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沈树根,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有一次,他到市委组织部找领导,我正好在走廊上碰到他。事后,才知,这位老人叫沈树根,是离休干部,曾参加过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1997年,我友蒋梦兰去朝鲜考察,在平壤军事博物馆瞻仰50位牺牲了的志愿军“一级英雄”铜像时发现,在著名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的铜像群中,有一尊十分面熟。经辨认,基座上的英雄生平介绍写的是:“沈树根,浙江诸暨人,1927年生,原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8连3排排长……”于是我友惊呼:这不就是老朋友沈树根吗?回国后,他赶紧将照片交到沈树根手中。
恰恰就是因为我友的这次“邂逅”,开启了沈树根那段被其尘封了的在朝鲜战场上英勇鏖战的记忆闸门。
1950年10月底,刚入朝的志愿军就连续发起了数次战役。时任志愿军二十军六十师一七九团八连三排排长的沈树根带领他的三排顽强作战,在黄草岭战役中英勇杀敌,最后只剩下6名同志。同年底,部队休整时,沈树根的排才得以补员。
1951年6月22日傍晚,沈树根接到上级命令:“拿下鹫峰,固守一天。”鹫峰是华川前线制高点。当时,美军组织强大兵力进行反击,旨在切断我军退路。显然,一旦后路被抄,我军可能会付出很大伤亡。
接到任务后,沈树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把三排的34名战士分成7、8、9三个班。在他的提议下,经过小范围的商量,战斗方案出炉了:先行准备,待夜深时发起攻击,于凌晨拿下鹫峰。
沈树根心里明白,如此战略要地,敌人必有重兵把守,因此,强攻不能成为首选,偷袭攻取才是上策。于是,他交代每位战士必须随身带好弹药,将用于识别的白毛巾缚在手臂上,并挂好用于联络的小喇叭。
不久,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对于穿着棉衣的战士来说,下雨天也增加了御寒的难度和行动的不便。沈树根带领大家慢慢地摸上阵地去。果然不出所料,当大家摸到鹫峰922.4高地时,并未发现敌军。
“我知道,晚上敌联军会产生麻痹思想,但白天他们一定会有所行动。因此,我就开始布置固守要地,除了9班仍坚守922.4高地外,命令7班到887高地蹲守,8班调到922.4高地左翼防御。”沈树根曾经这样对我说。可始料未及的是,蹲守了一天,敌军竟没有一点动静。
谁知夜幕刚刚落下,敌军就迫不及待地上来了。显然,对于我军占据高地,他们早已有所察觉。因为通常的习惯,总是先用大炮轰,再用步兵攻。可这一次,他们是借着夜幕的掩护偷偷摸上来的。对于敌军的偷袭,沈树根和战士们早已料到。于是,当7班战士与敌联军开始近距离交火时,沈树根早已率3名战士悄悄地迂回到了他们的后方。前后夹击,敌联军被打得哇哇直叫、晕头转向。他们以为驻守在山上的军力非常强大,可怎么也不会想到只有区区一个排的兵力。
“敌人虽被我们打退了,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我猜想,他们会以更多的兵力再次向我们的阵地发起攻击。我们一定要运用多种战术钳制敌联军,更多消灭他们,为大部队的后撤留下充裕时间。”他既给战士打气鼓劲,又教战士们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敌联军制造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幻象,让他们摸不清我军的实际兵力。就这样,在沈树根的指挥下,全排运用“兵力分散,火力集中”的战略,以一当十,杀伤了大量敌联军。
如同看上甘岭战斗一样,进入白热化的鏖战时,沈树根带领战士们与敌联军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短兵相接。就这样,沈树根带领战士驻守鹫峰阵地两天两夜,打退敌人的13次进攻,歼敌300多人,所在三排只死伤4人,超额完成了上级“固守一天”的任务,为上甘岭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事后,沈树根才得知,在鹫峰与他交手的是美军王牌师陆战一师的部队。他本人荣立特等功,并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鹫峰阻击英雄”称号。三排也因此荣立集体特等功。同年12月在全军英模大会上,他当选为“一级战斗英雄”,还获得朝鲜金日成将军亲自颁发的三级“国际勋章”一枚。同年回国应邀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毛主席在怀仁堂合影、共进晚餐。“这并非我个人的功劳,也是我们当年三排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属于集体!”
