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旧时的中国人如何纳凉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趣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

上世纪80年代,竹床阵的早晨

和利汽水的广告招贴

再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武汉人们看戏的热情(清末)

在家门口冲澡,是好多老武汉人的儿时记忆

清末的汉口中山大道。近处可见一个巨大的夜花园霓虹灯箱

武汉酷热,多少年来,富有智慧、韧性的江城人,用种种方式在热浪中挥洒对生活的乐观与热爱。

竹床阵、夜花园、亲山近水寻凉意……听着这词儿,很容易让人想起老武汉的夏天。传统的未必不时尚,今夏桑拿天,不少江城人又重拾旧时户外纳凉的消暑传统,过起绿色夏天。

过去没有空调、电扇,老武汉人怎么过夏天?现年85岁的万生鼎老人在武汉生活了一辈子,记忆中,武汉人消夏方式丰富多彩:“有钱人一入夏就进了山;条件好点的,就到‘夜花园’里去纳凉;普通老百姓就是摆竹床阵了……”

  传统消夏图①

亲山近水好避暑

据万生鼎老人回忆,解放前,老武汉的一些达官显贵一入夏大多就到山里去避暑。1929年出任湖北省代主席的方本仁,在蛇山上有一处别墅叫积善堂。台湾作家唐鲁孙先生1930年代在武汉公干时,因受不了汉口的溽热,曾在蛇山积善堂小住,晚年他回忆说,“堂在半山,背山面江,房宽廊阔,四面通风”,“非常凉爽”。

那时,武汉的有钱人到外地避暑,首选庐山。辛亥老人刘玉堂曾在庐山买了一栋叫做“爱庐”的别墅,每年五月节(端午节)之前上山,八月节(中秋节)之后才下山。如今,他的后人在户部巷开了家面馆,提起这段往事还津津乐道。

“爱庐”紧邻蒋介石宋美龄在庐山的“美庐”别墅,刘玉堂的女儿一次下午从三叠泉游泳归来,正好见到走出“美庐”的宋美龄,宋美龄的西装裤、花衬衫,以及小洋伞,还有她的优雅气质,都给这位武汉少女留下了深刻印象,至晚年都记忆犹新。

当年到庐山避暑的成本是惊人的,不说买别墅的巨款,也不算山上的生活费,下山后请人照管别墅的工钱,单是请一乘上山滑竿(类似轿子的代步工具)的力资,往返一次就是现大洋十块六角钱,在当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老武汉有一首民谣:“?得法,当警察,一个月拿得八块八,又养老婆又养伢”——人家的月工资还不到十块钱呢。可见,这种度夏方式不是一般人所能消受的。

链接现代

休假逃离都市

早在6月中旬,全职太太、39岁的何女士就带着父母跟随丈夫到青岛度假了。他们去年就在这个海滨城市买了一间二居室,专门用作度夏。朋友说,全职太太有闲啊。的确,光有房还不行得有时间。因此,不少年轻的父母都把年休假攒到暑假,带着孩子出远门,亲近山水,欢度暑期,以至某公司近日出现员工休假潮。其实,享受山水清凉不一定要远行、花长时间,武汉周边也有许多这样的好去处,双休一个来回,挺爽。

传统消夏图②

消夏夜花园

夏天呆在武汉,“夜花园”是不错的选择。“夜花园”三个字在武汉早有传统:只要有一块地(不管有无花草),有人打围(不管是喝茶喝汽水,还是跳舞看戏看电影),都可以叫个“夜花园”。

现在汉口江边的明珠豪生大酒店,1930年代叫作“星光花园”。说是花园,其实就是一个水泥地坪的大院,老板是法国巡捕房华人秘书兼翻译尉迟钜卿,因为身形硕大,人称“尉迟胖子”。夏天的“星光花园”,院子里摆有弹子台,可以打弹子(现在叫台球);还有乒乓球台,并有专门的球童负责捡球。“星光花园”的主打品牌是舞场,因为乐队好,舞客格外多。夏夜的“星光花园”,汉口社交场的名媛、长清里永贵里的姑娘们化着艳妆早早到场,一班捧场的有钱有闲的先生们也就闻香而动,在乐队铜管乐伴奏下,正如老歌所唱:“爵士乐声响,对对满场飞……”

