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蒋方指出,昭君出塞,嫁去匈奴,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友好,这是人们熟知的事实。但是,这一次和亲的不凡意义,却很少有人提及。王昭君是汉元帝的掖庭待诏,而不是通常充当和亲女的皇室宗亲,故汉元帝是以“赐”的名义将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
近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月边关万古情——昭君与昭君文化》一书,作者是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方。她长期从事于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著述可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蒋方称,文学与历史的交织融合造就了一个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王昭君,但人们往往不能分清,哪一位是历史上真正的王昭君。“虽然史料缺乏,无法确凿考证,但要走进王昭君,首先应厘清历史真相,尽可能地去还原与接近一个真实的昭君。”
明仇英画昭君图
汉元帝以“准妻子”嫁单于,更显和亲诚意
蒋方指出,昭君出塞,嫁去匈奴,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友好,这是人们熟知的事实。但是,这一次和亲的不凡意义,却很少有人提及。王昭君是汉元帝的掖庭待诏,而不是通常充当和亲女的皇室宗亲,故汉元帝是以“赐”的名义将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
“此前汉朝嫁与匈奴的女子,都是皇帝的下辈人,嫁为阏氏后,依照汉朝礼节,皇帝就是单于的岳父,而单于就是汉朝皇帝的女婿。汉匈名义上结盟为兄弟,实质却是汉朝皇帝占着辈份的优势而居于单于之上。”但是汉元帝刘?却没有遵行旧规。蒋方称,所谓掖庭待诏,就是在后宫等候皇帝召幸的女子。当汉元帝将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为妻,就是将自己后宫里待选的“准妻子”送给对方,视单于为平辈,给予单于以兄弟的尊重。正是汉元帝所表现的这种平等的手足之情而令呼韩邪单于非常感动,当即上书表示愿意为汉朝守卫边疆,从东边的上谷起,直至西边的敦煌以外,誓保汉朝的千里边境平安无事。
蒋方指出,在今天的某些文艺作品中,昭君被冠以“公主”之称而呼元帝为“父皇”,这是想当然的戏说。“历史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资源,不是不可以展开想象,故戏说也是一种创作的路数。但是无论何样的戏说,历史人物的伦理关系是不可以破坏的,这会造成人们对史实的误解,也使戏说失去凭借历史的意义。”
清费以耕摹明唐寅昭君图
昭君“自请出塞”,努力改变自身命运
元帝决定从后宫挑选女子嫁给匈奴单于,王昭君是如何成为“这一个”的?蒋方说,学界对昭君出塞和亲,一直就有“赐婚”与“自请”两种说法。“尽管史料无载,难以考证和坐实,但是我们可以在史料的基础上综合事理与人情来做分析,来做推断,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史实。”
蒋方说,“自请”说并非空穴来风。“自请”说原出自范晔的《后汉书·南匈奴传》。“虽然范晔的描述非常剧情化,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不至于歪曲事实,凭空发挥。”经过史料的搜检,蒋方在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发现了“自请”的记载,推测这可能是范晔《后汉书》中描写的一种来源。“虽然目前所发现的《汉纪》版本只是“自请”的孤证,但遥体人情,综合事理,我仍然认为‘自请’的可能性最大。”
蒋方称,学界中,“自请”说是主流,而关于“自请”的动机却有不同说法。“有两种观点影响较大:一者认为昭君愿做和平使者,一者认为昭君追求爱情,我则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拔高历史人物之嫌。”
蒋方分析,昭君身处华贵冰冷的宫庭,既无皇帝的恩宠,又目睹人事的无情,既思念家乡父老,又倦怠宫廷的冷漠,这位来自楚地的女子,骨子里有着楚人特有的刚强和执拗,她一定会不甘沉沦,而希望奋起一搏。
“昭君‘自请’,既改变了个人的命运,又改善了两个民族的关系,并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没有‘自请’,就没有流传后世的昭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83827.html
相关阅读:司空摘星个人简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古代时候的“宅女”超龄不嫁人会被罚款
老知青忆:北大荒男知青为当赤脚医生自己割掉阑尾
揭秘:古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