从领导和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的沈树根,依然不停地做着他愿意做、值得做也做得好的事。比如,经他牵头协调,在全省率先组建了200万元的上虞市海滨离休干部康乐基金会;比如,在他的发动下,建立了300万元的老党员困难救助基金;比如,他多方奔走,动员有关企业和革命老区许岙村结成扶贫对子,并先后筹集资金40万元,个人出资3000元,修建了“许岙战斗纪念馆”等;又比如,他个人先后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困难学生、孤寡老人等捐款近13万元……沈树根做过的事,实在太多,点点滴滴里无不融汇了一个普通老战士、老党员的革命情怀。上虞市原老干部局局长陈爱丽的话,让我们对沈树根的勤勉踏实、淳朴厚道更平添了一番崇仰:“沈老从未居功,如果不是蒋梦兰带回来的照片,上虞没有人会知道他曾是位叱咤疆场、保家卫国的老英雄;只知道他因任劳任怨的工作曾先后当选为浙江省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老干部,浙江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员,被民政部等国家三部委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沈树根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时被授予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相关阅读:抗美援朝师长日记曝某军溃退时武器基本丢光
第五次战役后,65军溃不成军,居然有一个师连师部也跑散了,为此65军一个参谋长亲自弄了个收容营(说难听点的是督战营)在大道拦撒下来的65军将士,但重武器基本弄丢了,连轻武器率也不完整——
在抗美援朝整个战争进程里面,有一个地方,在那里中国志愿军打出了军威与国势。那个地方叫铁原,战争的主角,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63军189师。
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大溃败,一直退到铁原附近,当时全军弥漫着恐慌、沮丧和互相埋怨的气氛。谁也不知道美军的攻势到哪里为止。但彭德怀觉得不能再退了,便命令六十三军坚守十五到二十天——哪怕把六十三军打光。这是一场我军伤亡巨大,异常惨烈的战斗,战后彭德怀对63军军长傅崇碧说,你要什么,傅回答,要兵!彭说,我给你两万。
63军当时具体部署是:以一八七师为右翼防御师,担任玉女峰以东,涟川至铁原铁路、公路(含)以西地域的防御,以防敌中央突破。以一八九师为左翼防御师,于涟铁公路(不含)以东、汉滩川以西地域,依托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坚决阻敌北进。以配属的六十五军一九四师,在玉女峰、内洞、朔宁、下浦地域组织防御。以一八八师为预备队,在铁原以西灵洞、驿谷川、揪屯里地域集结待命,并以1个营为反空降预备队,准备歼灭在铁原、大马里地域可能空降之敌。军指挥所设于青洞。一八九师(政委蔡长元还代理师长职务)最前线突出部,也是伤亡最重的部队。
蔡长元的日记揭示了几点鲜为人知的信息:
1. 65军溃不成军,居然有一个师连师部也跑散了,为此65军一个参谋长亲自弄了个收容营(说难听点的是督战营)在大道拦撒下来的65军将士,但重武器基本弄丢了,连轻武器率也不完整,只有195师勉强轻武器率人员率达到70%上下,正是这个195师顶了2天对方1个半美师(不满编制)就伤亡过大就撤下来了,其他残余65军部队随后也死了几天就顶不住了,才换63军(也就63军编制最完整)上阵了.
2. 入朝时189师不是公开资料中说的1.5万人上下,是还配有2个解放兵架子团(解放兵指国军起义将士)共4000多人加上189师共近2万人,其它各师也有此情况,只不过公开资料没记载...
3. 在过临津江的时候,189师所属炮兵没能及时把大炮都带过河,给美侦察机发觉。在美军炮火阻击下,189师炮兵部队损失惨重,导致189师炮兵团一共196门中重炮被炸没161门,只剩下35门,与紧急修好的12门小口径炮,一共只有47门炮可用,加上从194师紧急调来的32门,一共只有79门可用之炮。
4. 蔡长元吸取了65军的教训,不与美军打阵地战。根据美军的作战方式特点,那就是在陆地战场上,美军作战主力在推进过程中绝不会把侧翼和后方暴露给对手。必须将周围的敌军阵地清扫干净,才会继续前进。根据美军这个特点,蔡长元将全师兵力分解成两百多个战斗单位,分别坚守着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两百多个战术点。把部队分散到点上,顶一下就换地方,没有一条具体的防线,用空间(还有战士的生命)换取时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75582.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