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朝东林党人的异类汪文言:汪文言是怎么样的人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东林党人成百上千,大名鼎鼎者也有几十位,为什么给我影响最深的人物中,他仅次于顾宪成、杨涟能排到第三位?

  事实上《明朝那些事儿》里关于汪兄的记述并不多,而在正史里则更少,拿当年明月先生的话说:史书里关于这位仁兄的描述都只是只言片语,为了查这位仁兄的生平,着实让我吃了苦头。

  然而,就是这些只言片语的记载,却透露出汪文言是东林党里的干将,一个在残酷党争中,击败其他党派的关键人物。

  但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为什么史书如此轻视他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有点儿异类。

  几百年来,东林党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帮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性格执拗,同恶势力斗争绝不妥协,为了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读书人或士大夫。

  一句话,读书人是东林党的标致形象。

  然而汪兄却没读过几年书,他即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甚至连秀才都不是,因为他从没进过考场,更没当过官儿。

  这在八股取士的明朝,他只能是个百姓。

  但这位汪兄显然不是百姓中的良民,他是个混混儿,而且是相当能混的混混。

  他的职业是:吏。

  说准确些,就是监狱里的看守。

  明朝官员的编制是很少的,按规定,一个县吃皇粮的官员不过几人,靠这几人管理一个县,累死他们也管理不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殊人群??吏。

  他们这些人不属于国家公务员,没有官职,工资由地方解决,职务就是帮官员跑腿办事儿。

  没官职、没固定工资,只办事儿,有人愿意干吗?

  你要这么想就说明你没在社会混过。

  从古到今,就是说只到现在,仍有一些没任何官职却能量极大的人存在,比如说黄金荣、杜月笙。他们能办许多官员都办不了的事儿??拿不到桌面上说儿的事儿。

  对,明朝许多地方的吏都非常厉害,厉害到县太爷那些朝廷派下的命官都拿他们没着儿。

  我没说错,因为县太爷等官员都是上级派来的,没有根基,也没班底。而这些吏都是地头蛇,熟悉业务,擅长贪污受贿、结党营私、黑吃黑、阳奉阴违。

  如果你对吏这个职业的能量还不了解,我说一个人你一定知道,他便是及时雨宋江。一个小吏,却名满天下,天下英雄无不以结识宋江而自豪,终于坐上了梁山泊头把交椅。

  宋江有什么能耐?他文不如吴用,武不如武松,出身不如柴进,他凭什么坐上头把交椅?

  就一个字:混。

  靠仗义疏财混得好名声,结交无数朋友。

  其实,宋江的名声是施耐庵老先生捧的。

  论混的本领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宋江要比汪文言这位老兄差的远。

  汪兄不被世人所知,只是差了一个公平宣扬他的文人。

  对,汪兄就是一个超级混混儿,一个最狡猾、最会来事儿、能力相当强的小吏。

  他绝不是个正直的人,小吏那些不光彩的勾当也没少干。但他跟一般混混不同的地方是:他经常仗义疏财,接济朋友。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是走投无路,他能帮都帮人一把。于是江湖朋友纷纷前来蹭饭,一时间宾客盈门,办事能力越来越强,强到一些知县办不了的事儿都要倚仗他。

  但无论他名声多大,他始终是县衙一个小人物,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一个叫于玉立的人。

  于玉立,时任刑部员外郎,一个职位不高却想法挺多的官员。他经常串门拉关系,却成效不大,朝廷毕竟和江湖不一样,还是要讲道统的,那些沽名钓誉的勾当没有那么大市场。

  于玉立听说汪文言以擅长拉关系而闻名时,便将他招致麾下,为他打探消息,疏通关系。

  汪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准备在京城大展拳脚。

  几个月下来,汪兄发现凭自己在县里的那套,在京城根本混不开。

  尽管朝中党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各党派??包括东林党都没人答理这位汪兄。原因很简单,我们斗的再狠,但好歹都是读书人,你汪兄算干什么的?一个小混混!

  谁会自降身份结交你这样社会底层的人?

  当然,除了出身比他更低的人才会看得起他。

  什么人比汪兄的出身更低?

  朝中是肯定没有了,但皇宫内有。

  聪明的读者一看到这儿就知道什么样人的会结纳汪兄这样的小吏。

  没错,你们猜的没错,是太监。

  但欣赏他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太监,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太监??王安。

  对于王安,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东林党人的支持者,在光宗和熹宗两位皇帝继位斗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是魏忠贤的领导。

  应该说能结识王安这样的实权派人物,完全是汪兄锲而不舍的努力结果。

  在朝廷内受尽白眼的汪兄毫不气馁,可见他还是具备东林党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韧劲儿。他先是花钱捐了个监生,又四处行贿,上下打点混进太学,跟六部官员都混了个脸熟。

  当汪兄认识王安时,万历同志的身体还很好,我们的王公公还是没人搭理的小角色,但汪先生不这么看,鞍前马后地为他办事,还经常贿赂他。

  事实证明:汪兄有眼光。

  当杨涟密找王安,通报万历将驾崩的消息时,还有第三人在场,这人就是??汪文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81710.html

相关阅读: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观念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