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日本的阴谋:小山丰太郎枪击李鸿章的真实原因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小山丰太郎枪击李鸿章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1895年3月19日(西历),全权大臣李鸿章、全权大臣参议李经方、参赞伍廷芳等到达日本门司港,从20日开始在春帆楼进行谈判。一个月前的2月17日,日本军队已经攻占了威海卫,将北洋舰队全歼。

谈判一共进行了四次。首日的谈判,为了掩饰上次驱赶中国使节,伊藤博文等故意以确认相互资格开场。以前日本之所以不愿意开始谈判,就是因为看到战局对日本有利,日本为日后能在谈判桌上收获更大,就找茬说中国赴日代表资格有问题,一方面用高叫“不扩大”来瓦解中国方面的战争意志,同时以军人无法控制为由,鼓励军人扩大战争规模。

这些都是日本明治一新时、萨、长藩下级武士对德川庆喜的老套路。

在春帆楼,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与外务大臣陆奥,与中国代表相互交换全权证书。相互演看之后,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伊云:“以此敕书甚妥。”然后中国代表把要求停战的英文节略面交伊藤。伊藤“略思”片刻,答明日回复。第一次谈判,就以见面确认资格文书结束了。

次日,中日双方全权大臣开始了第二次谈判。日本终于亮出底牌,李鸿章要求休战;而伊藤以军方强烈反对休战为由,提出休战条件是让日本军队占领尚没有进行战争、日本军队也还没有侵入的天津大沽、天津、山海关,要那里的中国军队解除武装。同时要中国交出天津、山海关的铁路,休战期间中国方面负担日军的军费。

看到日本提出的休战条件太无理,李鸿章要求搁置休战谈判,先看看日本提出什么样的媾和条件。伊藤威胁李鸿章道,一旦提出了休战条件,开始审议而又中止的话,今后就不能再提此问题。李鸿章要求给三天时间,三天之后再开始谈判。

谈判没有结果,李鸿章散会后立刻将上述内容电告总理衙门。他本人的意见:“要挟过甚,碍难允行。”

李鸿章既不了解自己的译电方法,也不知道日本人已将中国的密码破译,他发回的每封电报内容,都悉数被日本人掌握。

电报到达清廷之后,光绪感到日本欺人太甚,自己也无法决定,因此将电报以及自己的意见一起递上,希望慈禧提出意见,而慈禧没有任何表示。

三天后,第三次谈判于24日开始。谈判结束后,李鸿章离开春帆楼,将至行馆,日本人小山丰太郎(通称六之助,中国史书很多写成“本太郎”)向李鸿章开枪,子弹击中左颧。

之所以说这次开枪事件是日本人精心策划的阴谋的理由在于:

一、 日本报章在介绍这次袭击的背景时,故意将日本的想法“泄露”:“日本国内对这么早就开始谈判不满,日本应该扩大战果。日本好容易才压制住了反对派,想跟中国和谈,可李鸿章不想和平,因此只有除去李鸿章才可能和平。”

二、 小丰说是要杀死李鸿章,可实际上他枪中共有五发子弹,他只开了一枪,开枪后即刻逃离,并没有连开五枪,有将李鸿章打死的想法。

三、 24日开枪,30日就被判处无期徒刑,由此可以推断枪击事件完全是针对李鸿章的、精心策划的“表演”。(1868年3月让英国使节去见天皇,而去的路上跳出两个刺杀英国使节的“攘夷”武士。)

四、 3月25日晚伊藤去广岛见天皇,借机对外宣传:伊藤力压群雄,压的结果,是满足李鸿章要求停战的一个虚礼。这与他在第二次谈判上所说的一致:提出了休战条件就不能改变,必须休战。

五、 最重要的一点是,迄今为止的所有说辞,均主要依据陆奥的回忆录《蹇蹇录》,并没有参考三国干涉还辽日本立刻接受以及日本面临的实际困难综合作出结论。

日本总是利用“同种相残,外夷得利”来瓦解中国的战争意志,既然日本那么明白此大道理,不挑衅不就没事了?!当初日本说为了朝鲜独立,那么中国撤出了朝鲜,可日本又追打进了中国。李鸿章依然是以前的老套路:花钱消灾,给日本点钱让日本退兵,而且中国清政府的所为,一直是避战,而不是用战争保卫和平。此前日本将中国谈判代表张荫桓等驱逐回国时,有意向伍廷芳透露战争已经花费了一亿五千万日圆,不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不行(实际上是发行了这么多的国债,并没有实际上用掉)。李鸿章这次来,日本已经知道中国至少愿意支付这么多钱。

1886年日本故意在长崎制造“长崎事件”,清政府军舰知道自己水兵岸上受袭也没有用炮轰日本目标的方式保护自己的上岸水兵;开始谈判处理“善后”也是在中国军舰驶离日本之后,这与“三国干涉还辽”、张鼓峰事件、诺门坎事件中,白人一边听日本的保证,一边用战争手段让日本实际兑现保证截然不同。德、法、俄三国提出要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时,停泊在东京湾内的军舰立刻卸去炮衣,所有岸上军人归队,军舰驶离码头,摆出日本不接受立刻开始攻击的架势。

