制造酷刑在洪武时代也是司空见惯的。譬如说剥皮实草的酷刑,过去人们只闻其事,就是一直没拿到证据。最近香港中文大学陈学霖教授整理出了《明兴野识》一书,其中记载了洪武十一年有个都督叫毛骧的因为收受贿赂,而被朱元璋在胸背上刺上“奸党毛骧”四字,然后剥皮实草,放在都督府大堂上,警示后来者,这是贪官“剥皮实草”完整执行的明证。想必铁裙之刑也是朱皇帝的一大发明吧,谁叫你小“美眉”给我朱皇帝带上绿帽子的!这种说法虽说仅是一家之言,以朱元璋残暴的个性来看,也未尝做不出这类的事情。当然我们要证明之,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class=’page’>6下一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10505.html

相关阅读: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明朝人的性观念
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