老武汉最幽静的夜花园是江边的维多利夜花园,原址就是现在防汛纪念碑对面的市府礼堂。当年夜花园的门开在江边,花园里有小径、灌木、凉亭,凉亭上还有干电池的小灯泡闪闪烁烁。免票进园,喝瓶冰镇汽水,随意闲谈,江上不时吹来习习凉风,让人暑气顿消。

民众乐园的楼顶算是老武汉地势最高的夜花园,天一擦黑,坪台上摆开一些长板凳,中央拉起一块白布,就开始放一些无声的黑白影片。一票制进入民众乐园的观众在几个剧场逡巡完毕,很多人会选择到楼顶坪台透透气,顺便看看电影。如果感兴趣,就在长板凳上坐下来,花个角把钱泡杯茶,看得不好,只要不坐板凳,也没人会来收票钱。万生鼎老人自小生活在汉口,他说,夏夜远望民众乐园,伴随着飘来的锣鼓声,楼顶银幕上憧憧人影不停地无声变换,至今历历如在眼前。

链接现代

公共“大客厅”都市“夜花园”

这两年不断出现的生活广场、江滩公园成了市民的“夜花园”。每当夜幕降临,武昌长江一桥桥头堡下,纳凉的居民来来往往,人行道、观景台的开阔处,民间歌手引吭高歌,近岸的水域下起了“饺子”。

多数纳凉人还是选择散步,走累了就靠着栏杆,随便一望或有情趣,或有风景。武汉人乐于在水边消夏。月夜,同是在长江边,二桥下的四美塘公园也格外热闹:露天舞池跳交际舞的、唱卡拉ok的;鹅卵石路上,儿女扶着老人、大人牵着孩子散步的;公园长椅上,窃窃私语的年轻情侣;广场中央,孩子们踩着轮滑,欢快地穿梭在人群中,那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伴着江风吹拂在人们的心上,真美!

传统消夏图③

大摆竹床阵

什么叫作“幕天席地,联榻而寐”,老武汉的竹床阵就是生动的诠释。

解放前后,汉口中山马路、汉正街一带,晚上到处是蜿蜒曲折的竹床阵,阵中又间隔着一张一张的桌子,一堆一堆的人,很多人抱着个茶壶,围在一起,边喝边谈,大颗的汗珠子,在每个人的头上、背上聚集,流淌。街坊们已经分不清张家李家,小孩子们更是在竹床间疯闹成一团,主妇们从一天的劳作中刚刚解放了身体,现在是解放嘴巴的时候了,竹床阵成了邻里感情的交流地。“锵”一声小锣响,算命的先生来了。先生不紧不慢,一边和熟人点头,一边在竹床阵里头穿梭。除了算命,湖北小曲也是竹床阵夏夜的娱乐项目。小曲一般是两个人,大辫子姑娘牵着拉二胡的爹爹。“唱一个!唱一个!”竹床阵里有人招手,姑娘一边答应着,一边递上一个写满曲目的折子。周围马上就有热心人摆板凳泡茶,拉开场子,观众瞬间打围。爹爹操琴,姑娘开唱:“走东来,到西来,恭喜老板大发财,我唱一个凉风习习送喜来……”

夜深了,竹床上的大人小孩安静下来。每当有一丝凉风吹来时,就有人说:“哎呀,这风要管5分钱。”“这风比吃肉舒服……”

链接现代

自然风纳凉健康

上周六傍晚,东湖沿湖路上,几位装备齐全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在行驶,他们都是单车爱好者。小伙子们说,出一身汗,在东湖里游个泳,吹着自然风,比呆在家里舒服多了。还有的人热衷于晚上出门逛夜市、吃夜宵,各式烧烤、小吃……就着啤酒,吹着夜风,聊着家常,这样的图景也成江城夏夜的一大特色。

到户外纳凉,是今夏不少江城市民的消暑方式。上周末晚上,武昌水果湖步行街上坐满了纳凉的市民,年过五旬的张先生说,在空调房里呆久了对身体不好,出来走走坐坐,空气好既锻炼了身体也快乐了心情。这让他想起小时候跟着小伙伴“追着风跑”的纳凉往事,“年纪大了,特别喜欢怀旧。”他乐呵呵地摇着大蒲扇。

后记

户外纳凉,不是简单的传统回归,更是现代都市人向往自然生活理念的提升。在追求自然健康的同时,人们也非常乐意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在一个个露天的

“大客厅”里,不管是陌生的、熟悉的,迎面都是笑脸,歌声就是语言,交流没了障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64794.html

相关阅读: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
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