反观中国,战场上没有包围登陆日军,既没有要让入侵者有来无回的作战动作,更没有全国动员,准备集国家之力跟日本战斗到最后的姿态,假如当时开始中国就进入“持久战”,那么所有日军只有都“客死中国”了。

明明是日本无力再战,可日本要将其导演成为对中国、对李鸿章的宽恕。

日本口口声声要直捣北京,可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日本都不具备这个实力。

日本当时的军队总人数为7个师团,12万多人,加上后备队,不过22万人。为深入中国大陆,日本已实际投入兵力17万多,几乎倾巢出动,国内无兵可再派,也无防可守了。中国完全可以一边在陆上跟日本纠缠,同时利用移动的海军主动攻击日本。清军号称陆军有862个营,骑兵192个营,兵力总数是35万人。海军日本有28艘军舰,总吨位5。7万吨,最大战舰4000吨。中国号称有四大水师,北洋、南洋,南洋中又有南洋(江浙),福建、广东三系,有大小舰船82艘,8万多吨。

当初李鸿章轻信日本,为和平谈判创造“气氛”,下令北洋海军“保船避战”,结果让日本军队于1895年1月20日轻松从荣城登陆,迂回包围了威海要塞。李鸿章能“管住”自己的部下;可日本的伊藤博文说你有了实际行动我才能“管住”我的部下,结果北洋海军十一艘军舰在威海港内等着日本军队来打,活动堡垒变成了死靶。清军完全可以在日本背后再次形成更大的包围圈,让入侵者腹背受敌,可中国陆军不支援海军,看着入侵者登陆;海军也不离开威海要塞,等着“和平到来”。当年德川家康欺骗丰臣秀赖母子的手段,竟然也骗过了老奸巨滑的李鸿章。

中国喜欢讲“大国诚信”是一贯的,1972年中国政府对日本“言必信、行必果”了,可田中角荣来之前怕中国出现当年近卫欺骗汪精卫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回国后“被推翻了”,以前的承诺“想兑现也无能为力了”。

李鸿章被枪击后,伊藤博文假装“震怒”,派陆奥来慰问李鸿章,慰问就是观察李鸿章的反应,接着天皇派遣医生,皇太后送来亲手制作的绷带,派遣护士。慰问品、慰问信、发来的慰问电报堆积如山,日本表演了一场“渴望和平”的大戏,挽留李鸿章“谈完了再走”。李鸿章在给北京的电报中称:“对于我遇难,日本官民表示出痛惜的态度,这都是表演的把戏。”他看到了对方在“演戏”,但并没有看到日本的真正弱点。陆奥看到了这封破译了的电报,只是苦笑点头。他庆幸日本的弱点没有被李鸿章看破。

陆奥专门找了伊藤:“这次事件过程中,皇室与国民对李鸿章表示了充分的礼仪,但是单从礼节上、社交上对他有所表示恐怕不够,还是应该干一个有现实意义的事,否则李鸿章应该不会满足。利用这个机会,允许清政府提出的无条件停战怎么样呢?这样的话,不光向中国清政府表现出了日本的诚意,其他国家也会理解日本所采取的措施吧。”

对于陆奥提出的“无条件停战”,伊藤表示赞成,但是在向广岛发电报后,军部回电:“现在停战对日本不利,希望慎重考虑”(历史上是否有这样的一个电报?),伊藤为此“专门”向天皇请示,25日夜“专程”赶往广岛,27日夜回电,称停战获得了天皇的同意。28日早晨,陆奥看望躺在病床上的李鸿章,告诉他“喜讯”。30日,签定了停战条约。

4月1日日本向李鸿章提出了“和平提案”,内容大致就是后来的《马关条约》的内容。要中国割地、赔钱,日本要求中国四天之内必须答复。

李鸿章立刻将此电告光绪皇帝。中国方面因为意见分歧,并没有在规定的四天期限内给李鸿章任何答复。而北京没有回电,日本也无从知道中国方面的真实想法。李鸿章在没有中国方面任何指示的情况下,4月5日自己起草了一个内容回复日本,除了承认朝鲜独立外,对日本的割地、赔偿要求均不接受。但他当天再次向北京致电:“若欲和议速成,赔费恐须过一万万,让地恐不止台湾。”

4月8日,总理衙门的覆电到。“先将让地应以一处为断,赔费应以万万为断,与之竭力申说。”

4月14日,总理衙门再电李鸿章:“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尊前旨与之定约。”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被日本了解得一清二楚。

这是光绪皇帝的最终指示,因此李鸿章与日本人签约。4月17日,签字仪式在春帆楼举行。

《马关条约》签署后的第四天,日本天皇便批准了条约,接着急忙任命内阁书记官伊东已代治为全权办理大臣,随时准备前往烟台换约,同时,请美国驻日公使谭恩转电北京,催问中国何时批准条约。

日本最怕中国清政府“不履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95450.html

相关阅读: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